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胡乔木与解放日报的渊源,从1941年3月为解放日报撰写第一篇社论,到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解放日报停刊为止.在这期间,胡乔木为解放日报撰写了大量的社论和评论,阐述中共内政和外交方面的政策和策略,评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文艺界的变化,在延安整风中及时地传达党中央的声音,并担任党报委员会委员,将《解放日报》改版成为了“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2.
《解放日报》十月二十二日刊载《评〈文艺的“无为而治”〉》一文,批评到陈毅同志。一是推理王若望同志“想告诉人们”“建国以来提倡文艺无为而治的始作俑者是陈毅同志”。二是用作者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柳作林  慎涵 《江汉论坛》2022,(9):114-119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是中共党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毛泽东亲自领导《解放日报》的改版和整顿工作,对改版前《解放日报》党性不强、版面编排不当、“八股习气”浓厚、报道有时失实等流弊进行彻底变革:回归与增强党报党性、重塑与调整党报版面内容、革“八股习气”树“五新文风”等。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改版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论述和办报原则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毛泽东党报思想与新闻理论也在《解放日报》改版过程中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4.
自从新诗出世以来,一直争论不休并且毫无结果的老问题,最近又喧腾起来了。《诗刊》发表了孙绍振同志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当代文艺思潮》发表了徐敬亚同志“崛起的诗群”。上海《社会科学》发表了丁芒同志“建立新诗体刍议”。《解放日报》发表了陈言同志“中国新诗向何处去”等文章。恕我孤陋寡闻,其它有关的高论还未能拜读。就从以上文章看,仍然是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5):169-173
中国抗战的特殊背景,使日本成为《解放日报》的重要关注对象。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作为延安时期中共的机关报《解放日报》,对日本政局以及经济社会状况的报导更加密集,主要涉及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战时动员、反战情况等方方面面。本文以抗战胜利前后(1945年1月—1946年初)《解放日报》的相关报导为研究文本,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以了解其时中国共产党的对日本国内情况的关注及对日本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 ,陆贵山在几十年的理论生涯中 ,不断追求、探索 ,其学术思想从以客体——主客体为中心 ,从文与史 ,到文与美 ,到文与人的宏观辩证的综合研究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和学术个性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和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艺术真实论》、《审美主客体》、《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主编 )、《马列文论导读》(主编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思潮》、《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概论》、《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美学·文论·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主编 )…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二年五月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为《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列主义文献。四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讲话》为文艺制定的工农兵方向,是我党发展和繁荣无产阶级文艺的指南 《讲话》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因此,无可争辨:文艺是为地主阶级的,这是封建阶级的文艺;文艺是为资产阶级的,这是资产阶级的文艺。那么,无产阶级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呢?《讲话》首先解决了这个  相似文献   

8.
文艺社会学是80年代才受到国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十多年来已经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如李泽厚的《美学的对象和范围》,吴慧、李平的《文艺社会学》;刘崇顺等人的《文艺社会学概说》、司马云杰的《文艺社会学论稿》、滕守尧的《艺术社会学描述》、花建、于沛的《文艺社会学》等。从1988年以来,这门年轻的学科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专题的研究,如《小说社会学初探》(徐启华)、《电影社会学初探》  相似文献   

9.
陈涌,原名杨思仲,1919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童年就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中学读书期间,受到具有革命思想的国文教师的熏陶和启蒙,开始阅读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从中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的"冷漠",体会了"贫苦人的苦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涌怀抱革命理想于1938年秋天来到延安,先进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接受培训,后转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毕业后任《解放日报》记者和文艺副刊编辑。新中国成立后,陈涌先在《人民文学》《文艺报》等报刊任编辑,后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文艺理论、文学评论和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十月革命的纪念.曾出版于延安的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通过刊登演说、报告、社论、纪念文章及通讯报道等形式,对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较全面的报道.《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再现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纪念十月革命的情境,阐述纪念的动力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二是刊登文章纪念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表达纪念的鲜明特色在于纪念新的时代的开启;三是重申以战胜法西斯主义来纪念十月革命的鲜明立场,指出纪念的目标指向在于携手团结反对非正义战争;四是重点分析以延安为中心纪念十月革命的基本初衷,描绘纪念的价值取向在于学习苏联走苏联道路.现今,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的背景下,重温《解放日报》对十月革命纪念的历史,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勇往前行与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这里介绍的《解放日报》,不是现在的上海市委机关报,也不是一九四一年五月十六日在延安创刊、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停刊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而是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期间在西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它是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联合办公厅领导的三方(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对外的机关报。社址在西安城内五味什字。  相似文献   

12.
《星期文艺》是《新华日报》创办初期设立的第一个文艺专刊,由胡风编辑,因稿源缺乏,问世不久就停刊了。《星期文艺》注重评论,它存续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经初步形成了《新华日报》文艺副刊注重战斗性、批判性的特色。由于胡风在文坛的重要影响以及“七月派”作家的有力支撑,《星期文艺》也得以刊载了一批生活实感与战斗激情紧密融合的优秀创作,形成了抗战初期文艺园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到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中国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奔赴延安,延安文艺创作和批评空前繁荣,张闻天对这时期延安文艺的指导具有过渡性的历史意义。张闻天在毛泽东《讲话》前指导革命文艺的过渡性历史意义一方面表现为其早在1932年在上海对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的纠正;一方面表现在其在延安时期对毛泽东《讲话》前延安文艺界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张闻天对毛泽东《讲话》前延安文艺的具体指导是由当时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张闻天在毛泽东《讲话》前的文艺指导思想应该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仅有利于澄清延安文艺运动的历史史实,也有助于我们对延安文艺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艺功利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文艺真实性,是研究建国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三个重要问题。评说它们需坚持回到事实、站稳立场、放开视阈的方法。之后会发现,主张文艺的社会功利性是出于中国特定现实的需要,和文艺自律性并不矛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根本的意义不在于其理论本身,而在于它代表着从前苏联到中国自己的立场转移;过去把作者思想的正确和文艺的真实性相提并论,也不尽是消极,里面也有打破主客体截然对立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我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产生以来第一部纲领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它从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以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基本核心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并由此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无产阶级文艺的方针政策。四十年来,《讲话》滋润、培育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艺术家、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我国无产阶级文学事业波澜壮阔地向前发展。毫无疑问‘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事业中,对于社会主义文艺,《讲话》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86年7月,左人在全国党校系统文艺理论教学讨论会上宣读了《关于创立文艺领导学的思考》的论文,该文关于“创立文艺领导学”的意见,受到与会代表的赞赏和支持。此后,左人便和苏川一同撰写了这本《文艺规律与文艺领导》,研究文艺领导行为、建立文艺领导学是一项大工程,如果有朝一日这门科学终于建立的话,那么这本书无疑是它的奠基之作。《文艺规律与文艺领导》立足于对文艺领导理论的探索,它以文艺领导干部为读者对象,从领导文艺工作的角度去研究文艺(文艺领导活动的客观对象)的特征和规律,探讨如何运用文艺规律领导文艺创作;既研究文艺领导者自身,又研究被领导者(文艺家、文艺大众),还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至今已是整整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以来,在以《讲话》为核心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无数艰难曲折,从幼年走向成熟,尽管她在人类文艺史上还属于最年青的文艺,但她以崭新的姿质、形象体系、审美风范展现在世界文艺舞台上,显示出生气勃勃的强大生命力,在资产阶级文艺已日趋没落的20世纪,她给人类文艺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曙光、新的春天,展示出人类文艺发展的广阔美好的前景。历史的实践证明,《讲话》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8.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六十多年来,他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变态心理学》、《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翻译了黑格尔的《美学》、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辑录的《歌德谈话录》、克罗齐的《美学原理》等多种世界著名美学名著。现在,朱先生虽已年逾八十,但老当益壮,仍撰写和结集出版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并在翻译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美学著作《新科学》。  相似文献   

19.
东北的三家文学批评期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文艺评论》立足本土,视野开放,有力地提升了东北文学的境界,积极地介入并推动了全国的文学批评实践。《当代作家评论》敏锐地把握文学现场的动态进程,《文艺争鸣》以其胆识与锐气激浊扬清,《文艺评论》朴素地扶植批评新锐。它们在相互呼应中构筑起“东北阵线”,成为文艺批评生生不息的沃土。  相似文献   

20.
台湾当代散文创作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一迈进台湾的散文园地,首先就会惊异于她蓬勃蓊郁、锦绣满眼的繁华景象.散文,这位不老的缪斯,在与祖国大陆人为的隔绝几十年的孤岛上,仍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台湾发表散文的园地,简直多得令人目眩神摇.除了《中国时报》、《联合报》这些销售量高达几百万份的大报每日都辟有散文专栏外,《中央日报》、《中华日报》、《台湾日报》、《国语日报》、《台湾时报》、《自由日报》、《民众日报》、《青年战士报》、《台湾新生报》、《台湾新闻报》、《更生日报》及《自立晚报》、《大众晚报》、《民族晚报》、《中国晚报》等十七家报纸近二十个副刊都有发表散文的一席之地.此外,刊物有《中外文学》、《中央月刊》、《文学界》、《现代文学》、《台湾文艺》、《明道文艺》、《文艺月刊》、《文坛》、《皇冠》、《宇宙光》、《幼狮文艺》、《关系我》等十余份月刊,均有源源不断的散文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