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九三八年,茅盾写了一篇《不要误解了报告文学》的文章,批评那种认为报告文学在技巧上低一级的看法,并且指出:“伟大作品也即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正如伟大的作品中可以有小说、诗歌、戏剧一样,也将有报告文学.”①几十年过去了,茅盾的论断一再得到了证实.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七年的时间里,我国报告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报告文学队伍人才济济,报告文学园地奇花竞放.现在,这枝文学新花,已经毫无愧色地独立出来,在艺术技巧上也日益鲜明地表现出它独具的特色.一近几年我国报告文学艺术上最大的突破,表现在刻划人物方面.这个问题尽管至今尚有争议,但它取得的成绩是引人注目的.文学的中心任务是写人.而报告文学却因具有浓厚的新闻性,它常常是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报告.早在我国报告文学的初期,茅盾就指出:“‘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告给读者大众.”②钱杏村在我国第一本报告文学集《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的序言中也说:“报告文学的最大力点,是在事实的报告.”他们的这些论断与过去报告文学的实际情况是基本一致的.无论是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斯诺的《西行漫记》,还是我国后来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都是以报道事件为主的.有些作品,如《包身工》,虽然也花了一  相似文献   

2.
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都是近代社会生活的产物,都是近代报刊产生以后才出现的文体。新闻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可以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写人纪事,通常用来评介人物、事件、推广工作经验,介绍地方风貌等。虽然,新闻通讯可以运用一些描写手法生动地描述人物事件,但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了传递信息,报道最新的、人民最关心的事实的产生和发展。它不是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则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也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它虽然必须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并且迅速及时地表现出来,为当前的政治  相似文献   

3.
报告文学中议论的美学品格薛传芝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的结合。它必须遵循新闻真实的原则,又必须具有文学的艺术属性。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报告文学作家的参与意识增强,报告文学作品更紧密地贴近生活。它不仅运用小说、电影的一些艺术手法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成熟的典...  相似文献   

4.
蜚声国际文坛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对马克·吐温推崇备至.他说:"所有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马克·吐温写的叫《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以下简称《哈克》)的书。"①在《哈克》一书中,他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美国生活中悲惨的现实.马克·吐温自己的论著,如《费尼莫尔·库珀的文学罪责》、《威廉狄恩·豪威尔斯》,表明他是非常了解他的前辈和同时代作家的作品并通晓美国文学史的."在《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学会运用大结构、悟力.这种悟力,早期的幽默大师们在他们的奇闻轶事中曾反复使用过."②马克·吐温充分意识到文学潮流和…  相似文献   

5.
我对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独立的文学部类,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报纸出现以后,由新闻脱胎出来,而后逐渐发展,逐渐完善,最终独树一帜的。它虽然步入文学的行列,但它保留了强烈的新闻性特征。这种特征首先表现在它必须以特定的新闻性内容为题材,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必须是真实的事件或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史实。在这种独特的形式里,完全是真实的东西。”这正是报告文学区别于其它文学形式的根本标志。其它文学形式,不管是散文、小说,还是戏剧、电影,可以“专用一个人为模特儿”,把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真人真事经过改造,塑造为艺术形象;也可以“杂取种种人”凑成一个,根据社会生活虚构故事情节。不管用哪种方法塑造形象,都要经过典型化途径。所以,这些人物形象,在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但又不能指认他就是谁某;这些  相似文献   

6.
同为社会生活的反映·政治要驾驭生活.哲学解释生活,伦理规范生活·文学则要表达对于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这才是其深层本质。人在现实中·总会产生许多生活感受·常常骨骾于喉.不吐不快,文艺正是人类为倾吐生活感受而创造的形式:作家在作品中总要回答“我觉得我笔下的这种生活怎么样”。通过生活感受的表达.人既满足了“不满足”的心理·获得了心理平衡,又“补充”了生活中所缺少的美。审美感受是人在一定理想(意)的指导下,认识生活(知).从而产生了一定情感(情)的综合结果,因而是一个知、情、意统一的三元结构。作家在表达审美感受的过程中.即使笔下生活的美丑昭然若揭,又融进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因而更具感染力。这才是“能动性”的具体表现,也才是文学比生活“高”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先后出现了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和作品。从捷克的基希,美国的约翰·里德、埃德加·斯诺,到我国的瞿秋白、夏衍、刘白羽,魏巍、徐迟、穆青、黄宗英、陈祖芬……我们看到,这些中外报告文学名家普遍具有一种特殊的修养,那就是敏锐的眼光,记者的工作方式,作家的文学修养,以及坚持真理、坚持报告文学真实性原则的道德修养。一句话,他们具备记者和作家的双重本领。今天,重新认识和加强报告文学作者自身的修养,对于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推动报告文学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昨天当报告文学刚刚呱呱落地,来到人世间时,许多人把它看成是个“毫无价值的”小不点儿,且不说资产阶级对它不屑一顾,连我们队伍中的人对它的作用也都发生怀疑。高尔基曾劝一位作者去写特写(报告文学),这位作者犹如面对第一辆出现的火车的人立即给高尔基回信道;“我因为创造力的昂扬而全身发抖,您却劝我试写特写,这是开玩笑吧?”在这位作家看来,报告文学是个劣等的文学样式,写它不需要创造力。在苏联,有位作者曾因写过一篇很有名的长篇小说而一鸣惊人,这本书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后来有人请他写一篇重要的关于当前迫切问题的报告文学,他说:“感谢上帝,现在我已走到一条大路上来了,我可以不再写报告文学了。”这二例,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对刚出土的报告文学的误解和冷淡态度的缩影。但是,报告文学却并不因此而夭折,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  相似文献   

9.
报告文学,是产生于近代的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在我国,如果以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问世为一起点的标志,报告文学仅有六十余年的历史。由于它反映生活的真实有力,迅捷敏锐,同时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两方面的特点,所以不仅为记者们所常用,而且为广大作家所乐取,并深受读者之群所喜爱,发展迅速,日见斑斓。正如茅盾所说:“‘报告’是我们这匆忙而又多变化的时代所产生的特殊的文学样式。读者大众急不可耐地  相似文献   

10.
报告文学贵在真实,也难在真实。写真实,不仅需要作家对纷繁的现实能有客观的认识,同时也需要作家有遵从于冷峻现实的胆识。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确复杂,往往一个人、一件事众说纷纭,真假掺之,要还庐山真面目,就很不易;另一方面,它面临着至今也还存在着的许多人为的“禁区”。在那不能说真话的年月,它被视为大忌。所以世界著名的捷克报告文学家基希就说过:报告文学是一种有危险的文学样式。就是今天,我们也不难理解那“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曾写出一系列干预生活之作的刘宾雁,为什么说出他搦管援笔,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学的本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文艺美学难题之一,至今还在学术界进行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仅就有关“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的这两种表述方式,谈谈笔者的  相似文献   

12.
反法西斯主义是德国文学长写不衰的一大主题.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市民的真实生活,挖掘法西斯主义横行的原因,启发人们对战争、人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在艺术上独树一帜,不愧为战后反法西斯主义的文学杰作.  相似文献   

13.
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情节却反映了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内容的杰出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似不多见。我国曹雪芹的《红楼梦》和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堪称这样的杰作,被誉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世界艺苑的双壁。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以大量的篇幅写了许多“家常琐屑”和“儿女痴情”,然而正是从荣宁二府贵族日常家庭生活的描绘中,揭示了非常深刻的社会内容,反映了封建末世“外面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社会现实,从而揭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4.
被人们赞誉为文艺战线的轻骑兵、时代的晴雨表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骄子。自德国作家盖粤尔格·弗尔斯特尔(1754—1794)揭露资产阶级殖民政策、反对种族压迫的报告文学《环游世界的旅行证》(1772—1775)和《莱茵河下游景色》(1791—1794)问世以来,各国作家在此起彼伏的革命斗争的振奋和鼓舞下,纷纷采用报告文学这种新体裁,及时反映了社会发展中的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15.
《小雅·无羊》是《诗经》的名篇之一。从文学方面说,这首诗有很高的写作技巧,它描写牧场情景,生动如画,历来深受赞赏。如清姚际恒说:“此两章(按指二、三章)是《群牧图》,或写物态,或写人清,深得人、物两忘之妙。”王世祯说:“如《小雅·无羊》之‘或降于阿、或饮于池……’字字写生,恐史道硕、戴嵩画手擅场,未能如此极妍尽态也。”从史料方面说,它反映了西周时代畜牧蕃盛的一个侧面,从中可以看出奴隶制牧业经济的表面繁荣和残酷剥削,以及当时某些经营管理制度。但对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和主题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分歧的关键在于对诗中的“尔”究竟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16.
《马丁·伊登》是美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作品之一,因其前半部取材于作者杰克·伦敦早年的生活经历和后来成名的过程而具有自传性质。作为一部反映美国梦的文学作品,《马丁·伊登》在美国文学及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美国文学史上不少有关美国梦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受过它的影响,现在很多文学家都将这部作品解释为"美国梦"的破灭,然而这样的解释过多地侧重于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却忽略了内在因素,即个人的人格、欲望等对一个人命运的最终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弗洛伊德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相关理论就马丁的一生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记并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此篇写于刘宋永初年间.自唐代以来就引起人们的重视,解放以后,人们对它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过不少的评论文章,但众说纷纭,其中有个令人注目的观点是:陶渊明在此篇中反映了“复古倒退”的政治倾向,甚至“是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翻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此篇崇高的思想成就与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影响了对陶渊明世界观及其整个文学创作的正确评价,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笔者对上述观点不敢苟同.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它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性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各个时代,由于经济基础不同,其文学内容也不同.经济基础对文学是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呢?许多文章和教科书中都这样认为: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是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本身是正确的。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的,文学也必然会随之而发展。但是把它看作是规定和制约文学发展全过程的唯一的基本规律,而不进一步探讨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9.
学术时空 近代中国“半工业化”农村中的经济社会变迁彭南生/1·1 章学诚的朴素历史主义思想罗炳良/2·1 近信息化、生态化与以人为本—立足于西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邹馄/3· 从历史诗学的角度看中国叙事文学中人物描写的演化过程李福清/4·1 亲属容隐:比较和启示张国钧/5·1 构建无产阶级文学的两种想象与实践钱理群/6·1 文学与语言文字学 与童年对话—论儿童文学的主体间性李利芳/l·32 赵树理文艺创作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离合—兼及周扬张红秋/1·39 民族主义:前期延安文学观念形成的最初动力和逻辑起点袁盛勇/l·48 唐玄宗后期…  相似文献   

20.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李之基俄罗斯文学向以再现宏伟的生活画面,反映尖锐的社会问题,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深沉复杂的内心世界而著称于世,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庞大的俄罗斯作家群体中,有五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他们是:伊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