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最初见到这位闻名海内外的作家、翻译家贾植芳先生,是在上海作协的一次会议上,第二次是在我读书的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文学之路专题讲座上,第三次是在山东青岛一次全国性比较文学座谈会上。这几次短暂的相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博学多才,思路敏捷,幽默乐观。  相似文献   

2.
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与本刊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5月22日在文学院召开,本市文艺理论界著名学者、专家,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兼职教授贾植芳先生、蒋孔阳先生、兼职副教授、复旦大学出版社文科部主任林骧华先生;《文学报》社社长储大泓先生、副总编辑曾文渊先生、上海大学副校长林炯如、党委副书记杨慧如以及文学院的李庆云、朱剑良、储考山等领导同志参加了  相似文献   

3.
教学简讯     
1986年3月14日下午,文学院中文系84级部分同学,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就巴金的思想发展、文学创作及其与外来思潮的关系,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访问了我国著名的比较文学专家、现代文学教学科研的老前辈、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贾植芳教授,贾先生的助手、年轻的巴金研究学者陈思和同志也在座。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座谈,同学们反映,不仅提高了对巴金创作的认识,开阔了学识视野,  相似文献   

4.
1904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林传甲先生与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黄人先生各自独撰的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中国文学史》面世了。为纪念“南黄北林”的学术开山之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苏州大学文学院与北京大学中文系于苏州大学联袂隆重举办了“中国文学史百年研究(1904-2004)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韩国、港台地区与大陆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及有关单位的代表近 150 人出席了大会。会议开幕式由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罗时进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陈跃红教授代表两院系致开幕词,白伦副校长代表苏州大学致欢迎词,与苏州大学同根同…  相似文献   

5.
东方丛刊一枝独秀邹华由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题写刊名的《东方丛刊》办的时间不算长,但像它的诞生地──广西桂林的独秀峰一样,一枝独秀,赢得学术界的关注。该刊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中文系等单位创办,中华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全国高校东方文学研究会等三大...  相似文献   

6.
2017年10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杜甫研究会、安徽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杜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来自中国杜甫研究会、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社科院、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山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和安徽大学等单位的八十余名海内外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4月 18日至 2 1日 ,苏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与苏州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在苏州大学联合举办东西方文学对话暨教育部重大课题实施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大陆及台湾的各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共 4 0余位学者与会。苏州大学钱仲联以九十四岁高龄出席会议并亲自致词 ,中国比较文学协会会长乐黛云、中国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刘献彪、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发来了贺信。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长川本浩嗣及香港、美国、南非的比较文学学者都发来论文或贺信、贺电。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 4 0余篇 ,涉及论题十分广泛 ,分别有 :修辞学与哲学论争…  相似文献   

8.
五月二十七日,正值复旦大学八十三周年校庆之际,由我校中文系和语言文学研究所发起并主办了朱东润先生学术成果研讨会。来自浙江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上大文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专家学者和有关同志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已故中文系名誉系主任朱东润先生生(1895—1987)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和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我校已故校长、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陈望道先生逝世十周年,由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及中文系、中国华东修辞学会、上海语文学会联合举办了“纪念陈望道先生逝世十周年语法,修辞方法论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港澳的专家、学者共一百余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提交给会议的论文有五十多篇。有三十几人在大会和分组会上宣读了论文或作了专题报告。会议集中  相似文献   

10.
在闻一多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由闻一多研究会、闻一多基金会、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西南师范大学新诗研究所、湖北教育学院、武汉大学国学班、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协办的“2004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21日至23日在隽美秀丽的珞珈山麓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上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闻一多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文学院陆耀东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闻一多研究当前的任务是端正学风,培养青年学者,提高研…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 6月 3日 ,江苏省作协主席、著名文艺理论家王臻中教授应邀来到淮海工学院对学术期刊工作进行指导。院党委书记刘健、副院长李顺汀与王臻中教授进行了亲切会谈 ,并由院党委书记、学报编委会主任刘健向王臻中教授颁发了聘任他出任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 编委会名誉主任的聘书。淮海工学院人文社科学报创办之初曾特聘国学大师、苏州大学文学院钱仲联先生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 ,2 0 0 3年 12月钱老因病辞世。为此 ,根据人文社科学报编委会的一致意见 ,经院党委研究决定 ,特聘请江苏省作协主席、著名文艺理论家王臻中教授出任淮海工…  相似文献   

12.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早期四川大学曾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等几大学院。文学院历任院长有向楚、朱光潜等学术名家,曾任中文系主任的有刘大杰、潘重规、杨明照等著名学者。50年代院系调整,撤销文学院建制,分为中文、外文、历史等系。1994年恢复文学院,包括中文、历史等系。1998年又进行调整,将原四川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与原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合并,组建成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现任院长曹顺庆教授,院党委书记熊兰副教援,副院长吴建教授、杨文全教授、雷汉卿教授,院党委副书记罗梅副教授。学院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数职工131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30人。他们中有: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1人;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及“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2人。学院现下设中文系、比较文学与对外汉语系、新闻系、广告系、广播电影电视系等5个教学单位,和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汉语言文学研究所、新闻研究所等10个科研机构。学院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各种层次的办学体系。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新闻学等14个博士点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比较文学研究会于1989年11月6日在我校举行成立大会,省内外高校及文化部门的50多位比较文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全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会也值此在我校召开。著名比较文学学者专家乐黛云、赵瑞蕻、孙景尧、廖鸿钧等到会祝贺并在会议期间作专题报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1月24日,浙江师大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专家、学者贾植芳、夏仲翼、谢天振、万莹华、盛子潮等亲临大会表示祝贺,乐黛云、章培恒、孙景尧先生及有关单位发来贺信贺电。该研究中心由中文、外语两系十余位在教学科研上崭露头角并有志于比较文学研究的青年学者组成。主任阮向阳,副主任杜卫、梅新林,秘书长赵光育。大会共收到十余篇论文,论文涉及中西诗学、中外文学关系、跨学科和翻译研究。论文有杜卫的《中西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于成鲲先生撰写的《中西喜剧研究——喜剧性与笑》一书,最近由学林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对中国和西方喜剧作了系统而又全面的研究。作者将中西传统喜剧观念与中西现代的喜剧观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对喜剧性的语言、性格、表现、矛盾与冲突等诸因素,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证,对喜剧性特征与方法、中西艺术史上喜剧等领域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思考。书末辑录的“笑论精华”、“笑语碎金”把古今中外一些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有关喜剧性与笑的一些精辟言论提供给读者,给人以知识和启示。正如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先生在本书序中所说:“它对我国喜剧创作,研究和教学,以及舞台表演艺术,演员的艺术修养等方面,都会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我国喜剧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也是一种有益的贡献。”复旦大学教授蒋孔阳先生也为这部关于喜剧研究的专题论著作序,说本书:“对于发扬我国民族喜欢笑的喜剧精神,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省作协、苏州大学、苏州市文联联合主办的陆文夫作品学术讨论会于三月二日至六日在苏州召开。这次会议,在筹备和召开期间,得到了苏州市委、吴县县委和苏州大学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致使大会胜利召开,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圆满闭幕。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专家、学者、报刊总编和编辑等共66人。苏州大学中文系主任范伯群副教授作了中心发言。大家在认真探讨了  相似文献   

17.
1月23日,为纪念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逝世一周年,中文系举行了陈先生学术成果研讨会。遵照陈先生生前遗嘱(不发布告、不开追悼会、骨灰撒到东海),中文系没有在这位著名学者病故时举行任何悼念活动,但陈子展先生高贵的精神品格和卓著的学术成就一直给人以深切的缅怀之情和精神影响。中文系主任陈允吉以及贾植芳、王运熙、刘季高、吴中杰教授在发言中称颂了陈子展教授光荣的革命经历和在坎  相似文献   

18.
在闻一多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由闻一多研究会、闻一多基金会、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西南师范大学新诗研究所、湖北教育学院、武汉大学国学班、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协办的“2004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21日至23日在隽美秀丽的珞珈山麓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上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8日至12日,由苏州大学文学院、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学林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生态时代与文学艺术”田野考察暨学术交流会在海南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海南大学党委书记赵康太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尧教授、海南省文联主席韩少功先生、海南大学社科研究中心主任曹锡仁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20.
贾植芳教授,1915年生于山西省襄汾县南候村。现任复旦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顾问。贾先生在三十年代开始从事新文学创作,著有短篇小说、散文多种,并积极投入北平的进步学生运动。1936年夏东渡日本,就学于东京日本大学社会科。七·七事变以后,他毅然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