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与微电子学领域的进步相联系的科技革命新阶段。由这个进步引起的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矛盾正在继续加深。这表现在再生产经常发生周期性危机,而这种危机同长期的结构危机结合在一起;还表现在国民总产值增长速度的降低,就业的缩减和失业的扩大,失业成了资产阶级社会最尖锐的问题之一。垄断资本家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在于广泛利用科技进步成就,在推广应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实现经济改革。但是这引起资本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被世界各国经济学家所注目。七十年代,由于日本顺利度过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机制的有效性显得更为突出,使得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日本。本文先谈战后日本经济机制的形成,然后谈战后日本宏  相似文献   

3.
农工商综合经营是建立在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工业化基础上的现代化农业的一种先进的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农业生产同农业前部门(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供应、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等)和农业后部门(农产品的加工、储运、销售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农工商密切协作的、供产销统一(或联合)经营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综合体系。在我国被形象地称为农工商一条龙,国外也叫农工商一体化。农工商综合经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首先出现于美国,进入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之后,若干经济发达国家在推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普遍采用这种经营方式。它的出现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产分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的苦恼1982年世界经济自从第二次石油危机以来,已经经过了4年,经历了比七十年代更加严重的困难。例如,发达国家的经济在六十年代,增长率是5%,遭遇两次石油危机的七十年代,下降到3%,1981年降到1.2%,到了1982年,终于出现零增长,甚至还出现负增长。于是就业情况也恶化了。美国失业率11月是10.8%,欧洲共同体11月是10.5%,到年底发达国家的失业人数将超过3,000万。人们估计,1983年失业  相似文献   

5.
据苏联《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杂志1980年第5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1979年共发表了21部研究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关系与阶级关系等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内容涉及五个方面.一、论述"现代帝国主义当前的矛盾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特点"问题(共发表了6部专著).1. 《现代资产阶级的经济增长和周期的理论(批判性分析)》,着重分析经济周期性发展的各种理论和模式,以美国为例,对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特征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70年代初,拉丁美洲大陆各国进入了社会经济动荡时期.它决定了随后几年直至现在的各种事态的发展.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仅打击了农业-原料等传统的出口部门,而且空前猛烈地冲击了新兴部门.外资广泛渗透到民族工业和许多跨国垄断组织的分支机构,使拉美地区的经济日益脆弱,依附性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初,美国的生产管理遇到了新问题。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和周期性经济矛盾的加剧,再次十分明显地暴露出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与生产关系的不相适应。在六十年代,当时在管理领域中“美国的挑战”被认为是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在资本主义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然而,现在的情景正好相反。今天,美国人异口同声地谈论在管理、生产组织和科技进步方面“日本的挑战”,企图寻找一种日本公司在与竞争者斗争中获胜的“合理因素”。根据一些评价,管理达到高水平的工业公司的比重,美国占其总数的四分之一,而日本则占四分之三。  相似文献   

8.
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后,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与“特种萧条”期间有了较大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获得了迅速广泛持续的发展,在帝国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起着特别重大的作用。因此,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 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帝国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形式之间矛盾发展和激化…  相似文献   

9.
问:近10年中,不论是现实经济形势或是经济理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请问,战后的新凯恩斯理论以何种形式存在,七十年代新的宏观经济思想取得哪些成果和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在七十年代,宏观经济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发生了严重危机。首先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出现的对凯恩斯政策盲目赞同和崇信的思潮陷入了危机。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外部经济因素(石油危机),另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内部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末期,美国所谓左倾激进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出现,同美国“新左派”运动高潮的形成,在时间上恰好不谋而合。但是,尽管前者的出现同“喧嚣一时的”左倾社会经济观点具有某种程度的联系,然而就其产生的基础而论,两者完全属于不同的现象。当代美国社会思想中的这种思潮是在“新左派”运动丧失其尖锐性和群众性之后发展起来的。左倾激进主义于六十至七十年代交替时期发生的危机,导致这一运动的大部分积极分子脱离政治活动,而另一部分积极分子则对从前的理论进行重新审查。左倾激进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就是这种“重新评价价值”的结果。它反映了美国进步知识分子和大学生界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肇始于房地产泡沫破裂所引发的华尔街投资银行破产迅速向整个金融领域扩散,并很快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乃至全球范围。是什么因素引发了当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拥有世界最大和最强健的金融市场的美国出现危机?本文首先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结构方面分析了此次"次贷危机"发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如何升级为金融危机的全过程,并结合众多观点,全面分析了此次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总结危机发生的教训,对于仍处于成长与转型之中的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无疑会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了相对稳定迅速的发展,其中包括战前是属于殖民地附属国而到战后又被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直接控制和扶植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南朝鲜经济的发展就是突出的一例.南朝鲜被一些人称为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地区"引起世界各国经济界人士的瞩目.回顾战后南朝鲜经济从混乱、恢复到发展,以及从高速发展到危机、调整,又从调整到稳定发展的全过程,可以说有过三次重大"转轨".一、从以美援为主要支柱的统制经济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根据经济成长的“长周期”理论,根据把资本主义分成为阶段的理论,讨论经济“成长的局限性”问题,讨论的中心是技术作用的重要意义。一、欧洲唯理论的危机继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经济成长与技术进步的欢声笑语之后,不可知论的情绪笼罩了七十年代中期。包罗万象的生产自动化将会降低劳动异化程度、加强自治和满足工作要求等希望,证明都是不真实的。认为借助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10年是以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急剧恶化为其标志的,这个矛盾表明现存国家垄断调节制度的深刻危机。事实证明,只要资本主义不得不同时对付由资本主义世界各国日益不平衡发展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失业和周期性衰退、结构性危机、全球性问题以及各种困难,调整经济的旧的形式和方法就将不起作用。这种状况,促进了有关国家垄断调节的新手段和新方法以及改变其机制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试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战后日本历史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上,经过十多年的经济恢复和社会改革,从五十年代中期起就进入高速发展中时期,尔后又出现了所谓“超热化”的高速增长,使日本很快地成为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经济大国”。日本由一个后进的工业国发展成为同欧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的经济大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的苏联诗歌,曾出现过两次高涨:一次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大声疾呼”派诗歌的崛起;另一次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悄声细语”派诗歌的盛行。苏联诗歌批评界的“周期”论亦即“波浪式发展”论者,曾预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诗歌将再次高涨。然而,这一预言至今还未被诗歌发展的现实所证实。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的确涌现出不少青年诗人,但是他们很少以自己的成功之作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还由于矫揉造作、缺乏公民激情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下面发表的两篇书评文章,评介了王作民同志《美国万花筒》一书中提到的两本书:《繁荣到此结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和《左派研究院——美国校园里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两本书中,前一本分析了七十年代美国经济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揭示了美国经济从战后的繁荣走向七十年代的表落的原因;后一本书则介绍了七十年代以后大学校园里马克思主义学术研完盛行的原因,指出,日益增多的青年学生由于对传统的指导思想产生一种幻灭感,纷纷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和探索.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美国人,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的分析和批评,对于我们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某些本质特点的认识,是有参考价值的.前一本书虽然成书时间较早(七十年代中期),但书中提供的种种情况,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美国经济衰败的结症——垄断资本的控制和对利润的无穷追求,对我们观察美国经济今后的发展动向等,都不失为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美国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最核心的变化被称为经济的金融化.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美国经济的金融化实质是金融资本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扩张过程,这一历史进程首先在经济领域表现出来,然后辐射到政治、社会领域.它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大了美国资本主义的生存空间,在一定时期可以缓和却不能消除美国经济运行的矛盾与危机.它在克服旧矛盾的同时,也制造了新的矛盾,危机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美国和德国都是当今世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它们的经济实力、生产技术、工业产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项指标都位居世界前列。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美国和德国的高度发达是以近代工业化为基础的,而近代工业化的实现又取决于两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美、德两国的近代工业革命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又具有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特点。 和英国相比,近代美国、德国的工业革命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且成就突出。  相似文献   

20.
刘红 《日本研究》2009,(1):32-36
2008年秋季,以美国次贷危机深化为发端,一场罕见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危机不仅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且对实体经济也造成沉重打击。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危机治理对策,这些救市政策同日本当年的政策颇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对照上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在金融危机治理方面的经验教训,或许对预见美国政府危机治理政策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