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选取了四川的南充市、遂宁市的部分地区作为本课题的实证研究考察点,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全国各地的情况,我们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的瓶颈主要存在四大难题:即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法律难题、大学生村官的保障机制不完善、大学生村官岗位设定不匹配、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村官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到2015年,全国一半以上行政村配备大学生村官。随着大学生村官规模的扩大,村官任职期间的培养及期满后的出路成为当前思考的核心问题。通过对61名村官访谈及相关调研,提出合理流动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村官多元化发展;并运用社会流动相关理论,探讨大学生村官培养与流动的对策,形成"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长效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鼓励和吸引更多大学生到农村扎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采取了多种优惠政策,为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造成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短效性,使大学生将去农村就业当成谋求自身利益的跳板,难以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成为一项长效运行机制。政府部门应在加强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及出路分析的基础之上,探求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以解决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短效性和大学生村官自身职业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上山下乡"——大学生村官后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制度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建立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发展机制,使大学生在农村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外部经济环境的要求,也是农业自身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驱动型要素变迁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和秘密。河北农村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处于机械化阶段,现实中的土地、劳动生产要素相对减少,资金、机械化技术相对增加,在农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并成为驱动型要素。目前,农业发展方式向更高阶段转变所需的技术、知识等新型驱动型要素尚未形成。由此得出,河北农业发展方式要实现由资金驱动型传统农业向技术驱动型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打造相应的生产要素基础,塑造以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科学理念为标志的新型驱动型要素。而对制度要素和创新要素进行探索研究是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制度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建立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发展机制,使大学生在农村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我国近年来开始全面实施的国家战略性计划,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各具特色的经验和做法.大学生村官面对着复杂的中国农村环境,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治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都要求这些高素质大学毕业生找到更好的造福农村基层的途径.自1995年以来,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和普及四个阶段,大学生村官计划对有效地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干部建设力度、满足农村人才储备需要、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具有突出的特点,也存在一定问题,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取得的有益成果,对大学生村官机制推进中存在的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生村官培育按照成熟的机制推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机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源头选拔跟踪制、农村实践淘汰制、跟踪培养导师制、跟踪培养联动制等多种培养大学生村官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完善基层治理和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大学生村官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要实现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研究其发展环境和运行机制,厘清大学生村官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发展环境,认为该工作适应了适应当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根据大学生村官工作运行的五个主要环节,疏理了其运行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外部环境影响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全国大学生村官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tataSE12.0统计软件,研究村落环境、政府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4个环境子系统组成的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村官成长各个要素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其中成长要素为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性格成熟、思想觉悟等4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两委支持、教育培训机会、薪酬制度和父母支持对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各个要素均呈显著地正相关影响;自然环境对工作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对人际沟通能力、性格成熟和思想觉悟3个因变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编制问题的解决和创业基金扶持对工作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村民家庭年收入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产生显著的负相关影响;媒体宣传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并没有显著影响;村民的正面评价相对于负面评价来说,更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根据现实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鼓励“两委”和父母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支持,适当参照公务员的薪酬制度,根据大学生村官现实特点和成长规律完善培训制度,应用替代政策解决因无编制带来的问题,重设创业基金扶持的门槛,正确看待村落家庭收入与村落发展的关系,重新考究媒体宣传的必要性,加强沟通并正确引导村民的舆论导向,共同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1.
以2018年江苏苏北地区十个县区480名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通过层级回归分析,发现角色社会化融入程度及动力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有显著正面影响,角色社会化动力因子能够调节角色社会化融入程度与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的关系。分类研究发现,乡村精英型大学生村官其角色社会化融入程度与工作绩效有更强的相关性,且其角色社会化动力因子对工作绩效调节效应也更强。研究结论对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为创新性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提供了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2.
选拔大学生到村和社区工作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洪湖市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大学生村官计划政策落实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并结合在校大学生对村官计划的认知状况,对探求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与建议:建立科学的村官管理制度、政策宣传教育工作前移至学校、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的培训力度、落实和提高大学生村官待遇。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价值。然而由于大学生村官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在实践过程中出现融入现状难,各种待遇差,角色不明确和管理不科学等问题。要在实践中探索成功经验,从精心组织、严格选拔、任职培训,就任后的管理和保障等方面,完善和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建立起长效的基层干部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某区女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从性别视角出发编制女大学生村官调查问卷,结合文献资料、访谈材料以及调查问卷相关数据,构建了女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从模型分析发现,男女两性大学生在村官的胜任力方面并无显著区别,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女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困难较男大学生村官要多,在镇、村两级的关注度也小于男大学生村官。这其中有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由社会文化、乡村政治、政府相关政策缺失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调查的结果,探寻了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品牌工作与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培养工作的结合点,加强对有意愿担任"村官"的在校大学生在创业、协调人际关系、组织管理、创新、自我调适等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对现阶段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立足异质资源联合与联盟管理能力协调机制的视角,个案实证调查表明,大学生村官创业需要借助大学生村官联合组织的联盟管理能力优势,发挥大学生村官创业者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所在地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大学生村官所在地的异质资源联合,加上大学生村官所在地的大学生村官群体上级管理组织和大学生村官群体的行业协会组织形成的联盟管理能力协调机制,可以助推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从而形成以大学生村官创业为典范、当地村民为创业主体的创业集群效应,真正构建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村官”计划下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文章在分析研究了“大学生村官”的优劣势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农村培养输送各类适合做“村官”的人才,使农村发展能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林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农业方面的理论和实用技能,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实施的,旨在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农林院校与大学生村官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点。在分析了农林院校开展大学生"准村官"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人才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践锻炼和就业指导等方面为重点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准村官”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明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大学生"准村官"培养的现实意义,分析农林院校开展"准村官"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优势,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准村官"培养机制的措施:(1)制定"准村官"人才培养目标;(2)设置具有层次性的"准村官"相关专业;(3)开设富有实用特色的"准村官"课程;(4)开展具有实战性的"准村官"挂职实践;(5)建设多元化的"准村官"培养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等科学研究方法,阐述了培养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意义和大学生村官体育文化素养的作用,从指导思想与目标、内容、课程功能与评价、实现途径和创新之处等五个方面,探究了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三一”培养模式,旨在落实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和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