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遥感技术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即利用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观测,以获取海洋景观和海洋要素的图像或数据资料,主要包括以光、电和声波为信息载体的两大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类提供了从空间观测大范围海洋现象的可能性。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已发射了10多颗专用海洋卫星,我国也于2002年5月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  相似文献   

2.
我国航天技术已在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一是卫星回收技术:世界上只有美国、苏联和我国掌握了这一技术,我国保持了11次回收全部成功的记录。二是一箭多星技术:我国继苏联、美国和晓洲空间局以后,成为第4个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多颗卫星的国家。三是卫星测控技术:我国已建成由测控、通信中心等10多个地面观测站和远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测量精度达到世界先进水  相似文献   

3.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切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从而使中华民族第一次挣脱地球的束缚实现了千百年来飞天的梦想。之后,实践一号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颗颗卫星相继问鼎苍穹。随着它们的升起中国卫星技术和航天工程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之———孙家栋的名字也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一样闪耀在浩瀚的天空。挂着金奖章踏上通天路18岁的孙家栋带着憧憬从辽宁复县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的学生,将来可以天修大桥。如果命运顺从孙家栋的最初理想,那么中国无疑将少…  相似文献   

4.
1959年,原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朝野为之震惊,以哈佛大学校长康南特为首的著名人才开发专家提出通过开发儿童中的超常人才来培养美国新  相似文献   

5.
美国宇航局局长米切尔·格里芬9月14日在洛杉矶发表长篇讲话时,公开了一组美国众议院科技委员会提供的数据:与1957年人类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期号相比,如今美国颁发的物理学士学位数字,只相当于当年的一半!工程学士学位的数量在过去20年间也跌了20%,并且其中还有许多学位是外国留学生取得的,他们中的不少人学成后返回祖国。  相似文献   

6.
让瘟疫远离人类——缅怀热带医学家钟惠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2月6日,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余欢时,一位曾救治过成千上万危重患者、对人类医学事业多次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医学家却悄然逝世.他20世纪20年代获美国医学博士学位;30年代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50年代被苏联科学院聘为院士;80年代接受美国热带医学会名誉会员称号,成为获取这一荣誉的第一位亚洲学者.  相似文献   

7.
孙家栋,中国探月卫星工程首任总设计师,把中国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送上了月球。当年孙家栋搞卫星,就是钱学森点将,聂荣臻亲自批准的。孙家栋认为,对恩师最好的回报就是让中国的卫星飞得更高、更远。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人才最贵,培养人才,教育担当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它的艺术教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美国的艺术教育包括社会艺术教育和学校艺术教育,本文主要论述了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以期对中国的艺术教育改革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缘航天唱起《东方红》在1970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浩瀚的宇宙中,一颗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卫星从天边缓缓划过,而且那还是一颗会唱歌的星。37岁的闵桂荣和着来自天上、但却发自内心的音乐,唱起了那首《东方红》。就在《东方红》太空唱响的7年前,年仅30岁的闵桂荣拿下了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刚完成学位答辩,闵桂荣就归心似箭,马上收拾行囊,返回阔别三年半的祖国。回国后,闵桂荣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承担航空发动机传热问题的研究工作。那时的他或许没有想到,自己竟会和卫星打上交道,并且一辈子与之如影相随。1965…  相似文献   

10.
神话的诞生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奔月,千年的神话,一朝成真,与比同时,另一个新的神话,已悄然诞生。在探月工程的274个关键测控岗位上,负责人是一批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人,其中80%是1994年以后毕业的大学  相似文献   

11.
略论管理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郑志龙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管理”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地位,跻身于科技、教育之列,与科技、教育一起被誉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瑞士经济学家肯德曾说:十九世纪是工业世纪,二十世纪将作为管理世纪载入史册。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谈...  相似文献   

12.
或许20年前许多人还不能理解为什么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要花上百上千亿美元打造“星球大战计划”,但当两伊战争结束后,人们才雾里看花般明白了制空权的重要。未来战争将不以占领领土为最终目的,而是以占领领空及信息资源为根本目的。试想,在信息化社会里,如果您的手机、电话无法正常工作将会怎样?银行的微机不能联网又将怎样?制空权的突显也把卫星发射摆在了显要位置。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于卫星发射可以说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迈不好,那又谈何下面的工作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建启参与组织指挥的“亚洲一号”…  相似文献   

13.
任新民,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专家,集中国第一代液体火箭、中国第一代通信卫星工程。中国第一代气象卫星工程的总师于一身。以如今是空之躯下基层、去基地、参加评审出席会议,终年有一半时间在外奔波。任新民真可算是个传奇人物了。在今天已然成为以发射通信卫星为主的西昌发射基地,苍天下高高耸立在威武的群山之中的发射塔并未打破天地间自然的和谐。一条哗哗作响的小溪,流水温偏,好比生命之泉,永无停歇,仿佛源头来自那塔架的深处。任新民每次来这个基地最喜欢沿着这条小溪散步。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首次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人…  相似文献   

14.
关林  闻勇 《人才瞭望》2013,(3):96-97
2012年是古巴导弹危机爆发50周年。当年形势极度紧张,由于军事大国苏联在古巴安放导弹,美国与苏联激烈对抗,差点演变成核战争。这是现代史上最危险的一场冲突。美国一直防范大国介入自己的拉美后院。只是50年后,中国使用温和的经贸方式,活跃于拉美地区。同时,拉美左翼力量兴起,让美国感到问题比当年更棘手。美国忽略拉美需求两百年来,美国一直把拉美地区视作自家后院。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郊区沙河镇一座现代化奶牛养殖场里,每天天刚蒙蒙亮,便有一位白发苍苍的美国老太太到这里查栏,然后又骑上自行车,来到数公里外的京密引水渠旁进行晨练。她就是当年曾为研制世界第一颗原子弹作出过贡献的美国女科学家琼·亨顿(Joan Hinton,中文名寒春)。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她和美国奶牛专家欧文·恩格斯特(Erwin Engst,中文名阳早)在延安喜结连理,而后一直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留在中国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现在,他们虽已退休,但仍担任着中国农机研究院的高级顾问,继续为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余热。亨顿…  相似文献   

16.
聚焦全球人才争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人类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世界各国都这样认为,是以科技进步带动的人类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进步说到底是人类自身的进步,是人类对已知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未知世界的不辍探索的结果。简言之,是人才成就了20世纪的伟大业绩。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人才更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因此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世界各国对人才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热情,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才争夺战。发达国家千方百计招募高技术人才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纵观美国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史,人们不难发…  相似文献   

17.
1949年8月,第一批苏联专家来到中国。五六十年代,大批苏联专家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起草等工作提供了帮助。在向苏联专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从个别的怀疑到普遍的虚心学习……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灿烂的夜空,喜欢仰望那闪烁的群星。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给夜行的人以方向和力量;它们将光亮辐射给地球,给攀登的人以勇气与希望。北斗七星、牛郎织女星、大王星、海王星……哪一颗没有人们赋予它的动人的童话?而我却更喜欢以我国著名人物命名的星星,其中之一便是“蒙民伟星”。不借助天文望远镜,我无法找到这颗星。2000年8月24日,借在香港讲学之便,经校友和与蒙民伟先生一样心系内地教育事业的香港青年实业家林健忠博士的引见,我在尖沙咀东部海旁他那大得可以溜旱冰的办公室内,找到了这颗…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我国92%的城市青年希望自己的子女拥有大学以上学历,76%的城乡少年儿童希望自己拥有大专以上学历。1999年,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储蓄的10%准备用于教育支出,教育成了我国家庭的第一投资意向。 在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目前有23.6%的成人拥有大学学位。美国的高等教育业一直被看成是投资的天堂。同时,高昂的教育费用也成了家长们的一块心病。据美国教育协会的一项范围广泛的调查显示:有65%的美国人认为高校学费是他们养育子女过程中最伤脑筋的大事之一(仅次于对…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早春三月,王善军随中国国家人事部组织的专业人事管理代表团飞越太平洋到美国考察人事管理体制。英特尔公司、斯坦福大学、美国国家管理协会、洛杉矶迪美技术中心、加州州政府职业开发局…十几天里,马不停蹄跑了7个城市,印象是纷繁的,收获是丰富的。然而让这位来自中国南方粮食产区的青年储粮技术专家终究感到一丝遗憾的是,没能造访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1994年间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发表了一篇轰动一时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21世纪中国将陷入饥饿的绝境2030年中国将出现无法养活自己的局面大批进口粮食将成为中国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