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纳入良性发展运行轨道的科学理论。作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西柏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发展的和谐精神融入其中,充分展示红色教育基地的内在价值和教育功能,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探索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西柏坡红色旅游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庞仲侠 《理论界》2009,(8):176-177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赋予当代青年报效国家新的历史责任和成长道路.要把爱国主义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好本职工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意志.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柏坡精神,迄今尚无一致看法。研究西柏坡精神,应遵循历史真实、符合"精神"范畴、坚持科学方法的原则。西柏坡精神是由一系列精神群组成的精神体系,此体系以自信担当精神为统领,由"破"——革命革新精神、"立"——创业探索精神、"防"——居安思危精神三大层面组成,其核心是探索创新精神,实质是实干兴邦精神,特质是"两个务必"精神。  相似文献   

4.
廉洁奉公:民族时代精神的鲜亮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廉洁奉公"精神是中华廉洁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国内和谐社会和国际和谐秩序的构建,进一步彰显了"廉洁奉公"的时代价值.弘扬"廉洁奉公"精神是爱国主义在当代的现实展现,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廉洁奉公"构成了新时期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鲜亮特色.  相似文献   

5.
李丹 《南方论刊》2020,(7):110-112
近年来,红色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生长,广泛引起国家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关注与支持。拉萨红色资源的加入为当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增添又一重要素材,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其融合模式可以通过推进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建设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等进行构建,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高校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6.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普遍受到关注。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在思想观念和管理制度以及景区开发等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因此,应深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促进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红色旅游研究的文化人类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旅游的发展促进了红色旅游研究的深入。其中,历史学的研究丰富、丰满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旅游学的研究规划了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促进了红色旅游的产业化,培育了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主体旅游者与原住民等问题,试图为红色旅游研究提供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河北学刊》2007,27(6):200-204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句话,确立了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与西柏坡革命圣地有着密切联系,从西柏坡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宣示了西柏坡精神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的紧密关系,揭示了西柏坡精神的深层精髓,提升了西柏坡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和历史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提出,完成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四个一定",是深刻而全面地体现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西柏坡精神,是对西柏坡精神和西柏坡革命传统的再现和丰富,从而表明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产生的西柏坡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9.
西柏坡精神孕育产生于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核心——"两个务必";宗旨——依靠群众、立党为公;品质——敢打必胜、勇克时艰;表征——发扬民主、团结统一;特质——与时俱进、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趋势: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人文在内容、方法、精神方面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了全新的实践和教育理念,成为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本质属性、功能发挥、开展方法的新视野和语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该以科学和人文作为实体内容,以科学精神的求"真"和人文精神的求"善"作为价值取向,以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超越功能为目标,以创新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为手段,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成才具有时代意义。在新时代开展地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接地气",在教育形式上聚"有人气",在教育成果上要持续"冒热气"。  相似文献   

12.
游客消费需求是饭店产业研究的重要方面.文章以韶山为例,对红色旅游基地饭店产业市场进行分析,发现接待型、观光类饭店产业结构既影响了游客消费需求,也阻碍了旅游业产业化进程.要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不只是要加强旅游产业资源的横向合作,更要重视提升旅游业支撑产业的接待能力和容量空间,因此构建多档次、多类型的饭店产业链,活化红色产品,提升游客消费能力和重游率是红色旅游基地饭店产业克服困境,实现突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17,(6)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恒的主题,也是新时期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则是开展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通过简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容及意义、简析国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状,提出对于建设和管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对策和建议。第一部分,通过对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含义、内容、作用、价值分析,认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深入探究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并从资源整合、管理制度和价值体现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柏坡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它具有科学丰富的内涵。弘扬西柏坡精神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经受考验的时代要求。加强党风建设 ,必须弘扬西柏坡精神 ,狠煞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由主义、弄虚作假和教条主义等各种歪风。  相似文献   

15.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作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何保持这一荣誉和称号,一直是摆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面前的一个课题.从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多年工作实际出发,从如何建设铁人精神的教育基地、如何建设铁人精神的研究基地、如何开拓精神传播的全新领域、如何打造提档升级的全新环境、如何夯实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一条其他教育基地可以学习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立论基石之上的,是围绕着"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的,它的全部思想观点都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修正、补充、发展的科学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括理论轮廓、框架结构和主要观点等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活力,爱国主义精神在弘扬中培育,在培育中弘扬,这是爱国主义精神保持活力、国家保持生命力的惟一途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很有感召力的口号,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目标,这就需要对人民群众进行深入而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提高民族素质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中国实现现代化首先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提高民族素质是自觉的爱国行动。民族素质是一个大系统,内涵极为丰富,要抓住科学文化、伦理道德、思想政治等主要素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立足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的根本转变,锻造了一大批具有强烈现代民族意识的民族精英,并教育启蒙了所经历地区的民众,从而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科学、创新的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思想、组织和群众条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内在精神动力,在国际上树立了新的民族精神形象.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是为了实现对人的尊重、对人文力量的肯定、对人格完善的追求.高校作为传播和创造人文精神的重要基地,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人文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密切关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鲜明的情况下,贯彻"以德治校"的精神,努力拓宽高校人文教育的新视野,既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