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婆婆的眼睛     
婆婆的眼睛逯宇婆万家灯火婆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尤其是那双眼睛。年轻时,那是两汪清澈的月牙泉,上了年纪,岁月在眼睛周围刻上细密的皱纹,但那不过是时光的脚印,月牙泉依旧映照着山川树木,波光滢滢。婆婆有一双永远不老的眼睛。而我,最多略有几分姿色。她的宝贝儿子...  相似文献   

2.
非卖品     
据说,水仙花是由一对夫妻变来的———丈夫名叫金盏,妻子名叫百叶,因此水仙花的花朵有两种,单瓣的叫金盏,重瓣的叫百叶。那个时候,在她每天都要路过的那间花店里,靠窗的左边,就养着一盆粉妆玉琢、温柔可掬的百叶水仙。每天每天,看到那一盆正在开放的花,她都忍不住将单车的速度放慢———慢一点,再慢一点,花儿都在梦中呢!一朵两朵三朵,云一样优雅地悬浮着。皎洁的花,金色的蕊,像一个沉默的女子,柔顺羞怯,眼睛在向下看。赖以生存之物,无非是一捧净水,几粒沙石,可是它的花朵却美丽得令人心折,甚至就连那些陪衬的叶子,也…  相似文献   

3.
梁晓声 《金色年华》2007,(12):55-56
中国人从前的怀旧人性是很受压抑的。1949年以后中国人不太敢怀旧了,那可能会从政治上被斥为“怀念旧社会”。1978年以后中国人对“怀旧”二字也是心里暧昧的,那可能被讽为对极“左”年代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4.
森林 《现代交际》2007,(8):48-48
快乐男生我是没看过的,因为我没有电视,也好,每天听听评论感觉比那有意思多了。只是有一天一个朋友在我那占着电脑一定要看快乐男生,我呢不看也不行了,管住自己的眼睛管不住自己的耳朵,管住自己的耳朵管不住朋友的嘴。  相似文献   

5.
从来,就喜欢看婴孩的眼睛。那微微透出幽蓝的漆黑的眸子,仿佛夜色中海的波光流转,望也望不到边际。据说,那种使眼睛呈现黑色的物质会在之后的几年迅速逝去,所以长大成熟后的我们,“眼色”大都褐黄,而不再是那纯然一色的黑——出于一种有些怪异的联想,我至今仍固执地认为:那些成年后有着一双黑眼睛的人,往往更多地保留了孩童的纯真和率性。  相似文献   

6.
志杰 《金色年华》2009,(7):31-31
以前,他工作的地方离市中心很远,那是个私人企业,每天都要打卡上班。他每天睡前总要看看闹钟,而每一次闹钟的弦都是满满的。  相似文献   

7.
婴儿     
徐应杰 《金色年华》2007,(10):36-37
长途客车上,乘客都眯着眼睛。 时机到了。他站起身,从座位上站起来,向前走去。上车时,他就看准了那个拿公文包的中年男子。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眼睛     
母亲过世已经15年了,但我却一直感到她那双充满智慧和真诚的眼睛似乎总在注视着我。在这双眼睛的关注下,我工作、生活不敢怠惰、苟且,处世为人不敢虚应、圆滑……认识母亲的人,都说她有一双漂亮的眼睛。确实,母亲的眼睛很美,这种美不止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所谓好看,...  相似文献   

9.
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到资产过亿的上海滩富翕,亚洲商业资源集团董事长王国宇,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在那耀眼的灯光背后,默默守护他的是一双温柔的眼睛。  相似文献   

10.
他搬到海边那幢房子后,离海就近了。站在阳台上,他就可以看到海,还可以看到海滩。这海滩是一块天然浴场。每天都有无数男女下海游泳。那些女人,都穿着泳装,看得他总把眼睛睁得老大,但眼睛睁得再大,也看不清楚,毕竟离得有些远,他只能看见一些模糊的影子。他妻子也喜欢站在阳台上,往海滩那儿看,很入迷的样子。一次看着时,妻子跟他说:"你看到了吗,海滩上好  相似文献   

11.
一次有画家拿画来给毕加索看,那是一些素描。毕加索开始一张张地看它们,近看,远看,必要时就戴上眼镜看细部。那样子仿佛他过去从来没见过什么是素描似的。他的眼睛从未离开过它们,他把一切置之度外,完全沉浸在他在看的东西上,这样出格的好奇心,这样专注的能力,让每个见到的人都很吃惊。  相似文献   

12.
新体验     
《女性大世界》2004,(10):122-122
眼睛的重要自不必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睑又是眼睛独一无二的“窗帘”,为眼睛提供保护和清洁,所以说眼睛的保养,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对眼部皮肤的护理和滋润。眼周皮肤拥有的皮脂腺非常少,所以是最纤薄最敏感的,很容易处于缺水的状态。想保持眼睑的平滑明净,就要重视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我们每天早晚都应该对眼睛进行专门而细心的护理,尤其是这样的干燥季节和环境中更不能忽视。不仅用眼霜,还要定期做眼膜,让眼部肌肤重获生机,让眼睛时刻如秋水般澄澈明净。  相似文献   

13.
瞧,一个穿着朴素,性格大方的老师又出现在我的眼前了。 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漂亮的鼻子,她还有一张伶牙俐齿的嘴。我们都叫她姜老师。  相似文献   

14.
章中林 《老人世界》2014,(10):28-28
人总有一种念旧的情结。看着是在向前奔,其实眼睛老是喜欢往后寻。为生活奔波,客居异乡,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滋生出浓重的思乡愁绪。贾平凹曾说:“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这话当时读并没有什么感受,而今再读,恍然发现它确实有道理。少时的岁月虽然随风而逝了,但是那舌尖上的味道却能唤醒那绵延不尽的思念。  相似文献   

15.
白玫 《女性天地》2007,(1):48-49
2000年,我带着5岁的女儿园园随丈夫来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丈夫在一家软件公司当技术主管,我在一家旅游公司当导游。我俩工资都挺高,算是出国混得不错的那一类,本该感到满足了,可是,我每天都被烦恼缠绕着,都是为了那宝贝女儿园园。  相似文献   

16.
小女孩依娜从小就是爸爸的一双眼睛,每个黄昏,她都会牵着双目失明的爸爸散步。依娜有一个梦想:长大了要为爸爸治好眼睛,让他看到天边的彩虹,那是爸爸心中最美的风景。然而,九岁的依娜却患上了髓母细胞瘤,所有的梦想全都成了奢望。在生命垂危时刻,她决定将自已的眼睛留给爸爸,让爸爸带着她的眼睛去实现那个与彩虹的约定。  相似文献   

17.
快乐男生我是没看过的,因为我没有电视,也好,每天听听评论感觉比那有意思多了。只是有一天一个朋友在我那占着电脑一定要看快乐男生,我呢不看也不行了,管住自己的眼睛管不住自己的耳朵,管住自己的耳朵管不住朋友的嘴。  相似文献   

18.
素养,何为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他到底应该具备那些素养?这是我们当前最值得深思的问题,特别是在今天提倡新课改的浪潮中,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可以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具备了我们应该具备的素养。自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是……?是得过且过,还是……?码要对得起每天面对我们的那几十双明亮而有渴望的眼睛。  相似文献   

19.
人人都希望公司是花园自己是花朵,老板爱护自己,同事喜欢自己,下属拥护自己,光明大道一路向前,无人可挡。可你是神吗?人类为你而生吗?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已历经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机技术革命;第二次是电力技术革命;第三次就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一大步。如今,人类正面临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新能源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