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认为,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形形色色的“扁平人物”,可以以体现了人性善或人性恶的精神道德为依据,划分出两个泾渭分明的系统。狄更斯的每一部长篇小说都有单纯的善良人和恶棍坏蛋,他们彼此对立,形成对照,这是狄更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确定了善与恶这两个系统后,我们看到善的一方有正直、无私、忠厚、温情等高贵的品质,体现这些精神内容的人物,有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同名小说中人物)、辟果提兄妹、贝西·特洛乌德(《大卫·科波菲尔》)、弗罗仑思(《董贝父子》)、萨姆森小姐(《荒凉山庄》)、乔(《远大前程》)、丽齐(《我们共同的朋友》)等;与此对立的另一方则有凶恶、傲慢、自私、冷酷、虚伪等品性,体现这类精神内容的形象有奎尔普(《老古玩唐》)、约那斯(《马丁·朱尔维特》)、赛克斯《奥列佛·退斯特》)、摩德斯通兄妹、尤利亚·希普(《大卫·科波菲尔》)、庞德贝、裴斯匿夫等。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为自己的十五部长篇小说建立了一座宏伟的人物画廊。英国现代小说家、批评家爱·摩·福斯特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这人物画廊的群像的共同特征:“狄更斯的人物几乎都是扁平的(匹普和大卫·科波菲尔试图成为圆形人物,但写得如此缺乏自信,以至于这两个人物显得更象水泡,而非实体)。他们每个人几乎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众多的批评家和理论家正是针对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对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扁平人  相似文献   

3.
由狄更斯等人开创的质疑"进步"话语的传统在20世纪的英国一直持续着.约翰·韦恩、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和朱利安·巴恩斯都是这一传统中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他们分别创作的《山里的冬天》、《洼地》和《福楼拜的鹦鹉》也许只能被看作三个碎片,但是它们共同属于一部针对"进步"话语的推敲史,一部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推敲史.  相似文献   

4.
文学伦理学批评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不是简单地用某种道德的眼光去界定作品的具体道德价值,而是通过对作品中隐含的伦理与道德因素进行剖析,以揭示作品的主题。《远大前程》秉承查尔斯.狄更斯的一贯文风,再现了狄更斯对维多利亚时期所谓的上层社会的嘲讽及对劳动人民的歌颂。  相似文献   

5.
却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一位极其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丰富多采的作品给我们显示了一幅极生动的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图画。因此,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英国中产阶级一文中写道:狄更斯是“属于小说家中最辉煌的一派,他们显明而淋漓尽致的描写,向世界所揭示出来的真理此当时所有的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在一起所做的还要多。”这就是说狄更斯忠实而又典型地反映了生活,使复杂而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在他的小说中得到再演。当时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都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了。他的作品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倾向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来看一组事例: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14岁辍学, 到剧院打杂;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狄更斯,12 岁开始谋生;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只读了5年小学;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马克·吐温,12岁辍学当印刷工;《国  相似文献   

7.
赵炎秋等所著《狄更斯学术史研究》一书,是国内首次对英美、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狄更斯学术史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梳理、归纳、分析与评论的著作;其资料收集详实,阐述简明扼要,批评切中肯綮;著作既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又立足中国的本土研究,为国内狄更斯研究提供了充实资料,也为学术史研究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8.
漫谈女权主义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女权主义批评,即意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文学进行重新评判。它是近二、三十年欧美文坛上具有强大势力的文学批评流派。它以性别和权力为中心议题,以打破传统文化性别歧视的束缚、确立女性真实的自我形象、建构男女两性平等的文学史为目的,向二十世纪文学提供了全新的批评视角、广阔的文学视野和富有革命性的批评方法。 女权主义批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部女权主义的经典著作。一是法国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ior)的《第二性》(Le Deuxi~me Sexe,1949),二是美国贝蒂·弗里登(Betty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认为人类基于自爱和同情心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既具有“经济人”属性又具有“社会人”属性,马克斯·韦伯则从社会学角度论证了人的“道德人”属性。他们还研究了人的这两种属性的统一性和分离性。吸收和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和实施“以德治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农民心态一大趋势…………………………………………………’··’………·’··’…‘··’··’…·’彭立荣 1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认识的主体性的微观机制的思想—…………………………··’………·高岸起1.5论功利主义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张步金 l·10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战略……··’……·’··’…··‘………”………··’·””……邹积贵l·15论社会科学生产力变现的途径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这期间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有效积累,也开拓了美学研究的新向度。在研究内容上,对核心概念、基础理论进行了阐发;对当代审美文化文本、现象进行了历史梳理与多元阐释;对当代审美文化热点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争鸣。在研究方法上,提出了“文化批判”、“语境化的权力批判”、“价值中立”和“形式分析”等概念,表现出鲜明的方法论自觉意识。但是,已有研究还存在耽于理论阐述、弱于现象深描,用道德愤慨压制学理分析,误置批判对象、有意避重就轻,以及非此即彼、非假即真的斗争思维等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亟需在视野上从文化学拓宽到社会学,在方法上实现“价值中立”与“权力批判”的结合,而对自我学术立场的提前清理也是保证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合理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忧患之作,《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载体借古喻今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通过各种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剖析,展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并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改变那些被扭曲的心灵。德伐日太太的形象表现了作家对压迫与反抗问题的理性思考、对轮回式的阶级斗争的忧虑和对美好人生的企盼。小说体现了狄更斯对人性与社会的严肃探讨,也因其优美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含蓄悠远的象征意象及浪漫现实主义的风格赢得了读者。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杰出批评家希利斯.米勒的《查尔斯·狄更斯:他的小说世界》是西方现象学批评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该著虽然充分注意到了作家意识在文学世界中的主导作用,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的开掘阐发,但对作家意识的表现形态即文学形式的核心地位视而不见,因而有严重的局限性。米勒的《查尔斯·狄更斯:他的小说世界》之成就和不足典型地反映了西方现象学批评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4.
辜鸿铭最看重文学中的道德内涵,他有关文学的一些精辟之论常常为道德本体的文学观所遮蔽、冲淡,甚至改造。辜鸿铭发出“惟诗贵有理趣,而忌作理语耳”的议论;提出适合于各民族文学研究者对于异族文学进行高层次研究的文学“整体研究观”;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学及文言文的地位。但是,他的道德人文观念已经渗透到他所涉及的各个话题中,其文学批评已经很难回归到文学轨道。从辜鸿铭对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所展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而言,他是一个当然的文学家:但从文学观念方面说,他更多地体现出一个道德家和社会工作者的本色。  相似文献   

15.
朝鲜诗家李睟光以性情、气骨论诗歌的本质,以崇尚唐诗论诗歌的批评标准,以自然论诗歌的表现手法,以摘句评注论诗歌的批评方式,建构了一整套的诗歌理论批评体系。通过对这一理论批评体系的整体把握与研究,能揭示出朝鲜古典诗学理论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德运气问题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伦理学问题,对于道德运气的观点影响着我们对人的自主性以及道德责任赋予的恰当条件的理解,甚至影响着我们对于一些道德体系的一致性的判断.在当代对于道德运气问题的探讨中,伯纳德·威廉斯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他所持有的道德运气主张,更是因为他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中对一些传统道德体系所进行的批判.借助于内在运气、外在运气的区分,威廉斯揭示了道德运气问题的根本症结,并不是道德运气与控制条件的矛盾,而是将道德要求看作无条件的、非个体的、以及至高无上的.本文试图说明的是,尽管道德运气现在已经得到多数人的承认,然而运气对于道德判断的影响也不是无条件的,只有那些真正进入人的选择和人生计划的思考、权衡范围内的运气因素,才能成为对我们有着实质意义并且我们能够对其承担责任的运气.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学者盛庆先生创立的统合效用主义理论是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评、继承和创新 ,这一理论与现代经济学有关“社会困境”和“社会偏好”的前沿研究相契合 ,也与伦理学有关“实然”和“应然”相互关系的研究相契合 ,是一个“统合”经济学和伦理学的跨学科研究。特别是盛庆 先生在统合效用主义理论中提出的“道德满足感”这一范式 ,可以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把经济学的最大化方法推演至人类整体行为模式 ,包括道德行为和利他主义的分析 ,从而为解决现代经济学逻辑体系的危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大学理念主要关注大学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诸方面的内在规律及其关系等涉及到办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它要比大学理念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大学精神可概括为创造精神、独立精神、批判精神、科学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精神性实践,担当着守护人类精神家园,建构新的人文精神的使命,但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大众消费文化对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娱乐代替了审美,游戏取代了精神价值。文学批评要完成"精神守望者"的职责,必须坚守批评的精神品格,批评家必须通过加强人格修养和道德历练,保持评判的终极价值、理性的批判锋芒和永远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20.
道德批评是中国诗学的一种基本模式,接续古代文学的德本意识,是拯救浮躁凌厉、欲望泛滥的当下文学病症的重要武器。古代文学道德学重新发现文学的道德价值,它是拯救文学话语困境的积极应对,重建了文学价值体系。直面当下的消费主义文化,弘扬时代文化主旋律,有效处理读者的接受期待和积极引导的关系,建构古代文学道德学指明了文学健康发展的绿色通道,也彰显文学批评的人文关怀力度,它有利于重估道德批评的现实价值,从而给当下的传统文化建设与中国文论重构等相关的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