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权利冲突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法律现象,如果不能及时遏制并解决权利冲突,法治现代化进程就会受到影响.权利冲突是不同的权利主体在行使具体权利时,多个权利无法同时得到满足的互相矛盾、互相抵触的法律现象.权利冲突的原因在于利益冲突、立法缺陷和权利内容的复杂性,应当通过立法的方式预防权利冲突的发生或事后通过私力救济、司法救济的方式解决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2.
浅议权利冲突的实质及其解决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静梅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4):68-71
权利冲突在实践中是大量存在的,本文主要从分析权利和权利冲突的实质入手,阐明权利冲突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的冲突,认为解决冲突的途径有二:立法和利益衡量。而由于立法的滞后性和宏观性。难以对发生的每一权利冲突做出规定,因而很多时候要依靠利益衡量的方法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3.
马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171-175
商标权与域名权的冲突类型及形成原因有多种.在借鉴国际社会商标权与域名权冲突解决模式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从改革域名注册制度、合理限制商标权人权利以及完善我国现有的争议处理机制等方面解决问题,从而为传统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4.
程春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2):135-144
在俄欧能源贸易过程中,能源冲突与摩擦在所难免。俄欧在能源投资、能源过境运输、能源合同价格和能源市场开放等领域都有冲突或摩擦。俄罗斯与乌克兰能源问题是折射俄欧能源冲突的棱镜。俄欧能源冲突应对机制包括启动能源对话、利用能源危机预警机制、求诸《欧洲能源宪章》、提交仲裁委员会、诉诸国际法院等。建设俄欧共同能源空间是解决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冲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私权范围内每个人特定的权利都有着可确定的特定的界限,在界限范围内每个人都有绝对的权利自由,只要每个人在自己的权利界限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则不会发生所谓的权利冲突。如今社会上不断涌现的“权利冲突问题”实际上并不能定义为权利冲突现象,而是由于法定权利的边界模糊性及滞后性所造成的两个权利人基于同一事物行使权利时发生的利益冲突现象。由于人们立法经验和语言本身的问题,法定权利是难免会出现边界模糊化的,这是立法的问题,是法治的不完善和公民追求自己的权利的矛盾造成的。权利本身是神圣的、其边界是可以确定也应给予确定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立法、司法解释以及现实论证而得一个适时、明确的权利边界,所谓的权利冲突是完全可以化解的。我们不能因为法定权利边界的暂时模糊而认为权利边界是不可划定的,从而得出权利冲突的必然。划定阶段性权利界限是最有效、最简捷,也最易为群众所接受的一条解决日益涌现的法定权利边界模糊化问题的途径,也是人们充分行使自身权利的必要保证,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需。 相似文献
6.
辛国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2):124-129
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程序与诉讼程序存在着不同的运作机理,将这两种程序均内设于法院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存有对立与冲突,如何进行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也就成了解决冲突的关键,而在程序构建时注意其正当性的要求及处理好中立者的选择与规制等问题,则可弥合争议与冲突. 相似文献
7.
商标与商号本质上都是一种商业标记,其共同功能在于具有识别性,共同价值在于其中的商誉。由于商标与商号本身的属性及我国立法上的原因,导致实践中的权利冲突与不正当竞争问题十分突出。文章从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表现形式入手,接着阐释了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孙传香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39-43
国际能源合作开发争端涉及的主体众多,选择的方式广泛,适用的法律多样。《能源宪章条约》规定的有关争端解决机制同样适用于能源的合作开发领域,另外,美国晚近发展的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ADR)也为能源合作开发的争端解决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吴继忠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53-56
该文认为在家族企业员工中,对应得权利的分配是基于要素的稀缺性原则进行的,由于不同员工对要素拥有的不平等导致了应得权利分配的不平等,并进而导致双方的冲突。在这一冲突中,应得权利的供给则起到缓解双方冲突的作用。应得权利供给越充足,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双方则越有可能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0.
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呈现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对于二者冲突解决机制的构建,可以通过构建一系列的监督保障机制,使二者达成一种动态平衡的态势,为其提供外部保障.而对内则可寻求通过转换警察的角色定位,加强法制教育和培养人权意识,解决执法者的价值观问题.在评价犯罪控制措施的时候,可以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其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二者冲突的解决有助于实现犯罪控制的最大化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丘川颖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3):105-110
隐秘摄录行为是公众知情权、社会舆论监督、新闻自由的一种权利表现形式,是个体自由价值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公共利益的诉求。隐秘摄录行为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基础,但也极有可能引发侵犯公民隐私的权利冲突。隐秘摄录行为可能引发宪法、行政法、刑法与民法范畴的权利冲突,我国相关法律虽对其进行了规制,但规制力度不大,且我国尚无禁止性法律规范约束隐秘摄录。建议遵循宪法原则指导法律规范,以宪法为上位统筹协调各部门法关于隐秘摄录行为的规定,同时,寻求宪法解释,以消解隐秘摄录行为引发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2.
产权残缺、利益博弈与社会冲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产权残缺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为产权主体的模糊性、虚置性,以及多级性的集体所有权主体又都不具备法律上的人格。从积极产权和消极产权来看,农民土地产权的残缺众多方面及其所引发的利益争夺和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理论界有物权说和债权说两种主要的对立观点。从本质上说,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具有物权化变迁趋向的债权,土地承包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之间既存在债权关系又存在物权关系,自当事人协议时起产生债权关系,自发包人交付承包地或承包权登记时起产生物权关系。实践中,承包方的承包经营权常常受到侵害的原因是对其用债权而非物权方式进行保护,故应使承包经营权物权化。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和知识产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倪振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7(3):80-84
随着知识经济成为社会主导型的经济形态,知识产权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权利形态;知识经济社会仍是商品经济社会,知识产权仍是产权,只是知识和知识产权已经取代以往的土地、资本等等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最主要的致富手段而已;取得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是主体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产权是一个历史范畴,产权制度经历了从古典产权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的演进.目前,产权理论研究存在若干误区.这些误区在一些方面误导了我国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对产权中各项经济权利的合理配置,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民营企业则需要从古典产权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转变.这种产权制度的改革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利于宏观经济均衡、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4):49-53
宪法上的财产权是社会中自治的人所享有的人权,并非法律上一切人格体瓜分和控制经济价值的形式.不应概括地把承载公共使命的法律人格视为宪法上的财产权主体.政府享有作为公共权力的财政收支权,而不是作为人权的财产权.意志相对独立的国有企事业可以被界定为宪法上的财产权主体,但只应在一定范围内追求和享有财富.把握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是科学理解宪法上的财产权的基础,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产权配置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产权配置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与前提。我国水资源属国家所有 ,根据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对分离的原则 ,以及不同的用水方式的经济属性、社会效益和对水资源本身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应该分门别类地探索各类用水产权体系有关权利的配置、产权管理的目标、手段、管理机构 ,建立保障责权利相互协调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者一般未将公民宪法财产权与公民民法财产权相区分。公民宪法财产权与公民民法财产权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借鉴西方财产权的基本理论,分析它对公民宪法财产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全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3):43-46
企业产权是一种按契约选择使用企业资产的自由 ,产权主体对企业的权利包括经其他产权主体同意或以自己特有的、企业所必须的等价资源换得的权利。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 ,企业逐步形成两种相对独立的存在形态 :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 ,它们分别规定了风险基金以及创新企业的两种产权 :物质产权与价值产权的对象和权利内容。风险基金的本质制度创新在于建立了一种物质产权与价值产权近似于完全分离的产权结构 ,是一种介于合伙制与股份制之间、接近于股份制的企业制度 ,经理人凭借其企业家才能换取了物质产权 ,投资人 (有限合伙人 )凭借资本换取了价值产权。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滥用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层的制度原因。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控制具有国际合法性。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对相关问题的治理经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规制体系建设,进一步控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