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2012年7月,浙江卫视斥巨资重磅打造"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节目开播后迅速蹿红,收视率屡创新高,受到业界与学界的普遍关注。2013年夏天,《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再次引发关注热潮。一、《中国好声音》的价值特色让音乐回归艺术,让梦想照进现实。《中国好声音》秉承"以精英实力创造大众文化"的创新宗旨,突出音乐至上理念,彰显"对音乐的热爱,对梦想的不懈追寻"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好舞蹈》一经推出就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舞蹈的热潮,成为当下相当火爆的电视选秀节目.以《中国好舞蹈》节目为例对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进行了分析,指出对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进行正确引导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中国好舞蹈》是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一个缩影,虽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分析其火爆背后暗藏的问题不仅能够促进该节目的健康发展,更能促进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事业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好声音》节目用独特的评价标准、平民化的角色定位、多方面的故事铺垫,高举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大旗,倡导公正、平等、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等价值理念,丰富了选秀节目的精神内涵,成功打造了一档励志阳光型节目。《中国好声音》是主流价值观与娱乐节目的一次成功融合,使大众娱乐节目在提供娱乐的同时,以一种正能量重塑起易于被民众接受的精神崇高。  相似文献   

4.
流行音乐在近些年受到,得益于电视传媒的广泛影响和导向,尤其是近两年的一档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制作颇为成功,引发收视狂潮,它区别于其他选秀节目的最大价值是其对于流行音乐的解读与判断融入到了节目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舞台上,观众从对以往选秀节目中"看热闹式"的单纯听歌方式升级为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近年电视选秀节目风靡我国各大电视台,虽然其在产业化和市场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部分节目存在忠诚度不高、寿命期短、负面新闻较多等问题。文章通过受众观看《中国好声音》栏目行为调查获得数据,构建观看行为的logistic模型,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诸如《中国好声音》栏目等类型节目的受众忠诚度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说到娱乐,本该是个轻松、闲适的话题,可在目前这样一个娱乐成为产业、成为圈子的社会环境下,跟娱乐相关的话题,似乎大多有点杂、有点乱、有点超越底线。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近年来原本呈现在舞台上、星光下的娱乐元素与市民社会真实世界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继当年湖南卫视引入《美国偶像》模式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在中国创造收视神话并成功造星之后,电视荧屏上各种真人选秀节目就从未停歇过,超级男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星光大道、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等等太多同质化的选秀节目,纷  相似文献   

7.
以模因论为基础,以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的流行为例,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模因是文化互相交流传播的重要单位及模因对选秀文化进化的影响,在被称作"选秀末世"的今天,《中国好声音》唤醒了大家对音乐的追求和感动,这是一个奇迹。探析跨文化交际中模因对文化的影响,有必要采取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为丰富人类文化宝库而努力。秉持着"以精英实力打造大众文化"的宗旨,不断发挥正能量,激励和鼓舞人们不断向前奋斗,相信梦想,也相信奇迹。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2”12月20日在京揭晓。 “中国好声音体” 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唤醒了大家对音乐的追求和感动。以往选秀、音乐类节目中常见的华丽服装、炫目造型和激情伴舞被舍去,镜头对准的只有学员投入的表情。节目中评委背对选手、只听声音的盲选模式成为核心机制。这种纯粹用实力说话,对于内在的追求,是当下所稀缺的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9.
正关注流行音乐或者选秀节目的人,肯定知道最近又冒出了一个选秀王"霍尊"——东方卫视《声动亚洲》亚洲三强,中央电视台《中国好歌曲》第一季冠军,天津卫视《国色天香》年度总冠军。如果仅仅是这些成绩,对于音乐圈、娱乐圈乃至公众来说,只是一件小事。说到底,各大卫视选秀节目数不胜数,观众已经审美疲劳了。但作为一名选秀"专业运动员","霍尊"的成名过程似乎特殊了许多——第一,他是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的大三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各种"好声音"热爆荧屏,就连以往对卫视选秀歌手"闭门不见"的央视春晚,日前也正式向全国9家综艺选秀节目广发英雄帖——全国9大选秀节目前三强PK选三甲上央视春晚。这个举动是否能最终成行还有待观望,但它却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互动音乐创作中技术与艺术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服务、互相制约的。在技术与艺术的双平台上,互动音乐家将怎样发展这门“新兴”艺术,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存在即是合理,互动音乐在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与艺术创意中找到平衡与突破,同时,在中国这个日益开放的平台上也应该有其发展的土壤和空气。“中国特色”的互动音乐将作为正在发展中的新的艺术形态,在不断地试验和探索中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2.
"咽音"作为意大利传统美声唱法的一种妙方,是歌唱教学中应该吸收和借鉴的优秀经验成果。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咽音",科学地处理好气息、声带和发音管的平衡与配套关系,就能使他们的歌声变得明亮结实、通透优美,在演唱中完美地把高、中、低音贯通,从而起到大大增强声音穿透力、持久力和表现力的作用。"咽音"不仅对美声唱法有特效,同时也可为民族唱法所用,把"咽音"练唱法融入歌唱教学,将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声乐是人类特有的用声音和旋律结合起来揭示情感、表达思想的艺术形式。本文以“声情并茂”为审美原则,通过对声乐表演艺术中“声”与“情”的作用论述,综合阐述了“声情并茂”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将中国传统乐曲改编为钢琴作品是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中的一些曲目已经成为了中国钢琴作品的经其之作。这些改编作品在结构布局、多声思维、钢琴技巧与特色效果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一般钢琴乐曲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节奏、韵、平仄等韵律要素构成的诗学效果,中西文艺理论通常称为"音乐性".但细考发现,节奏是一种早于音乐、诗歌的自然或生命属性,音乐进一步改造成更鲜明、精确的"音乐节奏";语言则通过语音组合构成不完全"等时"的"语言节奏"或诗歌节奏,它与"音乐节奏"并不等同.韵、平仄则原本就是语言的属性,也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尤其是诗歌的特性:不同国家诗韵的差异只与该国语言有关,而与该国音乐的差异无关.这一性质认定意味着,"废韵律"失去的不是"音乐性",而是"诗性".  相似文献   

16.
混声唱法是声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及其重要的科学发声方法,它是表现整个歌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声乐学习者只有掌握混声唱法,认真的分析混声唱法的特点和优越性,领会真假声的发声要领,才能轻松自如的演绎每首不同的歌曲.混声唱法对声乐学习者演唱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文化视野中,中国民族声乐唱法应在重视本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用开放、豁达、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多种不同形态、不同层面和不同趣味的唱法的创新,以丰富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让中国民族声乐与时代接轨,与国际交融,朝着更宽广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取向——“神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韵"最先是一个音乐术语,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基本范畴。"神韵"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灵魂。中国钢琴音乐的线性思维方式,源自于中国音乐强调旋律线状音响的波状流动的美学意识,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方面。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和声创新是线性思维的发展,淡景重情的美学倾向解读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核,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将在21世纪历史的发展中获得新的诠释,赋于"神韵"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影视动画是视听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声音在艺术表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古以来,人们通过声音相互警示、组织活动、交流信息、娱乐、示爱等。通过声音,能够追述到宗教、音乐、语言、武器、医药、建筑和心理学的发展。文章主要从声音设计的三个要素,即语言要素、音乐要素和音效音响要素方面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古老传统文化的泱泱大国,民族音乐传统悠久丰富。然而,在当今的乐坛和音乐教育中,许多人已形成了“西方一元化”的理念,民族音乐受到冷漠。因而,我们一定要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调整音乐教育课程结构和教育内容,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教材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教育的氛围,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培养民族音乐的“知音”,使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