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作为现代派的先驱和杰出的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一生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但他的每部作品都给人以心灵的强烈冲击。他把对人,对社会的思考融入自己的小说中,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卡夫卡的《审判》就是一部体现他艺术特色及思想深度的小说。这里,探讨小说《审判》荒诞、具有象征意义及充满艺术悖论的艺术特点以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
A.先锋小说:坎坷不平的行程与倾斜先锋小说在近几年小说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寻求小说艺术的新的发展的可能性方面确实起了先锋的作用。在接受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新鲜的艺术和技巧上,它得风气之先。而且拥有若干有影响的作家。先锋小说的发展行程总的来看,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是1980年前后的滥觞阶段。代表作家是王蒙和张辛欣。王蒙总是在寻找新的思想、新的意象、新的表现手法。他十分重视把人们的内心世界作为他艺术耕耘的重要领域,并为更好地掌握追踪记录显现人们心灵奥秘的艺术手段,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这表现在《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风筝飘带》、《布礼》、《蝴蝶》等小说中,吸取和采用西方意识流的自  相似文献   

3.
《窥视者》是法国新小说派领袖阿兰·罗布—格里耶的代表作。它典型地反映了新小说派反传统的特点。这部作品在艺术方面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第一,以“物本主义”代替“人本主义”:第二,巴尔扎克式小说的终结——故事、人物的瓦解;第三,迷宫般的结构形式——重复法、反射法、时空交错法等。这些特征既体现了新小说派反传统的一面,又体现了新小说派创新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在自传体小说《在路上》中,以尼尔·卡萨迪为原型,成功地塑造了迪安·莫里亚蒂这个"垮掉派"热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他所代表的那种生活方式。本文从内容简介、作品主题、人物分析三个方面加以探讨,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在路上》一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鸳鸯蝴蝶派”的重新认识 ,为我们重新评价叶圣陶文言小说提供了新的学术背景。叶圣陶发表在《礼拜六》等刊物上的小说 ,所呈现的思想艺术特色与“鸳鸯蝴蝶—《礼拜六》派”的流派特征是很相似的。因此它并不是所谓鸳蝴派“逆流”的对立面 ,而是这个流派中格调较高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穆时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也是文艺评论界很少注意到的作家。然而,作为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尽管没能象鲁迅、茅盾等文学大师那样以丰富、震世的思想内涵,使作品发出奇光异彩,却因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全新的现代派艺术形式,深深地吸引过读者,并一度产生过“穆氏小说”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史教程中,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通常被归入传统主义或现实主义作家之列.但是,他的许多作品,尤其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1895),充分反映了贯穿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异化.从这一意义上说,哈代可以被看作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中,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清代的《聊斋志异》,讽刺艺术是源远流长的。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讽刺小说的一座丰碑。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在继承和发扬了古典文学讽刺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果戈里、契訶夫、莫泊桑、狄更斯等外国著名作家的讽刺艺术技巧,形成了现代中国新的讽刺文学源流。鲁迅是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宗师,他的现实主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中的不少作品,都是驰誉中外的讽刺名篇。他的讽刺小说所表现出的对生活独  相似文献   

9.
现就张贤亮坎坷的个人际遇分析和把握其小说创作的内在动力、特色和创作成因。着重研究其小说一《灵与肉》、《绿化树》、《刑老汉和狗的故事》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选择与塑造进行分析。张贤亮小说善于发掘“伤痕美”,善于在悲剧冲突中剖析灵魂,追求作品意境和诗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纳博科夫把作品的纯艺术性放在第一位,在小说创作中大胆试验和实践新的艺术理念和写作技巧,堪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实验派作家。纳博科夫的作品彰显游戏精神和制谜意识,具有非同一般的魔幻色彩,《梦锁危情》是纳博科夫文学游戏观的阐释和实践。论文将从语言和叙事两个层面分析这部小说中的游戏设计及其效果,探讨纳博科夫的文学游戏观在该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李人是一个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作家 ,他的长篇三部曲是一部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通过对传统历史小说的讽拟 ,李人较成功地改造了传统长篇历史小说的艺术样式 ,同时大胆地借鉴了西方现代小说的艺术手法 ,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是最先来到当代文坛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潮流之一,它成功地参与了新时期小说的艺术实践。莫言是20世纪80年代文坛出现的一颗新星,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表现艺术,其中特别重要的就包括意识流。莫言在他意识流笔法较为明显的作品里,将对人的意识挖掘与生命感觉连结在一起,从而发现了“人”的本真感受,发现了生命感觉之于生命的意义。而这一发现恰是新时期小说对“人”的真正的发现,是新时期小说认识“人”、表现“人”的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13.
施蛰存写心理分析小说,并不想以现代主义来对抗或取代现实主义.他没有盲目地照搬西方现代主义那一套,而是把意识流、潜意识流、象征主义等非现实主义的因素与现实主义的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相互交融的复合形态,渗透到作品的艺术结构之中.施蛰存写小说,取法中外,融合古今,富有一种可贵的开放意识.他敢于标新立异,别开蹊径,是我国较早的将弗洛伊德学说引进文学作品,作了大胆的尝试.他的心理分析小说,是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渗透的典型,是中国小说艺术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施蛰存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 ,正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施蛰存 17岁开始小说创作 ,一辈子都在探索“现代”的蹊径上艰苦跋涉。施蛰存大胆创新的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派小说的第一人 ,他主编的《现代》等多种杂志兼收并蓄的办刊精神 ,使他成为中国期刊第一人。施蛰存终生致力于现代性的追求 ,为世界文学进入中国和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出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达米安·赫斯特是英国著名现代派艺术家,被英国《艺术评论》杂志评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然而,他的作品表现方式十分独特,出人意料并带有反传统的色彩,从不让自己束缚在传统的思维之中。他整天琢磨、挖掘死亡这样一个神秘的主题,以近乎惊世骇俗的方式解剖、放大和夸张。甚至曾把一条鲨鱼悬挂在装满甲醛的玻璃箱,也曾用电锯把一只母牛对半劈开。最令人惊奇的是,他整整耗时18个月,用1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文坛上,郁达夫以创作自叙传体的抒情小说著称。他一生创作的约五十篇小说中,属于自叙传小说的就有近四十篇。从《沉沦》通过大胆的自我暴露,真实地刻画一个弱国子民倍受凌辱的复杂的内心世界时起,郁达夫就将自己一向推崇的施蒂纳的“自我就是一切,一切都是自我”,大字书写在自己的艺术追求的旗帜上。他以充满愤激感情的笔调,赤裸裸地袒露自我,抒写一颗颗青春的心灵挣扎、煎熬和变异的情状,并由此形成作家独特的艺术审美视角和艺术价值,招致巨大反响。譬如,《沉沦》初稿完  相似文献   

17.
一、乔伊斯及其作品随着代表作《尤利西斯》中译本的问世,英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意识流大师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已为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所熟悉。这位爱尔兰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以多种新颖手法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形式,开辟了富有革新精神的现代文学的...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今年五月二十八日《真理报》上的短篇小说《码头上的女人》,是一篇毫无特色的作品,思想上既无新意,艺术上也没有什么惊人之笔。但是,仔细读来,这篇小说也颇有些妙处,值得人们一读。 《真理报》是不常发表小说的,编辑先生们之所以看中这篇并不怎么出色的小说,把它  相似文献   

19.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他的新感觉派小说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他把日本新感觉派的小说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 ,使其小说具有一种既同于又异于诗歌意境的新意境。他的小说常常采取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 ,在客观描写的同时 ,非常重视主观感觉的描写 ,在表现形式和技巧上又刻意求新 ,综合运用通感、叠句、意识流乃至电影镜头组切等手法 ,从而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特质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小说,虽然广泛汲取了外国小说,尤其是俄国文学及欧洲被压迫民族文学的营养,但它的根基却深深扎在我国古典小说优良传统的土壤中。在题材、人物、艺术表现上,它同我国古典小说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鲁迅先生曾经指出:“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鲁迅先生不拘守一隅,他从现实生活出发,一方面大胆借鉴外国作品,另一方面创造性地继承我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从而为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