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语义研究以语素义为基本结构单位,语素义不但是义位的构成单位,而且也是固定义丛的构成单位。同时语素义又不可再分,因而是最小的语义单位。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为了同一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对应性,语素义应改称义素。  相似文献   

2.
杨晓黎 《江淮论坛》2014,(1):164-169
传承语素在由上古词语而语素的演进过程中,其意义对上古义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传承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复杂多样。传承语素的多义项并不在一个层面,可以分为传承义与后起义两种。传承语素中的多义语素与同音语素的区别有赖于对语素义的确切掌握。传承语素中的反义语素,呈现出多素交叉、反义关系古今不一致等特点;而同义语素的语义类型及近义语素间的区别,则表现出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传承语素义的分析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着对符淮青先生关于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关系的论述加以补正。符先生所说的“词义是语素义的引申比喻义”分别分成三种和四种类型。“部分语素在构词中失落原义”实际上有四种不同情况 ,这样才算清晰到位。而“构成词的所有语素义已完全失落”亦非“完全失落”,它们和词义仍有种种联系  相似文献   

4.
杨欣欣 《中州学刊》2006,(5):297-298
由于价值观和民族心理的不同,政治制度、风俗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语言本身的特异性,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的语义对应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英汉语义的不对应关系可以分为部分不对应和完全不对应两种,对英汉语义的不对应关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必然会反映一个语言团体的文化。由于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表面上似乎对应的词语其实在语义上存在非对应关系。本文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就英汉词语因在概念意义、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或形象意义方面存在差异而造成的非对应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马丁内的"双重分节"原理和语素形位原理,对世界三大主要类型的代表性语言的语素音位系统与语素形位系统的关系作了对比研究,证明了正是这一关系决定了语素的文字类型,即语素音位系统("第二分节")能否满足语素形位系统("第一分节")的区别性音位结构需要,决定了语言与世界两大类型文字(以汉字为唯一代表的语素文字和各种拼音字母代表的音素-音节字母文字)不同的适应关系.汉语和日语的语素音位系统由于不能自足、有效地区别各自的语素形位系统,无法单纯靠音素或音节字母拼音来满足区别性语素形位的需要,而要靠增加超音位结构的形位手段,即用增加区别性的表义字形来弥补数量不够的区别性的语素音位结构.归根结底,是语言的语素音位结构特点决定了文字类型.  相似文献   

7.
义和利作为价值取向的两极,是从不同角度对利益的概括.“义”指的是一种宏观的整体的公利,即一种大义; “利”指的是一种微观的、属于个人的私利.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义利关系的思想资源十分丰富,作为主流的儒家思想对义利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以义制利”、“重义轻利”、“去利存义”和“义利统一”的演变,对商业在传统社会经济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商这一特殊商人群体是在贯彻儒家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兼顾义利,把“儒”与“商”很好地结合的实践典范.儒商这一经济文化现象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和伦理的统一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琼州学院学报》2015,(3):57-62
李德鹏提出的"汉语的语素就是词"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汉语的语素和词在概念上没有矛盾,汉语中所有的合成词都是多语素词,同时要注意区分古今语法标准的差异,虽然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依然能够加以区分。现阶段对于语素和词的区分没有大的问题,因而"语素就是词"的提法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论言语义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义是语言单位在实际言语运用中的意义 ,是语言单位在特定语境中所具有的特定的意义。我们认为把言语义分为语境义、语用义和修辞义是不合理的。在本文中我们把言语义分为具指义 (含具化义和类化义 )、修辞义 (含比喻义、借代义、双关义、反语义、词类活用义等 )、搭配义、会话含义、主题义和联想义六类  相似文献   

10.
对于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有人主张叫“词素”,有人主张叫“语素”,各有各的理由;其中持后一种主张者有日渐增多之趋势。其实,这不仅仅是个术语选择的问题,而是同时交织着人们对汉语最小音义结合体本身范围、功能认识之分歧。本文对“语素”说、“词素”说诸理由详加评论,并提出了在清楚区分不同功能、种类的音义结合体概念的基础上分别选用不同术语之主张,即:语素=构词语素(词素)+构形语素(形素)。  相似文献   

11.
词是汉语语法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级单位,它是词法和句法的基石。一般来说,词是由语素组成的,词是语言中自由运用的单位,然而语言是奇妙的,有些一般判为语素的单位竟然可以像词一样自由地运用,出现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反应出我们当今的语法理论的缺陷,本文拟对上述现象做个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相”的本义是“仔细察看”.通过分析历代文献发现,“相”的“仔细察看”义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其对象的变化上,其对象包括人、六富、刀剑、土地、宅墓等.其中相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相马其次,相地、相宅墓呈下降趋势,相刀剑则在近代消失了.并用文化来解释这些语义现象.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在新诗创作中注重发掘诗歌形式结构的内在意蕴,在一些作品中将形式与内容共同组成一个复杂的隐喻;在另一些作品中则通过内蕴主题与外在诗式的对立来扩大诗的张力.他在新诗韵律选择及韵的安排与转换方面均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实现了语言形式与诗情诗意配合无痕的艺术目标.  相似文献   

14.
情感文化代表了不同社会独特的认知范畴和感受特征,为了解特定社会文化体系及人类情感世界提供了最佳窗口。对具体潜义情感的象征表现及意识形态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对特定情感潜义词语义内涵予以探究,有利于揭示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以及人类心理世界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政事关系是影响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要素。政事关系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准社会化趋向和新世纪的管办分离的艰辛探索。这个过程推动了政事关系逐渐从高度合一走向政事分开。分类改革的探索将从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自身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对政事关系施加双重影响。为此。重构“分开+互补型”的关系模式是分类改革以后政事关系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词汇角度探讨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客家方言的大本营——闽粤赣三角地带,与赣方盲区不仅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在社会历史上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汉语的七大方言中,它们又以语音上的雷同而著称.然而,词汇方面却显示了较大的差异,很多基本或常用语词两者有别.文章主要从横向的渗透关系和纵向的渊源关系探讨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文静 《南方论刊》2009,(10):85-86,91
《左传》是阐释《春秋》的传书。春秋是动荡势态下的历史过渡的时代,重“义”尚“礼”的社会风气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向“利”靠拢。本文将从《左传》入手,从引用《诗经》和战争中剖析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龙涛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4):148-150
本文从语义与语音形式两个方面,研究现代汉语语素教学中关于语素认识的两个问题,即语素的意义本质与传统所说的“儿”词缀的语素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谈到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便首先想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口号.某些同志无视这一口号,是针对王明等人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而提出的历史背景,无视情况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的今天的客观实际,过分强调理论与实际的对等关系,有些人甚至无视当今出现的未来学等预测人类将来生活的新学科日益引起普遍关注的新情况,据此口号排斥某些对现实富有超前意义的理论.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知识大爆炸使得新兴理论层出不穷,超越现实的、预测未来的理论体系不断出现.以理论与实际相对等为主体含义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已经难以恰当地表述现实中理论与实践的适应状态.这种状况迫使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口号,思考理论与实践在现实中的对应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理论与实践呈现出三种对应状态:第一,理论落后于实践.这种情况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现实的发展将某些原本正确的理论抛在身后,使它从正确变为谬误;另一方面,某些理论虽属新产生之列,却因种种原因仍落在实践的后面.第二,  相似文献   

20.
名词性双音并列复合词的两个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有的是两个同义语素,有的是两个类义语素,还有少量的是两个对义语素。它们并列组成复合词后,它们的词义和构成它的两个语素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着相当大的发展变化。其中一部分词的词义仍保留着构成它的语素义,即它的字面义,见形而知义;而另一部分词的词义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形式又有不同,和语素义相比,有的词语比语素义减损了,只保留了一半语素义,另一半语素义却消失了;有的词义比语素义增大了,不限于语素义的范围,而增大到泛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