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唐时期的东都洛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从其建立起(618年),到安史之乱止(755年),是它的极盛时期。洛阳在唐“贞观六年(632年)号洛阳宫·显庆二年(657年)曰东都,光宅元年(684年)曰神都,神龙元年(705年)复曰东都,天宝元年(742年)曰东京.上元二年(761年)罢京,次年,复为东都”。在盛唐期间,有五帝在洛阳居住达四十二年之久,其中武则天居洛有三十余年,称帝后,改唐为周,即以神都为国都。这是洛阳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总序》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按:《隋书·地理志》雍、梁等九州户总计为九百万二千六百四十七,与此相较,尚赢九万五千一百一,两数不侔,其各州数字,必有舛误。太宗元年,始命并省。按:《唐会要》七0,事在贞观元年三月十日。《通鉴》卷一九二作二月,《玉海》卷十八引《太宗实录》作二月丁巳,异。  相似文献   

3.
唐代扬州城区规模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扬州是淮南道的首府,从高祖武德九年(626)改邗州为扬州后,扬州成为大都督府所在地。当时扬州领江都、六合、海陵(今江苏泰州)、高邮等四县,这四县只有二万三千一百六十户,九万四千三百四十七人,人口这样少,和隋朝末年的战乱有直接关系。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领江都、江阳(太宗贞观十八年分江都县置,在郭下与江都分治)、六合、海陵、高邮、扬子(高宗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分江都县置)、天长(天宝元年割江都、六合、高邮  相似文献   

4.
今年2月23日-25日,我参加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召开的“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学术座谈会”,就清史编纂的几个问题谈了自己的一点浅见,现在发表出来,请方家和读者以及所有的关心清史编纂的同志指正。 一、关于清史的起讫年代问题 以往人们一般都把清代历史分成两截:将太祖、太宗的“大金”视作地方政权,划归明史;将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清兵人关至宣统三年(1911)清皇室逊位,作为整个清朝历史。我认为,这种划分法值得商榷。清史应自太宗崇德元年(1636)起至宣统三年止。因为太宗皇太极于崇德元年正式打起“大清”旗号,当时虽是个地方政权,但太宗所制定的一些制度、政策均为后世奠定了基础。正如已故的明清史大家商鸿逵教授所说:“没有皇太极,就没有大清朝。”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人们自然会想到魏征.魏征,字玄成,河北钜鹿人,后徙河南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生于公元579年(北周宣帝大成元年),死于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享年六十四岁.魏征对唐代的政治多所献替,功勋卓卓.他提出的“偃武修文”政治主张,对贞观时期的政治生活和唐代社会的发展、繁荣起了重大作用.魏征不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伟大政治家,他的历史功绩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唐翠微宫考     
翠微宫是唐代著名的夏宫,位于长安以南,秦岭山脉北麓的翠微山上。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时修建,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重新修葺。贞观二十一年和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先后两次在翠微宫上避暑,处理政务,并最终逝世于此。太宗之后,唐代君主便很少至此,翠微宫逐渐衰败,最后废宫为寺。虽然翠微宫作为夏宫的历史并不算太久,但是关于翠微宫的相关问题仍然值得学术界研究。  相似文献   

7.
重修《晋书》,是唐朝官方于贞观20年(646年)组织的一次大规模修史活动,关于这次活动出现的原因,陈寅恪认为是唐廷企图通过篡改晋史,“尊扬皇室,证明先世之渊源”,李培栋认为是“由于一系列政治事件对太宗的刺激”,太宗要借修史为自己辩解、向大臣发出劝诫和获得内心慰解.实际上,这两种解释均难成立.唐朝之所以重修《晋书》,是因为此前诸家“晋书”在内容、体裁、史学观、史料采择等方面存在各种缺陷,不能适应唐初的政治形势和时代要求.正是因此,据唐人李延寿记载,早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唐朝可能已经出现过《晋书》的修撰活动.  相似文献   

8.
太宗皇后长孙氏,长安人,是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她少小的时候就喜爱读书,并深识礼法。十三岁时就入宫为太宗之嫔。武德元年(公元618)封为秦王妃。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她被封为皇太子妃。不久,李世民即皇帝位,她被立为皇后。  相似文献   

9.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有影响的人物。唐皇朝统治中国将近300年。其中武则天执政时间超过六分之一。她从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起,代高宗详决百司表奏几乎30年;文明元年(公元684年)至载初元年(公元689年),以皇太后临朝称制6年;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建立武周皇朝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李显复位结束,历时14年;总计差不多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0.
论唐代的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唐代官员与吏员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别。就其职名考察,唐代之吏实相当于秦汉胥史、郡县掾属和乡官。下列事例当有助于人们对两者有别得到比较明确的认识。1.《旧唐书·张玄素传》记载,贞观十四年(640),“太宗尝对朝问[张]玄素历官所由,玄素既出自刑部合史,甚以惭耻”。据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所述,当时玄素在太宗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相关史料,确认太宗《威风赋》是赐予长孙无忌的。太宗通过《威风赋》,追思建立王业的艰难,表现了对功臣们的感激之心。同时,《威风赋》也是太宗的精心结撰之作,充分体现了太宗的文学思想。《威风赋》与贞观文坛的审美倾向基本吻合,是太宗文学思想的一个示范,也是太宗的文学思想影响贞观文坛的一个桥梁。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步于“贞观之治”(公元627——649年)。唐太宗在隋末战乱之后,社会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起了拨乱反正、奠定经济恢复发展基础的作用。从贞观至开元间,经历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四朝皇帝67年的过渡期。其中,实际统治时间最长(684——704年),影响最大的皇帝当数武则天。武则天承上启下,是促进“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过渡的关键性的人物。因此,研究和探讨武则天的经济思想及其对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认识唐代经济鼎盛期形成的原因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驱王禹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出身“磨家儿”,官至翰林学士,晚岁曾贬知黄州,故后世又称王黄州。王禹偁一生经历了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禹偁三十岁,考中进士。真宗咸平四年(1001)五月,卒于蕲州,享年四十八岁。禹偁一生著述甚多,可惜大部分作品都已散佚,今只存《小畜集》  相似文献   

14.
鉴真与扬州     
(一) 688年(垂拱四年),鉴真出生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市)。俗姓淳于。唐代的扬州,是当时闻名于国内外的一个大城市。626年(武德九年),于扬州置大都督,督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636年(贞观十年),改大都督为都督,督扬、滁、常、润、和、宣、歙七州。662年(龙朔二年),升为大都督府。742年(天宝元年),改称广陵郡,依旧大都督府。 627年(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其一是淮南道,包括扬、楚、和、滁、濠、寿、庐、舒、蕲、黄、沔、安、申、光十四州之地。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  相似文献   

15.
贞观二年(628),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太宗曰:“前代明工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贞观政要》卷三《择官第七》)唐太宗强调的“使人如器”思想,  相似文献   

16.
据文献记载,《晋书》的编修始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完成于贞观二十二年(648)。然而,在乾陵陵园内出士的唐中书令,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薛元超墓志,(见廖彩樑编《乾陵稽古》或《乾县文物志》)对《晋书》编修的起止年代却有新的记载。薛元超墓属乾陵十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乾陵东南方约二点五公里处(在乾陵博物馆东南约七百米处);一九七○年二月,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同原乾陵文物保管所发掘清理了此墓。出士的薛元超墓志完整无损,系石灰岩质;长、宽均为0.8米、厚0.2米;志文清晰可读,未缺字、漏字。全志共三千二百余字,系崔融撰文,曜骆縯书序,毅俊书铭,通篇墓志所记元超生平事迹较之文献详细、具体。据墓志载,薛元超卒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十一月二日,终年六十  相似文献   

17.
漫话状元     
状元的由来状者,榜也;元者,首也。即是榜上名列第一。原为普通名词,广泛可用,到隋代废除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召试天下士人后,状元渐成专有名词。唐代进士第一人称“状头”。武后载初元年(690),策问进士于洛城殿,以取士誉,此为殿试之始。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考中进士十九人,而以杨砺为第一,称为“榜首”。开宝元年(908),始定殿试贡士之制。八年(975),复试礼部贡院合格举人王式等于讲武殿,取进士三十六人,而以王嗣宗为首,始称“状元”。省元王式屈居第四。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始分三甲取士。真宗时更分三甲五  相似文献   

18.
这一即席谈,无非英语的“tabletalk”,法语的“propos de table”,就象是餐桌上的谈话.三朝名画,不正是东方的琼浆(nectar)和玉食(ambrosia)么?三朝画呢?首先是元,其次是明,最后才是清朝的绘画.元是蒙古人主中原以后建立的王朝称号.太祖铁木真(成吉思)公元一二○六年(宋宁宗开禧二年)即位于斡难河之源(黑龙江上游),一二二七年(宋理宗宝庆三年)灭西夏,兵力远及欧洲.太宗一二三○年(定三年)定都和林(今库伦西南),不久灭金.世祖忽必烈才在宋理宗景定元年建立“中统”年号,以这年为元年(公元一二六○年).一二六四年(景定五年),元至元元年,始都北京,八年(度宗咸淳七年,公元一二七一年),才定国号叫大元,十三年(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灭宋.如果从宋亡后起算,自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到至正二十七年(一三六七),首尾不过九十一年,日本大村西崖的《中国  相似文献   

19.
重玄派是道教中以“重玄”思想注解《道德经》而闻名于世的一个学派。所谓“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重玄”为宗旨解释《道德经》,是这一学派的特色。成玄英即是唐代重玄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成玄英,字子实,陕州人(今河南陕县),生卒不详,曾隐居东海。贞观五年(631),太宗召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高宗永徽(650—655)中,流郁州。在流放期间注疏《老》、《庄》及撰述其他著作。“书成,道王元庆遣文学贾鼎就授大义,嵩高山人李利涉为序,唯  相似文献   

20.
唐代道教诗人吴筠生平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筠至迟在嗣圣元年(684),被度为道士,主度者应是潘师正。其后,兼修儒经。因科举不第,才笃志于道。道名日振后,被征至京师,入官方道士籍。后,入嵩山,师从冯齐整习正一之法。后,再次被诏。有感于政局将乱,东下游居。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宣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