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宪法是法治体系的根本依据,也是法学体系的制度坐标。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首先要科学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今日国家治理领域现实问题艰巨繁多,对宪法理论课题的研究亟待加深,为中国宪法学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脉络,融通各种理论资源,大胆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发展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宪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在论及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时,引用了两组数字:“142”“97”.经合理地推定,这两组数字应当来源于一本英文比较宪法著作的两个版本的中译本之一或相互对照而用.这两组数字引用的意义值得认真解读:中国现行宪法受到高度重视,具有很深的政治意义;澄清了在宪法和立宪主义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对宪法学学术风气的改善具有启示和引领意义;宪法学研究虽面临挑战,但也恰逢深入发展的良机,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宪法学学术共同体于宪法学、宪法本身、国家法治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宪法学研究队伍植根于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产生,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严重挫折,转而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宪法学研究的春天再次来临,至1982年宪法修改,宪法学研究日趋盎然,宪法学学术共同体已然形成.未来宪法学学术共同体将继续秉承独立、自治精神,推动宪法学专业化与公共责任,建构方法多元、逻辑自洽的“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并充分发挥研究会等学术组织的功能、薪火相传,推动宪法学发展,扩大宪法学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严整、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从学理的层面看,这一思想是一个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成的思想体系,把握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既要从学科、学术层面把握,也要从其鲜明的话语层面把握,通过话语揭示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体现这一思想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内涵、特征、建构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内部体系可以分为学科、学术、话语三个方面。建构学科体系,一是要建构系统、完善的学科体系;二是要加快与学科体系配套的教材体系建设;三是要加强学科建设的现实基础;四是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优势学科。建构学术体系,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要坚持创新导向,提倡原创性;四是要关注中国现实,突出民族特色。建构话语体系,一是在建构对象上要以中国文学审美经验为中心;二是要重视话语体系的核心要素也即建构者本身的建设;三是在建构方法上要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下的“事件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战略命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习近平特别强调,没有自主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如同无本之木。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正面临着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的挑战和重构,我们要走出一条新路,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来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我们扎根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7.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有效践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的“外国文学与课程思政”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成功召开。会议主旨发言围绕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精神引领及课堂实践、教材选择与教学设计、课程内容与思想意识、教学设计与情感机制、身心健康与人性异化等五个方面展开。通过研讨,大会达成共识:外国文学课程思政要建构起中国人自己的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主体性话语体系。此次研讨会既从理论层面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探讨,又在教学的实践层面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经验交流。会议被多家媒体报道,形成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展现出上海市外国文学学科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文化根脉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支撑,在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双重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构建须充分建基于自身的文化根脉,创造中国教育学的崭新文化气象与格局。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文化根脉,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经验、中国现实关照及外来学科借鉴;中国教育学学术体系构建的文化根脉,应突出中国教育哲学萃取、中国思维科学遵循、中国学术实践循证及他者创新系统吸纳;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文化根脉,关键在于中国核心价值引领、中华文化符号渗透、中国实践规律呈现及先进话语体系共享。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的文化根脉的系统证成,将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及中国教育学中国性、现代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提供深厚而坚实的合理性证明和正当性论辩。  相似文献   

9.
“海西”社会工作专业化话语体系有着“区位”、“领域”、“主体”、“行动”和“结果”方面的生成逻辑,它是由表露于外的话语构件和隐含于内的话语构件有机构成的。在科学发展统领下,“海西”社会工作专业化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径是:优化科研团队,塑造主体依据;规范学术用语,避免话语歧义;强化学术伦理,杜绝粗制滥造;开放学科边界,加强国际交流;遵循逻辑规律,实现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0.
就当今时局和"依宪治国""法治国家"话语而言,中国的政治宪法问题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中国政治宪法学要有所回应,就要先厘清政治宪法学阵营内部的主题逻辑。政治宪法理论有两种,立宪主义的政治宪法理论和非立宪主义的政治宪法理论,前者又称为政治立宪主义。政治立宪主义以英国的立宪历程及其宪法学为学理的渊源主流,兼采美、法、德、日等各国的自由立宪学说;非立宪主义的政治宪法理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德国和日本二战战败以前一度都很有市场,其代表就是施密特的政治宪法理论和当今中国推动宪法学"价值中立"的宪法社会学。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和宪法解释学之间的论争本来是宪法学方法论之争,但却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跟立宪主义的价值之争扭结在一起,造成很多误解。在解开中国宪法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之争的交错叠合之后,中国政治宪法学就名正言顺地归宗到政治立宪主义,研究古今之变之后的现代中国从"生存的法则"到"自由的法则"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举国体制”与我国体育体制和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举国体制"曾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我国加入WTO等,这种高度集中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体制和制度创新,构建新形势下的新型体育管理机制模式加强市场作用,理顺各级组织间的关系;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机制;改变单一专业竞技体制,建设专业体育、职业体育、业余体育多元并存的训练比赛模式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体会 ,分析了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内容及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着重阐述了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计划 ,财税、金融和投融资等项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制度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它对大学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知识制度变迁与大学发展具有内在关联,内在知识制度和外在知识制度之间的张力构成大学发展的动力机制。知识制度变迁具有多种形式。知识制度变迁的不同形式,导致了大学发展的不同样态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集体领导原则与委员会制的内在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过程及组织形态特点,阐述了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的适用范围,透视用委员会制管理国家事务与集体领导原则之间的内在冲突。指出:在委员会制的组织框架内运用公共权力管理国家事务,无论如何强调集体领导原则,也难以克服和防止个人崇拜、个人专权及官僚主义现象的发生,也难以解决党政不分的历史性难题。  相似文献   

15.
以制度分析为基础,结合国家权力因素可将国家制度体系划分为国家政治制度、国家经济制度和社会公共制度。我国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亟待完善。在行为取向方面,可从动态和静态两种角度作为切入点。动态上,针对制度演变过程进行路径探寻;静态上,制度对象主要以人际关系、物的秩序和意识形态三个维度作为完善取向。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党政干部工资制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路径进行探讨,对于充分调动党政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规避权力寻租,推动我国吏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分制和学院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高等学校普遍施行的基本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和学院制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学院制下有效推行学分制,应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在保证灵活性下充分注意可控性;建立符合我国高校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分制。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确保学分制体制与学院制管理模式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8.
吏治腐败与体制、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吏治腐败是最大、最严重的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根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国社会出现了以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为特征的吏治腐败现象,并且呈现出多案窝案化、公开半公开化、资金大额化、职务高级化等特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愈演愈烈,除了其他复杂的原因之外,现行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权力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仍然过分集中,且不受制约或很少受到有效制约;权力--责任--利益机制扭曲,权力利益巨大化和权力责任虚空化倾向严重;监督乏力,惩治被动,导致"腐败黑数"大量存在.要遏制和消除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吏治腐败现象,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建议辞职制度"是着眼于解决"官员代表"的身份难题而进行的一项制度探索,从宪政分析的角度看,其出台折射出我国现行人大代表制度中的某些缺陷:兼职代表制造成了代表的身份难题;现行代表资格终止制度存在不足;代表职务的履行缺乏物质保障。但作为一项制度外的补救措施,"建议辞职制度"自身却有诸多缺陷,比如它是对人大代表辞职权的扭曲,侵犯了公民或选举单位的选举权和监督权,与公权力运行规则相违背等。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代表的身份难题,必须建立专职代表制,完善代表资格终止制度,加强代表履行职务的物质保障,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人大代表制度。  相似文献   

20.
略论行政人格评价机制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认为行政人格的不如人意,确实正在严重地蚀解着政府在群众中的信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公务员人格评价机制实现创新。创新的要件是形成多向性的、公众可参与性的全面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