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近年来,为改善学术生态环境,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关于学术期刊建设、学术评价、科研评价和人才评价等政策文件。开放科学发展战略和运行平台已在全球蓬勃兴起,科学交流模式与科学研究范式随之发生了变革和转型。开放科学环境下,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学术期刊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助推中国学派,争夺并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同时,开放科学环境下科学交流与研究范式的变革也急需多元开放的科学评价。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研究为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助推学术期刊建设和定量评价机制改革,助力提升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学术话语权提供参考。本文依据评价科学理论、话语权理论和传播学理论,在解析学术期刊话语权基本问题的前提下,融合多源异构数据,采用相关分析、集成因子分析、熵权法、TOPSIS法以及二维映射法优势,从多指标、多要素、多方法融合、比较和评估视角进行评价实证研究。本文致力于界定学术话语权和学术期刊话语权等概念内涵;提出由话语影响力和话语引导力维度构成的学术期刊话语权,话语影响力由话语影响能力和话语影响权力要素组成,话语引导力由新闻话语、社交媒体话语、同行评议话语、百科话语、视频话语以及政策话语引导等要素组成;探究学术期刊话语权形成过程;构建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模型。研究表明,按照理论、方法与应用逻辑展开多元融合的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兼顾性和可靠性。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和引导学术研究的意识形态、学术术语和学术风向标,同时又极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中国学术期刊理应作为学术话语的重要代言人,为加快"三大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国际学术话语权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能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支撑和研究依托。作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三大体系”的重要成果,国家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编写使用为此提供了较好的视角与路径。基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探讨,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三大体系”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具体而言,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方面,要充分挖掘文献史料基础、广泛搜集补足实物史料、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指导史料运用,从而充分统合史料整理与史料运用的多元性与一体性关系。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方面,要以优化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建设打造学科话语、以服务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连接政策话语、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塑社会话语、以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引导国际话语,从而精准协调话语生产与话语实践的学术性与应用性关系。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方面,则要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核心概念、廓清现存误区、凝聚基本共识,从而有效处理理论内涵与理论外延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关系。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缺一不可、环环相扣。需要精准把握“三大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在有效处理好“三对关系”中,实现“三大体系”的科学融合。  相似文献   

3.
构建自主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应有之义,是让世界读懂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对话工具。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与实践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提供了指引和广阔的现实背景。同时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并用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文章在凝练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构建具有文化价值、理论与实践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学术话语体系乃是一个时代学术面貌及其走向的真实映照,也是事关学术生存发展命运的核心问题。基于教育史学科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学科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以及与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提升中国教育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应该从中国教育史学科中固有的学术取向、知识系统、理论范畴、学术词语等方面入手,坚持立足时代场域关注教育现实、立足中国实践着眼学科未来、立足本土资源放开学术胸襟、联合两岸四地共建学术家园等基本路径,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内部体系可以分为学科、学术、话语三个方面。建构学科体系,一是要建构系统、完善的学科体系;二是要加快与学科体系配套的教材体系建设;三是要加强学科建设的现实基础;四是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优势学科。建构学术体系,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要坚持创新导向,提倡原创性;四是要关注中国现实,突出民族特色。建构话语体系,一是在建构对象上要以中国文学审美经验为中心;二是要重视话语体系的核心要素也即建构者本身的建设;三是在建构方法上要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下的“事件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建设一流学术期刊,培育一流学术期刊品牌,是融媒体时代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可以引领学术期刊品牌的发展。从国内外学术期刊评估的演化与发展看,期刊评价从单一的学术质量评估逐渐转向多元的综合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大多采用文献计量学自上而下的定量研究,缺乏消费者视角,忽视学术共同体在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学术期刊品牌是建立在学术共同体心目中的价值,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应然回归学术共同体。根据消费者品牌接受模型的认知、联想、情感、偏好四个维度,以学术期刊品牌价值的期刊知名度、期刊权威度、期刊认同度、期刊忠诚度四个指标,构建基于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把握世界大势的前提下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奠定了总体布局。不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也面临着现实的外交话语挑战,即话语权不足、传播能力较弱、国际认知错位、西方国家依旧主导着国际话语体系等困境。但是,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局势的多元化发展,也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机遇。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布局下,通过坚持中国模式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来不断完善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学术话语权作为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其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欧美发达国家相继提出的“话语权力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以及西方文化霸权理论一直主导着世界话语权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对“学术话语权缺失”“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学术话语权提升策略”等主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学术话语权是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所在,学术话语权作为软实力对社会发展及学术繁荣的实际影响和作用异常深远;探寻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研究现状及启示,可为我国构建学术话语权的科学评价理论、方法和应用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为此,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国别进行统计和分析,再用Vosviewer软件对国际学术话语权文献进行热点主题分析,再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国际学术话语权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学术话语与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学术话语研究、学术话语在政治话语权、身份认定及社会化中的作用、学术话语评价与计量研究等4个方面,通...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一个健康、自律的学术共同体,而学术期刊对学术共同体建设又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其中包括引领学术潮流、推动学者对话以及通过评价杠杆强化学术伦理,以达到改善学术生态、推动学术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学术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代表,揭示其相关研究的主题结构与发展态势,对于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地位,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CNKI中与学术话语权相关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源,通过复杂网络计算、主题结构发现和科学知识图谱等方法,对我国学术话语权的研究态势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研究发现,2001—2020年,我国学术话语权相关研究稳步增长,研究主题可分为六个子领域,国际话语权是当前研究的核心主题;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作为学术话语权的研究重心,具有把控全局、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科建设、期刊建设、高校建设等学科与学术建设主题是学术话语权研究的重要内容,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界和业界对学术期刊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构建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如何从宏观层面评价学术期刊在国家科研实力提升方面的作用,对学术期刊本身具有学术评价的微观功能却很少关注。事实上,小到具体科研机构的职称评定、奖项评审,大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发挥的效果与水准。当前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是学术期刊存在的重要价值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界的学术研究生态,进而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各项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基于此,首先,本文对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的研究背景、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学术成果评价的阶段划分为初次评价和二次评价,评价的阶段不同,学术评价的重点也应该不同。在初次评价阶段,学术期刊的评价功能应体现在对学术成果的整体评价上,评价的内容从选题创新性、研究规范性到论证完备性都要进行评价;在二次评价阶段,学术期刊对学术成果的评价关注点更多地应放在学术创新性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其次,对现阶段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失灵的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存在低质量学术论文大量涌现、学术期刊的学术不端现象频现、刊发或转载的学术论文选...  相似文献   

12.
浅谈学分制的教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的论述及对学分制教学模式运行现状的分析,提出应建立健全与学分制相适应的、科学严谨的教学运行与组织管理制度,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方案,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完善教学资源配置,逐步完善学分制的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3.
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学术权力是支撑和维系大学发展的基本纽带。学术权力运行不但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历史梳理发现,我国大学学术权力发展呈现出从"潜隐"趋向"显现"、从依附行政权力到逐步独立的总体规律,但由于每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不同,学术权力在大学内部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现阶段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需要从历史发展中吸取经验,进一步提升学术权力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权威性,加强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4.
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问题是近几年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国内与国外部分国家硕士研究生现行学制情况、我国地方综合性高校的特征及现行硕士研究生学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将现阶段硕士研究生分为研究型硕士研究生与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两类,并在学制上加以区别: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写作、发表学术论文几乎是每位专业人员毕生都要做好的基本功课.学术论文是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载体,学术性是学术论文与其他议论文体的根本区别.写好学术论文,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术论文的学术性及基本特点是前提.学术论文学术性是指论文体现出的对某一学科问题研究有创造、有新见、有价值的特性.学术论文具有学科性、创新性、科学性三个特点.选择研究课题和论文题目,必须站到学术研究的前沿,坚持选题的价值性和可行性两大原则.写作论文则必须有扎实的学术史知识,并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本领域科研的最新进展和动态趋势.要善于发掘和积累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既注重资料搜集的全面、系统,又要特别重视搜集新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要养成怀疑、批判精神,勇于进行学术讨论和争鸣,努力学习、掌握写作商榷性论文的方法.发表学术论文,应注意正确处理与编辑的关系,对编辑多一分信任和理解.要注意研究、了解期刊办刊宗旨、内容特色及不同风格,选择适合的期刊投稿;要了解、掌握编辑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信息,做好与编辑的沟通与交流;要以严谨扎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科研,精心打磨好自己的论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多元学术评价系统中,以改善现有学术评价的不足,进而促进学术评价良性发展,本研究在总结分析当前学术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学术评价现存问题,结合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学术评价系统模型的构建问题,并论证了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学术评价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笔者提出构建基于区块链学术评价系统模型的基本要素,并初步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学术评价系统整体模型。  相似文献   

17.
学术评价体系不仅是科研经费获取、科研绩效评价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作为重要动力激发了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生命力。文章从定量学术评价体系的构成和应用上阐述了近年来评价指标的进展,就评价指标如权威因子、被引半衰期、H指数及其变体、F1000指标重点予以介绍,并结合南京医科大学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学术期刊专家审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专家审稿在学术期刊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学术期刊专家审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从政治质量、学术道德质量、学术质量、写作质量等方面对论文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评奖是学术期刊评价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学术期刊评奖中,高校较为正规、典型,值得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高校学术期刊评奖,对学术期刊办刊水平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奖的质量标准与制度设计上基本沿用了1996年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社科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尚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为突出学术期刊的特点,拟将原质量标准中的“业务标准”改为“学术标准”,其评价指标包括期刊被引率、论文摘转率、论文获奖率以及写作质量和尊重知识产权5项.其次,应将编辑标准与出版标准合并为编辑出版标准.再次,在原“业务标准”下之“社会影响”指标的基础上,增补期刊获奖、高影响力论文率、社会信誉度和读者认可度等项,增设期刊影响力标准.第四,为方便同行专家定性评价,增加同行专家定性评价参考指标.第五,为实现量化评价的科学、合理,宜重新调整、设计评分指标权重.目前,评奖的制度亦需完善,应坚持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健全分类评估制度、完善评奖程序和专家评审、回避及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