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风筝     
《新少年》2004,(5)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描写的就是春天里放风筝的情景。放风筝,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放风筝不仅可以娱乐和修身养性,其强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放风筝除了是一种有趣的户外活动外,还常有祭祀的成份在其中。在放风筝的同时,祈祷五谷丰登、去病除灾,俗称“放晦气”。  相似文献   

3.
“标首”是中古汉语产生的新词,有“首位.第一”义,可以修饰人.也可以修饰事物。“标首钱”义为“第一份钱”.也可以指“数额最大的钱”。“标首”在古代文献中有时讹变为“标手”揉首”或“揉手”。目前大多数辞书、专著以及注解对“标首”一词的解释都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们老两口儿都是“风筝迷”,酷爱风筝、爱放风筝、爱扎制风筝、爱收藏风筝……十几年来,不仅扎制风筝和放飞风筝技术提高了,而且身体也健康了。放风筝是一种娱乐与健身相结合的活动,当风筝在天空展翅飞舞时,会使人顿感心旷神怡。这种乐观的情绪,可将任何忧虑烦恼之事,随着风筝高飞,全部置之九霄云外,这种精神上的愉快,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和推迟衰老,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扎制风筝用手又用脑。常言道:“脑是手之师、手动而用脑,脑子是个宝,愈用愈不老。”确实是这个道理。医学家认为:多用脑可延缓脑功能的衰退,…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风筝》作于一九二五年一月,最初发表于同年二月出版的《语丝》周刊第十二期,后收入他的散文诗集《野草》.《风筝》是一篇亲切感人的散文诗.作者从北京“严冬”儿童放风筝,回想起早年故乡“春日”放风筝时踏坏小兄弟风筝的往事,内心感到无限的沉痛和悔恨,从而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伦理道德对儿童精神的束缚和虐杀,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敢于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严于责己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6.
张继华 《社区》2014,(9):30-30
绿海小区是云南省个旧市的老龄化小区之一。小区里有许多年逾花甲的老年人,他们有个共同点一喜欢放风筝,好多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放风筝高手!  相似文献   

7.
温芳 《山西老年》2010,(1):58-58
老人心情不好,可以借助运动来摆脱,尤其常做荡秋千、放风筝等儿童运动,对保持心情舒畅非常有好处,心理专家列出了适于老人的四种快乐运动,可以帮助老人摆脱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8.
广场上,那么多的人在放风筝。风筝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无忧无虑。我想:如果风筝可以说话,那么他一定会说,能自由自在地翱翔是无比快乐的一件事。看着这些风筝,我忽然觉得我们的孩子就像这天上的风筝,而老师就像那放风筝的人,手里拽着放风筝的线。  相似文献   

9.
一位父亲牵着小男孩的手在都市的街心花园广场上散步。广场上空除了白鸽,还飘飞着许多风筝。小男孩的视线完全被那些五彩缤纷的美丽风筝吸引住了。小男孩央求父亲:“爸爸,我也想放风筝!”在广场的一侧,恰好有人在卖风筝,于是父亲  相似文献   

10.
念风筝     
风筝的渊源 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多悠久7爷爷说,小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姐妹们都放风筝.后来听我爸爸说,是宋朝,如<武林旧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  相似文献   

11.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今年4月4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清明节。清明源于夏代,原意平治。秦汉列为节气。魏晋后成为民间节日。清明自古有寒食、插柳、扫墓、踏青、斗鸡、蹴鞠、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风俗。插杨戴柳唐宋盛行。原意为“顺阳气”,民间用以招介之推母子亡魂。《永嘉县志》载,清明插柳于门,绾柳作圈缀花于其中,置小儿头上。昆明也有“清明插柳于门,儿童亦以柳为冠”的记载。宋伯仁《清明插柳》诗:“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据说唐末黄巢发动农民大起义时,规定了“戴柳”为号,取意“生机勃发”。此后,清明日…  相似文献   

12.
汉语书面广告复句的基本类型包括“有标”和“无标”美句。它们可以是一般性双标连用,也可以是“同点双标”强调式,还可以是或前或后的单标连接式。多重广告美句关系标志的分布情形,也不尽相同。无标广告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往往可以随广告受众的认知心理而确定。通常,汉语书面广告以无标记广告语为主.有标记广告语为辅,因为前者的“联想空澡”更大,语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一款名为“围住神经猫”的游戏爆红微信圈.但这种“比热容”低的网络产物难免热得快,凉得也快。这不.微信朋友圈小游戏的主角已然换成了一只倒霉的企鹅。可以预见.用不了几天,“打企鹅”也会像“围住神经猫”一样.难逃被下一款小游戏替代的厄运。  相似文献   

14.
爱雨     
余光中有首诗曾说:“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真把那雨的灵气描写得淋漓尽致。不管那雨是要淅沥沥地下,或者是哗啦啦地下;也不管是嚎啕雷雨,或者绵绵细雨、春雨、梅雨、急雨、霪雨——它总能滋润万物,带给大地无限生机。许仙和白娘娘是因雨而结缘,福兰克林是因雨放风筝而发明了电,灞桥折柳催  相似文献   

15.
司德珍  刚子 《新少年》2024,(3):38-39
<正>每次读到清代诗人高鼎的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起童年放风筝的时光,以及那开在风筝上的花朵。小时候,我生活在乡下。每到草长莺飞的季节,村里的孩子们就相约一起去放风筝。那时候的日子过得清贫,谁家也没有闲钱买风筝,况且村里的小卖部也没有这种新奇玩意儿。我们都是自己动手扎风筝。几根细柳枝搭建成骨架,糊上旧报纸,再系上麻线,就是一个粗糙简陋的风筝了。当时,若谁能拥有一只成品风筝,那一定是全村孩子羡慕的焦点。而我,有幸成了第一个拥有成品风筝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一) “想象是风筝,而现实是手中的线,放得好,风筝便会飞起来。”“那么风是灵感?”“当然!”这是诗人艾青和法国女翻译家的一段有趣的对话。艾青把创作构思活动比作放风筝,说风筝的原动力——风是灵感,肯定了灵感的存在和对文艺创作的重要作用。艾青说他的《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就是在狱中因一次偶然的灵感式触发“一口气写下来”的。郭沫若也曾这样叙述灵感对他的袭击:“《凤凰涅槃》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之中分两个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课堂里听讲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便在抄本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对孙立新《陕西户县方言的助词“着”》未讨论的问题进行讨论:1.户县方言的“着”字读作[.tsv]的时候可以表示将要进行时态。2.户县方言的“着呢”也可以用在动词谓语句末:肯定式动词谓语句末的“着呢”表示已然,否定式动词谓语句末的“着呢”表示未然。3.户县方言的“着”和“着儿”可以充当表方式的指示代词的标志。4.户县方言的“着[tsau^31]”字可充当使令标记、被动标记,还相当于“在、到”或“像”。5.户县方言的“着[tsau^35]”字还常常用作程度补语。  相似文献   

18.
冯仑 《社区》2011,(2):25-25
记得早先读书时,美学教材中专门将“优雅”的美给了女人,它的意思很宽泛。可以叫做“优美”。当然.美既有雅而美,也有俗而美、艳而美。人们一般只将“雅”与文化、知识、学问等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清代袁枚云:“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朱自清说:“作文就是以文字作画。”老舍先生也曾说:“文笔如放风筝,要飞起来,不可爬伏在地上。”概而言之,“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高尔基语)。我们知道,一段精美的文字,如一杯香醇可口的咖啡,像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叫人颊齿留香,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兰达 《山西老年》2012,(2):41-41
1.可以用洗发水代替洗涤剂,超市里有很多家庭装的便宜洗发水,比羊毛衫专用洗涤剂便宜得多。洗发水是洗头发的,也就是人的“毛发”,那么羊的“毛发”应该更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