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理解技术变迁对工资与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机制,避免自动化替代劳动力导致的失业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话题.运用"基础任务模型"(task-based model)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就业、工资及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978—2018年间,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工资水平上升、提高劳动力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生产任务的变化对工资水平的变动起次要作用.但是,中国在这一期间经历了强烈的转移效应与复原效应,说明自动化替代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需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新任务创造了大量的新就业岗位.未来,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避免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工业革命之所以在英国最早发生是因为英国较早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经济上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资本积累的条件,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市场对劳动力作用的评价是工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决定劳动市场的供给方面 ,从而间接决定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同质劳动能够获得相同报酬,所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工资差异.但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差异却广泛存在,对此不同理论给出了不同解释.由于工资决定模式的不同,同质劳动力在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之间同样存在工资差异,专业技术型劳动力在国有部门获得的报酬低于其劳动生产率,而非技术劳动力在国有部门却享有高于其劳动生产率的工资水平.这种相对平均的工资结构既不利于激励职工努力工作,又会引起两部门劳动力不对称流动,造成了国有部门经济效率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短缺现象,即所谓的“民工荒”,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发生了变化,农民工的工资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整体工资水平偏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短期内提高地区最低工资标准,长期内解除农村劳动力流动障碍,消除地区收入差异,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工资过低可能诱发倾销。这种可能性的实质在于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务在不同市场以不同价格出售。劳动力价格歧视的生成,客观上必须存在宏观工资水平或(和)微观工资水平被低估的现象。要改变我国的农民工劳动力价格被低估的现象,宏观上必须及时客观地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以反映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微观上必须加强对企业执行法规情况的检察,对其违法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英国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劳动力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学界长期以来一直视英国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圈地运动把大批农民赶出土地,使之成为工业革命的劳动力后备大军。但事实上,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在劳动力供应上并无严密的因果关系。圈地运动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对农民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圈地为工业提供自由劳动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因而,圈地并未给工业革命提供主要的劳动力来源。工业革命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而由圈地运动所产生的劳动力只是英国工业革命劳动力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代早期英国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资本、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并推动了某些产业部门的先行发展。然而,农业革命的发生并不一定必然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工业革命有着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还应从制度层面去寻找。  相似文献   

9.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与大规模资本投入紧密相关。私人资本市场和银行贷款市场为制造业提供了资本,运河、铁路等行业主要获得公共资本市场的支持,地方资本市场与贷款市场对工业革命的支持十分显著,工业革命融资呈现区域化特点。这一时期,政府的政策导向从"重商主义"向"自由经济理论"转变,为工业革命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英国工业革命融资为中国当前经济建设提供了三点启示:一是要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二是要继续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三是要继续理顺和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对江苏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加大了就业压力,限制了工资水平的上升,高速经济增长的成果多被资本所分享。具有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进一步限制了城乡间的劳动力流动,使得大量人口滞留农村,导致农业边际产出下降,降低了农民工的保留工资,也制约了城市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使得劳动收入比重长期保持在下降的趋势。对上述结论运用江苏的数据进行验证,证实了二元经济下巨大的就业压力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集中研究转型期间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劳动力流动及其决定因素问题。我们首先提出问题,指出人口、就业和市场需求对于劳动力迁移和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接着,我们就转型国家部门和地区之间劳动力流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建立相关模型,对转型国家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我们认为,对于转型国家而言,劳动力的净移入水平与平均工资率正相关,与失业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是指原始实物交换条件下的交换比例的决定法则 ,它必然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商品价格决定和变动规律相抵触。亚当·斯密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矛盾 ,但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李嘉图同样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但却坚持劳动价值论的普遍适用性 ,结果留下了被论敌攻击的口实。李嘉图的追随者企图用诡辩、曲解和不适当地扩大劳动概念的办法反驳论敌 ,结果完全糟蹋了原本还有一定科学性的劳动价值论 ,也使李嘉图学派归于解体。这段历史生动地表明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尊重实践并依据实践来修正同实践相悖的理论才能坚持和发展真理  相似文献   

13.
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如何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居民在工资与收入差异产生影响的机制;选取2003—2009年具有显著农村劳动力释放的水稻、小麦及蔬果3个农业部门, 对其微观固定观察点农户的技术进步率进行随机前沿模型(SFA)下的测算;将结果纳入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框架进行模拟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小麦生产中机械对劳动力有显著替代和释放作用;虽然短期农业技术进步产生的农村劳动力释放与转移扩大了地区人均收入差异, 但缩小了地区实际工资差距;长期地区实际工资水平的收敛, 需要在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的同时,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与促进产业发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2年全国31个省的微观调查数据,在经济区域划分的基础上,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差距、歧视性工资结构进行了分析及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从与个人相关的户籍工资差距、性别工资差距、民族工资差距分析结果来看,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仍是工资不平等的主要根源。教育在缩小户籍工资差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技术水平在缩小性别工资差异方面不容忽视,工作经验可以缩小民族工资差异。从歧视性工资结构来看,经济越发达的区域,流动人口在教育上的歧视、女性在年龄上的歧视、少数民族在教育和工作经验方面的歧视越凸显;从与收入群体利益相关的行业工资差距分析结果来看,教育回报率总体在增加。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行业歧视性工资表现由对劳动者的年龄和健康程度歧视转变成对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和工作年限上。  相似文献   

15.
从描述中国城市居民工资分布变动的总体趋势入手,基于完整设定的Mincer收入方程估计结果,对工资水平的增长和工资不平等程度的加深进行影响因素分解,以考察可以观测到的各个因素对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布变动的贡献.结果表明,伴随着市场化的进程,与生产力有关的特征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回报,对工资不平等上升的相对贡献也越来越大,而劳动力市场隔离等制度性因素对工资不平等增加的相对贡献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回答多重分割下的劳动力市场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问题。采用CFPS2014基线调查数据,基于Neumark和Brown分解方法,考察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下城乡户籍劳动者的工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中国行业、所有制、职业与区域城市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劳动者;Neumark分解的结果表明,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的82.24%是由劳动者个体特征引起的,教育水平的差异是引致城乡劳动者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有17.76%的差异由户籍歧视造成。进一步Brown分解显示,无论在行业、所有制、职业及区域分割下,就业机会差异均不是导致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部门内部城乡户籍劳动者同工却不同酬是户籍歧视的主要原因。文章在两个方面丰富了现有研究:利用Neumark和Brown等多种工资分解方法深入分析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对城乡工资差异的影响,从劳动者个体特征和市场歧视两个视角为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收入差异的特征事实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采用微观数据考察城乡劳动者工资差异,更加深入揭示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背景下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的微观差异,为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对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的影响提供了最直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崔巍 《东方论坛》2008,(6):82-87,94
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理论,其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理论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的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分析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从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等方面看,中国乡城劳动力迁移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由于中国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城市化水平依然很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仍很巨大。中国劳动力乡城迁移远未完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是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它应当以劳动的价值为基础,应当通过竞争过程形成.这样才算揭示了社会主义工资的特殊本质,才算说明了社会主义工资是"和谐工资",进而才能说明和谐社会,相反,用劳动力价值范畴就错解了社会主义工资的本质关系,这样既不能说明"和谐工资",又不能说明和谐社会,反而会诱发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