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乔燕艳 《四川省情》2014,(12):16-18
2005年,成都出台家具产业总体规划,确立战略发展格局——“一核心-基地两点”,即以新都区为发展核心区,打造集生产、研发、商贸为一体的家具产业集群核心区域,以崇州市为家具产业集群发展基地,以彭州和邛崃为家具工业点,整体打造四川家具品牌。位于新都新繁的成都家具产业园在此背景下应势而起,成为成都乃至四川家具产业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成都传统产业——家具产业的一个大型承接功能区。  相似文献   

2.
李开华 《四川统计》2014,(11):10-11
四川鞋业看成都,成都鞋业看武侯。当前,成都鞋业迎来了“一都多园”,多点多极支撑的发展时代,即以“武侯建都、周边建园、都园携手、脑体分离”为顶层产业规划布局,通过所有成都制鞋企业抱团发展、集约发展,把“都”真正建设成为一个辐射、服务制鞋产业的“中国女鞋之都”。川鞋产业力争再造“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聚集理论的成都工业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具体表现为产业进一步呈现出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各类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在我国,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产业集聚区的经验,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发展实例很多。本文将以成都为例,分析产业集聚理论在成都工业布局调整中的应用。成都工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的发展,成都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根据城市工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和成都市地理特征及交通条件,成都工业经济的空间结构可划分为中心城区、近郊区及远郊区三个相互联系、有一定梯度和层次的工业经济区域:中…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情》2012,(3):15-21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都经开区坚定不移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发展方针,按照省委、市委加快天府新区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建设成都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为抓手,以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和改善民生为动力,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奋力推动汽车主导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为支撑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开启了成都国际汽车城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情》2002,(7):44-44
成都高新西区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实施省、市"一号工程"的重要载体,是聚集发展以电子信息为龙头及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是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构建高科技成都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2021年11月29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这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以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都市圈规划,也是中西部唯一一个。《规划》明确,成都都市圈以成都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同组成。2021年成都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11.9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46.4%。按照《规划》中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将突破3.3万亿元。从2020年7月27日四川省成德眉资同城化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到2021年末成都都市圈规划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7.
盛毅 《四川省情》2009,(11):26-27,39
在四川省各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通过构建以成都市为中心的城市圈促进成都经济区的发育,将成都城市圈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圈,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具体表现为产业进一步呈现出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各类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在我国,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产业集聚区的经验,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发展实例很多.本文将以成都为例,分析产业集聚理论在成都工业布局调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文化休闲娱乐城市著称的成都更是把数字娱乐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0.
杨传金 《四川省情》2023,(11):42-4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中央有号令,四川见行动。2023年,全省大力“深入落实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建强动能更充沛的成都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关注热度持续升温。外贸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如何助推成都都市圈打造更具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化都市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成都:“圈层融合”最近,成都提出了“圈层融合”的理论。在“成都市五大兴市战略咨询建议”中,专家认为要想成都全域得到进一步飞跃式发展,不仅要提高各圈层经济实力,打造区域优势产业,更需要深入实施“圈层融合”的思路。实现各圈层、区市县问一体化融合发展,才能提升整体发展实力。即一圈层应明确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二圈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形成;三圈层应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12.
王冰 《四川统计》2011,(12):53-54
人们常说:“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成都茶馆在茶文化的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着成都茶文化独立的发展轨迹,更反映出了成都人的饮茶情结和慢节奏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叶青 《四川统计》2012,(10):60-60
成都:“圈层融合”最近,成都提出了“圈层融合”的理论。在“成都市五大兴市战略咨询建议”中,专家认为要想成都全域得到进一步飞跃式发展,不仅要提高各圈层经济实力,打造区域优势产业,更需要深入实施“圈层融合”的思路。实现各圈层、区市县问一体化融合发展,才能提升整体发展实力。即一圈层应明确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二圈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形成;三圈层应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14.
车多、人多和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市民眼中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市民对成都交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对未来充满信心多数市民对近年来成都交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持肯定态度。其中有9.2%的被调查者认为成都交通“很便利和畅通”,另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便利和畅通”,还有40.8%被调查者认为“一般”。虽然仍有2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成都交通“既不方便又很拥堵”,但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和一年前相比,成都交通更加便利和畅通,这充分表明了成都交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市民对未来成都交通充满信心。有75.8%的被调查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5月23号下午,成都IT产业跨越发展十周年暨《IT梦、成都梦——成都IT产业发展回顾、启示与展望》报告发布会在香格里拉酒店召开,记者一行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并聆听了专家论坛上几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会后,记者感触最深的是:IT梦、成都梦其实就是习总书记多次提到的实现伟大“中国梦”在四川、在成都、在微观领域里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反映。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进步的动力和文明的摇篮,是城市财富的积聚点,是智慧和革新的发源地,是民族文化多元共存、一体发展的示范,是人类以高超想象力和创造力重塑自然的恢弘巨作.成都城市连同联属它的广阔乡村,是天生丽质的自然环境与人类塑造的人文环境相结合的"恢弘巨作",是累代成都人重塑自然,弘传中华民族文化,创造成都城市生活模式的非凡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按照“善用优势,错位发展”的思路,成都金融中心可定位为: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重点的投融资中心。  相似文献   

18.
记者: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未来四川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以成都为核心的第一增长极来支撑,还需要打造第二增长极?您认为呢?  相似文献   

19.
向进 《四川省情》2008,(1):53-54
2003年以来,成都市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个主要矛盾,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探索符合成都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成都茶馆在茶文化的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着成都茶文化独立的发展轨迹,更反映出了成都人的饮茶情结和慢节奏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