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以国家高新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对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进行了识别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政策实施有助于提升地区创新水平,但国家高新区政策影响城市创新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高新区成长周期及所属地区环境,处于成熟期或者位于东部地区的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具有更强的带动作用;动态效应检验结果发现,随着国家高新区发展日趋成熟,其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城市自身的条件决定了其不应以大规模、大空间、大尺度、国际化为追求方向 ,而应以塑造城市个性特征 ,营建宜人的舒适城市为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为此 ,本文提出了舒适城市的概念 ,阐述了舒适城市的主要特征和营建原则 ,指出了舒适城市的衡量标准 ,即舒适度。同时 ,分析了三峡库区的舒适资源。并提出了三峡库区营建舒适城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国于2009年开始大幅推动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以升促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的主要设立方式,这标志着我国开发区从数量扩张迈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以国家级高新区“以升促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06-2015年城市层面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国家级高新区“以升促建”政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增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政策能显著提升其所在城市的创新水平,且对具有创新比较优势城市的创新提升效应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国家级高新区“以升促建”政策的创新提升效应主要由城市企业的税负下降(“政策效应”)、产业集聚度上升(“集聚效应”)和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创业效应”)来实现,而不是城市内部的市场竞争程度提高(“选择效应”)的结果。国家级高新区“以升促建”政策能够助力城市产生高水平集聚、促进高质量就业、实现包容性增长,为我国推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2016年中国283个城市数据,以2010年以来推行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和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机理与实际效果。研究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提升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提升作用大于对绿色创新数量的作用;试点政策对行政等级高的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质量的驱动力远大于对绿色创新数量的影响,而公众参与对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的驱动作用基本相当;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在不同类型的城市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研发人才开发水平指标包括科技政策体制、研发人才投资收益及研发人才质量水平。从指标体系出发收集了宁波、杭州、深圳、青岛四个城市研发人才开发水平相关数据,对其横向、纵向比较比较四个城市研发人才开发水平上的差异。宁波市研发人才在开发水平上政府财政投入绝对数不低,但相关制度不完善,研发人才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成果偏低。宁波市政府应该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建全相关制度,针对高层次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并建立专门的研发人才资源市场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以提升科技人员服务环境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研发人才。  相似文献   

6.
城镇建设用地潜力形成机制及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城市经济学的原理,剖析了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潜力的形成机制,认为城市边界的过度扩张和城市内部住宅密度提升是潜力的两大来源,并据此对潜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将其划分为过度扩张潜力和再开发利用潜力两种类型。挖掘城镇建设用地潜力的关键在于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土地一级市场和在旧城改造中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人才集聚力,通过对合肥高新区企业实地调研走访及问卷调查,评价了合肥高新区的人才环境,指出了其在人才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转变传统引才观念的同时,还应在人才政策、管理制度、服务水平、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地优化人才环境,提升环境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政策工具视角,对1999—2020年的高等教育质量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编码,基于政策工具理想类型分类的方法,建构以命令型工具、激励型工具、能力建设型工具、系统变革型工具和劝告诱导型工具五种政策工具为横向维度,以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四项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要素为纵向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质量建设要素的政策工具类型,讨论政策建设中的不足,并提出优化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工具建设的建议,包括政策工具供给兼顾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多维目标、系统优化政策工具与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匹配度、积极完善质量建设的评估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指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能力,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人才。影响淮北市此类人才供给状况的主要因素有: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界定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到住、工作环境不甚理想、配套激励政策不够完善;剖析了影响淮北市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数量与层次的主要因素有;创新创业型经济发展、资源性城市枯竭与转型、人才竞争加剧。解决供需矛盾的主要对策是:完善人才政策,改善人才工作环境;扶持重点产业,鼓励企业培养、引进创新创业型人才;政府搭台,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基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澄清了泡沫及其相关的概念,然后根据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提出并分析了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城市型、行政主导型、集团操纵型三个特点,最后讨论了房地产泡沫的四个主要成因,即土地投机、预期趋同和投机等非理性行为、不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制度、不合理的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  相似文献   

11.
制度环境是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与提升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论述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度环境的内涵,从人才身份管理制度、人才配置制度、人才产权制度、人才使用制度以及人才激励制度五方面探讨了制度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我国制度环境的对策,以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具有准公共性和不成熟性双重特征,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政策作用机理及效果评价却未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引入动态可持续能力的中介作用和政策敏感度的调节作用,构建政策影响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利用312份来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样本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和调节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路径和效应.研究表明:命令控制型政策对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具有显著负向效应,经济激励型政策与鼓励引导型政策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动态可持续能力在鼓励引导型政策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经济激励型政策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政策敏感度在经济激励型政策、鼓励引导型政策与动态可持续能力之间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这些结论揭示了不同类型政策对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对企业提升其可持续绩效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增长理论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根源。在新增长理论中,暗含着一个制度基础和结构同质性的前提,从增长模型和趋同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提出了实现同发达国家的经济趋同,必须建立真正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制度框架,切实调整政府行为,减少政府干预,使之成为政府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以Solow-Swan提出的以技术进步为中心内容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为基础,主要讨论了与经济增长理论相关的趋同假说的来源及其相关的经济含义。通过对理论模型与实践的分析认为:在经济发展的现实过程中,影响地区经济增长趋同的因素可归结为:初始的增长条件(人力资本)、一般增长条件(工业化水平)、制度和政策(市场化水平),如何正确把握这些因素,是缩短地区差距的关键,也是趋同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以往有关雇主吸引力构成维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新区特点,构建了其雇主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和欧氏贴近度的概念,建立了高新区雇主吸引力的评价模型,对环渤海地区九个高新区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高新区提高雇主吸引力、吸引目标人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湖南省342个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整合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6个前因条件,结合必要条件检验与定性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探究制度条件对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单个制度条件不构成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高行为效果的必要条件,但描述性社会规范对提升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条件多重并发,形成驱动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高行为效果的差异化条件组态,具体可分为激励诱导型、约束倒逼型和引导示范型3类,其中激励诱导型的解释性和普适性最高,且不同规模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效果的提升路径存在差异性。由此从打好不同类型正式制度组合拳、强化粪污资源化利用外在合力、因“类”而异地实施差异化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发要素是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城市舒适性是现阶段影响研发要素选址的重要因素。在深入考察城市舒适性差异引致研发要素流动,进而影响区域创新质量空间收敛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6—2018年中国大陆243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和空间动态β收敛分析技术,实证检验城市舒适性、研发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质量空间收敛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创新质量在地区间呈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此作用下,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舒适性能够通过影响研发人员的流向进而促进区域创新质量的空间收敛,而城市舒适性通过影响研发资本流向进而促进区域创新质量空间收敛的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地区高新区科技人才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渤海地区目前成为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区内的高新区更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通过高新区科技人才政策指标体系的构建,对环渤海地区十个高新区进行人才政策评价研究,并得到动态聚类谱系图,从而为各高新区的人才政策的制定或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为区域科技发展带来了有效的智力支持。探讨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对于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5个新一线城市7年的面板数据,以各城市专利授权量、专利申请量、科技成果获奖数作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代理变量,以大学数量和高等院校当年毕业生数量作为人才密度的代理变量,建立了以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密度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模型,实证分析了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而高校数量越多,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效果越好。基于上述结论,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人才引进政策的城市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地区高新区创新环境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以往有关创新环境构成维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新区的特点,构建了高新区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和欧氏贴近度的概念,建立了高新区创新环境的评价模型,对环渤海地区九个高新区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高新区提升创新环境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