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晓燕  薛峰 《城市》2010,(6):45-4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出现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讨和研究。但目前针对农村道路规划的研究较少,新农村道路规划常常照搬城市道路的规划模式,与农村生产及生活脱节。笔者认为,提高农村的道路规划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
朱俊 《科学发展》2016,(11):65-72
我国幅员广阔,因地理区域不同建筑风格也多种多样.因此,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既要充分体现生态观,又要保持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于村容村貌整治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有利于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有利于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新农村住宅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齐全.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短缺性.新农村规划应以土地的集约使用为宗旨,以节约尽可能多的土地,为农村长远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王丽 《城市》2011,(4):34-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中,专门论述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孙雷 《科学发展》2011,(12):104-111
通过深入分析上海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结合贯彻"十二五"规划,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研究提出上海新农村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当前上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规划》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目标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农村发展蓝图,也是今后农村发展的趋势和前进方向。说明国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文华  陈新 《城市》2007,(8):52-54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新农村建设被列入各级政府、各行业的工作日程,为全社会所瞩目.为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做好新时期村庄规划工作,农业部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35个示范村(场),探索新农村的建设模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宁  李宏志  王圣学 《城市》2007,(1):36-39
小城镇是城市之尾、乡村之首,是城市与乡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变革的时代中,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下,小城镇规划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城镇建设的质量、城镇特色的形成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路径选择,对其发展进行规划,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金土地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蒲江县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改变过去传统的做法,以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以规划为龙头,努力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化、农业产业发展循环化、农民居住方式集中化、农民生活条件城镇化、农村发展环境生态化,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成都市远郊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得到了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蒲江模式”,同时被省国土资源厅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给新疆农村青年的回信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6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北藁城考察农村税费改革情况时,提出"建设新农村,改变一些地方村容村貌差的状况";2005年10月8日至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5年重点建设的8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那么,如何将这幅蓝图变为现实昵?记者采访了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家韩俊。  相似文献   

12.
2005年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给新疆农村青年的回信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6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北藁城考察农村税费改革情况时,提出“建设新农村,改变一些地方村容村貌差的状况”;2005年10月8日至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5年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访谈法和文献法,调查了河南省60个新农村建设已初见成效的典型村。调研结果表明,全省农村不同人均纯收入的村庄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不同,高收入村庄要形成科学的村庄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新居,资源使用既环保又节约,基础设施齐备,村民大多数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以及社会保障比较健全。中等收入村庄应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村庄的生产生活功能。低收入村庄要重视劳动力转移,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在新农村建设中重点是利用公共财政办有条件办和广大农民最盼望的事。特别是优先投入和支持关系民生的一些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张乃剑 《城市》2015,(7):11-12
目前,在总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全国都在酝酿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如何编制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笔者通过以下3个方面论述:一是解决城市化发展规划趋同化倾向.是关系今后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大问题;二是解决城市化发展规划趋同化问题,关系未来发展走向和成败;三是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是保证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土地整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从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着眼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土地整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看,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生产、生活等硬建设,也包括乡风、民主等软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发布并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划。为科学有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划,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17.
刘敏杰  边晓春  赵晓丽 《城市》2011,(9):99-102
规划建设布局合理、经济便捷、安全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能够促使城市中心与郊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交往更加畅通,有利于建设和发展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新城镇、新郊区和新农村。在城市范围扩大发展的过程中,市域轨道交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宝媛  武明伟  杨明  刘雅 《职业时空》2012,(2):128-129,134
土地整理和利用是新民居建设中的重要工作点,对新民居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河北省廊坊市新民居建设中土地整理利用工作开展调查,分析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如何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切实推进新民居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及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就是为了更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管理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我国村庄规划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基础上,发现探讨村庄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并将之应用于村庄发展规划之中的研究,是当前村庄规划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认为各地普遍存在的实施多轮次村庄规划现象的原因既是对村庄规划公共政策属性认识的缺位,同时也是作为公共政策的村庄规划其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实施与保障措施的不断修正过程。以公共政策的政策过程理论为研究逻辑,针对珠海市的新农村规划、宜居村庄规划、幸福村居规划等三轮次的村庄规划进行全景式的比较分析和经验总结研究,进而提出村庄规划与乡村发展的合理途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