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9年底,在迎接新世纪的曙光之际,中国城市居民中的低收入者也将走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安全网中,至此,一项衔接养老、失业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普及至全国的3000多个县市城镇的居民,覆盖所有的特困群体,成为他们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养老理念的转变,我国正在从过去的居家养老、驻地养老,机构养老的静态养老模式逐步向异地养老、休闲养老、侯鸟养老的动态养老模式转换,同时也实现了从消极养老到积极养老的意义提升。  相似文献   

3.
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国内养老发展的一种模式。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缺陷,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需要对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如"嵌入式"养老服务、"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互助型养老模式、"时间储蓄"养老服务、网络化养老服务、智慧养老服务等。各地对社区养老模式发展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为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山西省太原市出台了<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居民安置住宅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对城市居民棚户区内被拆迁人要适当给予优先安置、优先回迁等奖励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5.
养老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决定的。在农业社会,是单一的靠儿养老模式。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养老模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概括起来是四种类型即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政府养老。这样,现在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模式、子女为老人选择养老模式的范围扩大了,选择的机会增多了。养老模式的多元化为老年人幸福养老,安度晚年创造了条件,消除了老年人及其子女养老的后顾之忧,有效地缓解老龄化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民办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后劲、空间巨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努力构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给民办养老机构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据调查,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民办养老机构有了长足发展,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已达36家,拥有床位1350张,但按照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要求,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养老需求,还存在着“三少”、“四个不足”的现状和问题,建议加大“五个力度”,为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的背景,概括了养老服务体系基本理论的概念,以长春市二道区为例,对其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居家养老的基本模式、服务内容、运营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曹煜玲  毛俊美 《城市》2020,(3):25-31
智慧养老服务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养老服务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城市养老服务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多元化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及智慧养老服务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分析,笔者从强化智慧养老服务规划设计、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参与主体职责和保障措施、丰富智慧养老服务内容、提高智慧养老服务产品质量以及加强智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5个方面阐释了新时代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国家确定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本养老方略。据调查,目前我国有1.5%的老年人选择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其余的老人还是以在家庭中养老为主。  相似文献   

10.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构建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成为一种共识。北京市也确定了“9064”养老发展模式,即到2020年实现90%的老年人家庭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作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居家养老综合性较强,涉及诸多领域,因此,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为求解老年人居家养老中的各项难题,2010年伊始,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其中每项规定都直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软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终于在世纪之交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上为社会保险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社会救助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特殊时期的特殊制度 )等一系列法规文件 ,构筑了一个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为骨架的中国城镇社…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人口高龄化背景下城市既有住区的养老设施建设问题,介绍了国外在城市住区更新发展中的养老设施建设经验,指明了住区化养老设施的发展新方向。在对北京市八宝庄住区老龄化现状与养老设施实态调研的基础上,文章结合首开寸草恩济花园养老设施项目实践,在住区照护服务层面上解析了住区化养老设施对于创新住区养老供给模式、健全住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推进作用;在建筑空间改造层面上探讨了设施内装工业化改造、部品集成化研发对于提升养老建筑空间宜居品质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剧增,也向原有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养老服务被要求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来提供。老年人作为社会工作的一大服务群体,在新时代下,对于社会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探索社会工作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介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上海养老服务经历了从家庭养老和五保供养为主到家庭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转变.近10多年来,上海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上海养老服务在理念和实务方面,目前处于国内比较领先的地位.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上海养老服务依然面临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平衡,专业化、标准化、体系化的服务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总人口72.86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超过16万人,占总人口的22%以上,人口老龄化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起该区启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2009年又出台了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全面提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五个一"工程建设,社会养老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连续四年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重点 姜堰区委、区政府按照建成一批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座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一批综合性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中心、一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一个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五个一"工程建设目标,精心制实施方案,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一体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相似文献   

16.
李芳 《城市》2014,(6):64-66
正近年来,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天津作为生态宜居城市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养老模式,先后推出了不同规模且形式多样的养老产品,如根据不同的功能、规模与服务能力,建立了托老所、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具有普适性的社区共建型养老产品,包括普通社区内的居家养老、养老组团、养老社区,甚至夕阳小镇;与医疗、教育、幼儿园、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构建社区老年群体互助养老的必要性,指出了当前的社区老年群体互助养老模式作为一种补充养老模式对解决养老问题所起到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2003,(9):38-39
问:我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由哪个部门负责?保障资金从哪里来?答: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实施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民政部门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工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民政部门指导下,具体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申报、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由居民委员会承担,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县(市、区)民政部门批准。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负担。除中央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太原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率先实施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在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欢迎,有力地推动了太原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张旭升 《社会学》2008,(3):57-61
一个社会的养老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不仅取决于人口结构的转变,而且取决于各种养老主体是否从物质、制度、文化和观念等方面做好了应对的准备。目前在养老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包括将独居老人等同于孤独老人,有儿就可以防老,家庭养老作用弱化,居家养老等同于家庭养老,等等。研究表明,养老认识能否与时俱进,也是影响养老问题的解决和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