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当代散文作家中,吴伯箫的散文创作是别具特色的.早在二十年代中期,吴伯箫就开始发表散文作品.其后几十年中,他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十分勤奋.三十年代发表的散文集《羽书》及《潞安风物》,就开始显露了他的创作特色;“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出版的散文集《黑红点》,标志着他的创作走上了新路;而一  相似文献   

2.
个人主义思想与中国现代散文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散文随着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而产生。五四时期,“个人主义”孕育了现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和散文理论的变革。1920年代,“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了现代散文的发展与创作特征,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潮流分化。1930年代,“个人主义”的结构性矛盾促发了现代散文领域的论争。“个人主义”思想因其固有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在特定历史时期遭到了抵制和批判,但是它却丰富了现代散文的风格和特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散文的源与流是现代散文研究界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分歧颇大的问题。它首先要认定“什么是散文”。在论证了这一大前提之后,本文作者大胆提出中国现代散文的真正源头是古代文学中的“骚”与“赋”,而五四以来外国文学的介入又为这一文学样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因为历史如此源远流长,现代散文才可能在问世之初即表现出迥异于其它文学样式的特殊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自二十年代初期致力于散文创作。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和《你我》五本散文集。他的散文,在当时以“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脱颖而出,尽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任务,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这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在艺术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宏观上论述了我国现代散文理论的发展与成就:(一)二十年代初期和中期,散文理论由萌芽而发展,其主要建树在于现代散文观念的探讨与形成。(二)二十年代末期至三十年代中期,在散文理论上,一方面是空前的活跃与繁荣;一方面是深刻的分歧与论争,在对散文艺术经验、散文艺术源流、散文发展道路诸问题的探讨上,均取得一定成就。(三)三十年代中期以后,散文理论虽然同散文创作一样,不似前一时期那样活跃与繁荣,但是一些观点、见解,却趋向成熟和深入。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周作人是一位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作家、理论家。他的同时代人曾评说:“讲到现代中国的散文,周作人先生是第一个不能忘记的人物,我们首先不能不感谢他的提倡的功绩。”①“周作人的小品文,在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是成了一个很有权威的流派。”①确实,作为一种现代文体的倡导者,一个文学流派的公认的领袖,周作人对现代散文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然而纵观肥年来的有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往往注重肯定周作人的散文创作成就而忽视了他的理论建树,这对于周作人研究、对于中国现代散文史的研究,都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缺…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的独特贡献。作者通过对郁达夫散文理论、散文创作与编辑思想的综合分析,指出“个性化”原则是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核心所在。而个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要求,则体现了现代人文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在郁达夫现代散文观中的自然融合。至于郁达夫在坚持本土文学表现风貌和学习异域文学表现手法中的矛盾与最终取舍,也对后来者不无启发。文章最后指出了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转型期散文的创作趋向张冬梅在社会体制和文化系统转型的时代里,文学也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同频共振。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新的文学格局正在构建之中。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散文,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新的态势和创作趋向。它以走向...  相似文献   

9.
这里的散文是指以记叙抒情为主并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纯文学散文(不含新闻文学、历史文学、科普文学和杂文)。较之别的文学样式,散文的欣赏较难。因为它无定体,如行云流水,“随物赋形”,难以把握。诚然,通观现代散文创作,发现散文欣赏还是有“迹”可循的。我们认为,欣赏散文应主要从这三方面入手:真实美、自然美和诗意美。唯此三者的和谐统一方为上品。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年间,孙犁创作并出版了10种散文集。这批杰出的作品,奠定了孙犁一代文学大师的牢固地位。在这批作品的写作中,孙犁提出并实践了散文创作要以“理”取胜的观点,认为散文的生命在“理”而不在“诗”,确认了“理”在构成散文诸因素中的统领地位。这种对“理”的强调和表现,铸就了孙犁散文艺术突出的特质;同时,孙犁的语言也相应地达到了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高级境界。虽然现在或许还不是孙犁的时代,但大师的散文艺术,定将在未来的文学史上,以其独具的美学品格而熠熠闪光。  相似文献   

11.
1 柯灵从事散文创作是在30年代初期,这正是现代散文从说理文走向美文的成长期。从“五四”就为现代散文寻找新路的作家竭力主张表现真情实感的白话美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新的小品文,使得小品文摆脱名士气,成为新时代的工具。”特别在抗日战争时期,经过文艺大众化的讨论,杂文和抒情散文怎样从“身边琐事”到表现时代的“血腥风雨”已成为多数文艺家追求的目标和创作的中心。柯灵正是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一个以往不曾为现代文学史家所重视的创作群体--女高师散文创作的发展态势。作者以女高师散文的迅速崛起、逐渐分化、终归寂寞为线索,评介了早期女高师散文表现的强烈的与世抗辩的女性文学特色,认为它堪称中国现代女性散文的奠基之作,同时指出种种历史局限性决定了它只能成为一个光辉的开始而难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读冰心二十年代散文,深感其别有蕴藉。她的每篇文章都是一片绮丽的云锦。咀嚼着那些美丽的字句,便仿佛与一位博贯古今、闲雅真纯、充满爱心的现代纯情才女对坐谈心——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精神亦为之升华。 温柔,这是冰心早期散文(主要指二十年代初期创作)给予读者最初的、也是最真切的审美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与理论初创时期。中国现代散文批评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0年代的"三足鼎立"———言志说散文批评、社会学散文批评、文本说散文批评。第二阶段,30年代至70年代的政治化散文批评。第三阶段可分两个时期,前期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散文批评开始蜕变,从"自我"解冻深化为启蒙;后期从80年代后期开始,散文批评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式散文”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回味悠长的苦涩,成为当代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 对余秋雨文学创作中的文体选择、个人生命体验与感悟、创作时对历史难题的两难选择等方面的分析,探析其散文创作中苦 与涩的形成原因,从散文创作的角度对余秋雨散文特色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师陀散文论     
一师陀称不上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散文创作巨匠,他在文坛上的成名也得力于小说而非散文。但他的散文诚如他为第一本散文集《黄花苔》命名时说的那样,“是野生植物”,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执拗地充满生机地开放着。几十年来,他遵守着自己的诺言:“默默地做点事,默默地走点路,默默地想想自己和别人”(《里门拾记·序言》)。为人们贡献出大量的“野生植物”,汇合起来,蔚然壮观,形成独特的散文艺术天地,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争得了独特的地位。师陀是在30年代步入文坛的。1931年秋高中毕业后,他假托考大学,来到北平,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散文创作个性精神的式微与复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现代散文创作的核心是突出“个性主义”。由于一元政治机制的影响,当代散文创作没有很好地继承现代散文的创作传统,个性精神长期式微,新时期以来,才开始了艰难的复归。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20世纪90年代散文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 90年代出现了一股“散文热” ,其主要标志和特点为 :散文队伍发展壮大 ,散文流派异彩纷呈 ;散文更贴近生活 ,更关注人生 ,更强调表现主体意识 ;散文理论探讨、争鸣十分活跃。但也有不足之处 :散文创作存在“泡沫”现象、“缺钙”现象、散文理论存在薄弱现象。 2 1世纪散文发展趋势 :“散文热”将会持续 ,“网络散文”将迅猛发展 ,散文与高科技的结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乡土文学”出现在二十年代,发展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现代文学史上,实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流派。就是在当代,也还有些作家高举“乡土文学”旗帜,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创作出不少很有影响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末,《大家》杂志首先提出"新散文"的写作理念,其"注重散文文体的自觉探索,注重审美经验的独到发现的写作",在世纪末的新时期文坛产生了极大的震荡。一大批写作者开始自觉地构建一种新的文学话语,同时,批评界对这一新的文学写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