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腾 《兰州学刊》2008,46(5):23-27
和谐社会有两种形态:自然的和谐及建构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有三个层面:个人自身的和谐,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人、集体、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价值的诉求关涉到“知本”价值、创新价值、财富价值和幸福价值四个方面。个人价值的诉求的结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不和谐,反过来,社会和谐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个人价值的实现最终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至善。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市场取向的改革为动力,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国家长治久安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政治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入手,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提出在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培养参与型的公民文化,把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基本方略有机结合起来,得出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社会的文化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英杰 《北方论丛》2010,(1):118-120
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尤其是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便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讨论也层出不穷,涉及方方面面.和谐社会关乎到人与自我(身心)、人与自然(天人)、人与社会(群己)等诸多关系,但有一点必须提前明确,即构建和谐社会,文化领域的改造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5.
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参与的同时也承载了多元的价值理念。对于中国社会组织来说,价值诉求构成了其发展的原动力,为其赢得了发展空间和机会。然而价值性只是社会组织运行的一个方面,组织在实践过程中所发生的价值迷思也会成为其健康发展的障碍性因素。而协调社会组织价值性同公共性之间的张力,明确其价值诉求的边界,完善社会组织评价机制则有助于克服价值迷思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进而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而明确组织价值边界,加强组织公共性建构以及完善社会组织评估体系则有助于克服价值迷思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而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立法是规制利益格局、协调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均衡和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社会学及法学本身来看,构建和谐社会都需要立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谐社会的立法,应当更多体现法的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等预防控制作用,而非强调法的斗争性。  相似文献   

7.
杨经录 《河北学刊》2007,27(6):205-20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着丰富的价值诉求:以权利公平、机会均等、分配合理、司法公正为核心内容的公平观是首要的价值诉求;以承认多元价值主体的存在,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以及人性弱点的存在为核心内容的宽容观是基本的价值诉求;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无人干预为核心内容的自由观是最高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8.
追求公平和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目标和社会理想。在当下社会正义面临各种挑战的情势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和谐社会对公平和正义的崭新要求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道德诉求与大学生和谐道德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道德诉求,应当是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方面,而大学生的和谐道德应包括和谐道德认识、和谐道德选择和和谐道德实践三大内容.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和谐道德的养成应着重协调好合作与竞争、奉献与索取以及认知与行为三对范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促使我国形成了以独生子女家庭为社会主要家庭形式的社会形态。独生子女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一旦孩子发生风险,父母不仅不能得到预期的物质回报,精神上也将受到巨大创伤。正视失独群体的现实需求,解决他们物质、精神上的巨大困难,有助于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体系,促进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平是人们主观对客观事实和现象的一种反映,认定和评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价值取向,社会公平与否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构建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利益不断分化、重组,利益多元化将成为市场经济下现代社会的常态。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社会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存在种种不足。建立和完善好利益诉求表达与协调机制性平台,协调好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性任务。  相似文献   

13.
对"和谐社会"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和谐社会”提出了社会发展的质量目标。“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的要素合理与功能协调的表述 ,它有四个条件。当前 ,我国的社会结构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 ,累积了大量的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 ,提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社会发展自身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能够建立起一种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既包含着改善民生的价值诉求,也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方法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努力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不断改善民生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辩证地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
乡土社会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现象,其规则是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上进行的系列创新建设。因此,有必要对乡土社会及其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质加以深刻认识,找出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让蕴涵于其中的价值因子回归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等原则,是和谐社会构建对行政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公正为基础的市场导向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行政发展的核心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价值取向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人们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坚持以物本价值为取向,就会导致精神世界的忽视和精神家园的荒疏。从社会价值层面来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对社会价值取向进行协调。本文从求利价值取向与求义价值取向的双向制衡、个体价值取向与集体价值取向的合理兼顾、一元价值取向与多元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等三个方面进行社会价值取向协调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郑玉书 《理论界》2006,(4):19-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对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新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周智 《齐鲁学刊》2005,1(6):134-136
社会公正是衡量社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它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理论的维度看,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它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宗旨具有一致性。从现实的维度看,社会公正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价值要求,也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要求。因此,我们应强化社会公正这一理念,并明确地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20.
郭作妮 《南方论刊》2007,(2):58-58,55
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大变革中,反垄断法将公平正义所体现的自由、平等的价值目标作为其不二的选择,同时,也不否定它所体现出的其他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