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很突出,使原本的就近入学面临严峻挑战.择校现象的产生是高质量教育机会供需矛盾的结果,择校现象的存在有其相对合理性,不能笼统地赞成或反对,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探讨,提出解决我国择校现象的一些基本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择校与教育公平浅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择校作为教育选择的一种手段 ,是近年来我国普通中小学教育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也是一个颇为引起争议的热门话题。怎样科学地对待这一现象 ,已成为教育界也是社会各界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就近入学政策背景下,购房择校成为了择校的一种新方式。以购房择校的教育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对购房择校现象进行教育公平视角下的价值判断,梳理就近入学、购房择校以及教育公平之间的逻辑关联。基于普及基础上的提高的教育公平观,通过对购房择校、就近入学政策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购房择校妨碍了教育的机会公平和质量公平,应该予以矫正。最后,结合具体实际及国外的择校制度分别从政府、学校、家长三个层次提出了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择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情况下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其本质上并未违反教育公平,"就近入学"政策其实剥夺了受教育者选择的自由,因而择校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择校确实存在加重有的择校家庭的经济负担,容易滋生教育腐败和人为地拉大各阶层之间的差距等问题;我国地区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家长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和社会竞争加剧是产生择校的原因;均衡优势教育资源,加大对普通学校的投入、改造和支持,加快优秀教师的流动,家长应该转变观念,不要一味地择校等则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实施的关键力量和直接推动者。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水平不高。因此有必要从抓好师资队伍入手,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M贫困县基础教育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农村家庭择校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及家长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针对调查结果对该省农村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提出要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及创新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择校是当前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评估教育改革的基本标准是教育公平,对择校最多的质疑也是教育公平。事实上择校行为一直存在。引入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所有学生的教育质量,而择校被看作是改善不良社区教育机会的有效机制。为了达成社会的、经济的或政治的公平,教育应该尽可能地与每一个积极的社会因素联系起来:如社会的安全,市民的参与,健康的家庭生活等。文章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信息论等视角,分析择校的理论基础,进而探讨择校对教育公平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我国现阶段的择校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择校目标单一;择校强化资源的畸形配置;助长学校的高收费和乱收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评价机制单一、就业竞争激烈和社会用人机制单一以及政府管理消极是造成择校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优化均衡资源配置,改革评价体制、招考制度和就业制度,促进学校改造和自身建设,转变择校观念,加强政府管理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择校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政府解决择校问题关键在于转换决策思路,重塑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构建一种新的义务教育发展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有反对和支持两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 ,产生择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以及家长和学生向往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要解决学生与学校的供求矛盾 ,应该在思想观念上接受择校 ;建立学校评估制度 ,探寻学生和家长能接受的择校方式 ;政府应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入学的制度安排经历了由"不作规定"到只提倡"就近入学",再到"就近入学""与"择校"两种制度并存,到如今只提出"就近入学"的变迁过程。近年,在实践中"择校"现象却愈演愈烈。为推进教育公平,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制度演进过程中,应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致力,使新的择校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最终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12.
论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的公平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均衡的公平意蕴,是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公平依据。义务教育均衡运动的公平性可以从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伦理学、新义务教育法三个层面进行辩护。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教育硬件资源配置、教师资源配置和教育评价四个层面的改革与创新是义务教育均衡与公平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让每个适龄儿童平等地接受一定程度的义务教育,是时个体的“起点”进行调整,从而缩小社会不平等的前提条件。然而,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公平实施受制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经济发展的差异;教育投资政策的偏颇;行政、法律手段的乏力;文化传统中的封建落后意识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滞后等。  相似文献   

14.
正义是教育公平的尺度,它决定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化针对的是由外在于个体的因素所导致的不平等问题.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在义务教育中同时并立.从公正的视角看,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实践往往重视一体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忽视权力转换的“暗箱操作”;重视显在的物质资源配给,忽视潜在的精神排斥;偏于资源配给的数据“信仰”,漠视资源获取、转换的能力机制.为避免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流于形式,相关的责任机构应正视和弥补实践中的“盲点”,面向所有儿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个国家文明富强的基本保障,而义务教育则是这个基本保障的基础,是金字塔的塔基。长期以来国家不断制定各种政策法规保障义务教育的贯彻执行,强调义务教育要就近入学,但是义务教育的择校热潮却从未真正平息过。关于择校是非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过,对于择校问题的分析也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择校热的长期存在有其主客观原因,从文化资本视域看,择校是人们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情形下,自发地对文化资本的追求。要想消解择校热,必须依靠政府、学校和家庭三者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宏观上回顾和分析了1977年以来义务教育政策和实践中存在的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小学校差距过大、应试教育倾向、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择校、乱收费、农村中小学的相对薄弱等等。提出存在于义务教育中的三个矛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义务教育平等免费就近的原则与择校乱收费的矛盾、教育面向全体与面向少数的矛盾。从而提出,解决和处理好这三个矛盾是我国今后义务教育发展和能否得到社会满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对农村义务教育校车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目前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下,学生接受教育与因上学远而引发的学生安全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是一概采取寄宿制,还是另辟蹊径,现实地摆在了政府和理论界面前。寄宿制对未成年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难以避免,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校车系统是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提出至今已有近十年时间。经过近十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硬件设施配备、规章制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各个地区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均衡发展不应仅仅是外部资源投入的均衡,更应该是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均衡,以学校文化视角引领则是义务教育内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聚焦学校教育的内涵要素,从学校文化的价值、情感、行为3个维度出发,剖析内涵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出应用文化凝聚学校中的各种力量,在校长、教师和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良好的情感倾向以及塑造适宜的行为方式,以此用文化引领内涵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础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基础性通用人力资本。基础义务教育的目标模式应当是建立以中央政府统一发放的义务教育券为基础的竞争性义务教育市场,这个市场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潜质的平等机会。通过教育券推进公平,通过学校之间争夺生源的竞争提升效率。基础义务教育需要延长到十二年,范围需要扩展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民基础义务教育经费可用两种方法解决:一是所有地方都由中央财政全额支付;二是在区分基础义务教育毕业生净流出地和净流入地的基础上,前者费用由中央财政全额支付,后者费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要建立学校教育质量信息的有效披露机制,克服学校和家庭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