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建国以来,我国实行二元制的人口户籍制度,将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在户籍上予以区分(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并严格限制城乡居民户籍自由迁移,附着在户籍身份上的是不平等的公民待遇,尤其是对农民的不公,因此,农民进城十分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社会体制全方位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也在逐渐进行,一方面是附着在城镇居民户籍上的就业、粮食补贴等各种优惠待遇减少,另一方面,农村户籍人员向城镇户籍迁移政策逐步宽松,但受到的  相似文献   

2.
从农村人口流动 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城市流动。据悉,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7000万人,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有2亿劳动力会涌向城市。这一规模巨大的人口流动过程,对城市及农村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并作用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一、农村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关系 城市化最基本的含义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转化包括就地转化和农村人  相似文献   

3.
何晓 《职业时空》2008,4(2):84-85
纵观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范围的界定大多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本文的研究则认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一是科学又化基础教育。二是农业技能的培训。三是非农业技能的培训。四是引导性培训,主要是针对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劳动力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是农民的精神面貌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比较,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显著缺乏。农村地区,吃井水、看病要走很远的路,购物要上到镇集市,缺乏公共活动场所和健身器材等现象仍然很普遍。长期以来“城市优先发展”造成了城乡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服务差异显著。那么造成城乡建设不平等的起点在哪里?显然,50多年前确立、延续至今的户籍登记制度是造成城市和农村居民分享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服务不平等的制度壁垒。  相似文献   

5.
重新认识农民问题——十年来中国农民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这句话有几位政治家、思想家讲过。实践证明,他们是对的。那么现在还适用不适用?我认为,现在还适用。因为直到现在,11亿中国人口中,农业人口还占79%,另外的21%非农业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人、职员和干部,他们有的本人就是从农村来的,有的父辈还是农民,所以都同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民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在中国的城乡制度上真是体现到了极致。对工业一个样,对农业一个样;对城里人一个待遇,对农村人一个待遇,这种不平等的国民待遇引起的种种问题已成当今中国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富昱  江雪峰 《城市》2009,(2):53-56
一、概述 我国的县域(包括大城市的远郊区)普遍具有城市化水平不高、城乡界限不明显的特点。在我国城市体系发展中.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兼有农业与非农业,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的枢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基本标志是农副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的长期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近年来,大连市农村出现的卖粮难,卖果难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是这一阶段变化的反应。这一变化意味着市场需求对农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和约束作用不断增强。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解决农业经济增长缓慢的根本出路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三个主要标志,一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化、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实现受精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永续利用;二是建立起以龙头企业和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加工、流通体制。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加工需要组织农户生产,按合同收购农副产品,通过加工、分级、整理后销往国内外市场;三是龙头企业与农户以契约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副产品传统的贸易方式,销往市场的主要是加工制成品,顺应了消费市场对初级农副产品需求日益减少和对制成品需求日益增长的结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权衡  孙亮 《科学发展》2009,(10):104-113
相较于以往单纯从增长及分配层面对不平等问题的考查,当今理论界已将视角延伸至人类发展领域。与国内学者普遍将视野集中于单一指标人类发展指数(HDI)的研究不同,本文通过构建包括HDI、健康与营养、能源与环境、性别平等以及社会公平度等相关扩展指数在内的全新人类发展水平分析框架,以综合评估当前中印两国的发展不平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两国指数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并能科学反映人类发展水平程度的差异指标体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制度是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关键,没有合理的土地政策就不可能有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日本与中国的农业虽然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但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日本的农地制度改革进行分析,得出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目前实行的许多公共政策对于整体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发展,包括性别平等的进步,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也不乏有些公共政策设计忽视了性别平等的客观公正,对妇女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制造业出现了大范围的用工荒问题.而且这种趋势日渐蔓延到中部省会城市,但在中国农村依然存在着上亿的剩余劳动力。最近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农村劳动力市场不完,以及妨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多种因素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若干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之间差异较大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思想上的改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实施,都对农村家庭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基于2016—2017年对山东省章丘市三个样本村居和枣庄市一个样本村居的调查,从农村家庭结构的现状出发,分析不同家庭结构对代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小型化、核心化家庭增长趋势明显;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压力、经济压力的增大,离异家庭逐渐增多,对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关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粮票是国家于1955年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的一种购粮凭证。城镇非农业人口以人定量,每月机关干部30斤,学生35斤,体力劳动者45斤,居民28斤。农业人口不发粮票,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而在四川出现了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双滞后的局面,这给四川地区经济的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加深对两者互动关系的认识. 一、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关系分析 1.吸纳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共同的经济特征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或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与聚集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及城市经济社会化、现代化与集约化.随着农耕技术及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从传统的第一产业中分离出过多的剩余劳动力,就只有向城市转移,形成新的小城镇或不断壮大原有的大中小城市,或者向非农领域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实际,统揽全局,着眼未来,与时俱进作出的科学决策。我国是一个有着9亿多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国家的基本问题,我国要建设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农村社会的小康,也是不现实的;我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也是不完整的。可以说,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农村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口流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平均收入、提高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稳定农村的客观秩序,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农村精英群体严重流失、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行缺乏主体、外出人口的民主权无法被实施。因此,为做好农村建设工作,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大力发展非农业产业、做好农业保护、农村人口流动管理、人才回流等,将农村人口流动的积极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8.
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农村非农化过程既是一个农村经济社会发生裂变和重组的过程,也是一个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本报告把性别指标引入这一过程,作为观察农村社会结构性变化的一个视角,研究分析在非农化过程中,非制度性因素———血缘与地缘是怎样影响两性间的资源再分配的。文章既描述了血缘地缘对本社区女性完成第一次职业转换的积极意义,也描述了非农转移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序性、女性职业低层化的形成以及新的性别利益结构,分析了乡村工业化怎样“复制”、扩大了性别等级并通过工业组织使之制度化。从而提出一个随着市场化进程发展和乡镇企业改制,社区利益制约趋于松弛,血地缘对女性保护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如何使农村女性在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与男性平等享受发展资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吸纳了来自全国的大量流动人口,其中由农村流入的农村女性人口出现相对增长的态势。她们进城打工经商,成为推动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与此同时,她们自身的社会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由于农村女性流入人口自己素质的制约,她们在生存发展中也遭受了无法改变农业人口身份、工作生活压力大等困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开发等都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直接或潜在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在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大规模展开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总体形势非常严峻,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因此从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等方面对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研究述评。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重新审视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加强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处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性、资源的农村社会,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发展,在保障农民增收的同时,又提高了生活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