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易代之际,朝鲜李朝在武力威胁之下以清朝为宗主国,但其并不以清朝为中华正统而视之.对于蒙古人,李朝之恨甚于对于满人之恨,燕行录即充分体现出了对于蒙古人之极大鄙夷.归其原因:首先,在"满蒙联姻"中,李朝人视蒙古人为满清的"帮凶".其次,在信仰体系中,蒙古人藏传佛教信仰与李朝人儒教独尊之间存在冲突.再者,在华夷之辨观念中,向以"小中华"自居的李朝人视蒙古人为"夷"族.  相似文献   

2.
基于神话研究之交叉性特点,本文试图经由人类学之视角对"女娲"神话予以解读;女娲神话之"生殖崇拜"、"土地崇拜"、女娲神话之结构性分析、神话与历史、神话学与人类学即为文中含涉之层面;综观,神话表征着历史,尽管并非全然,但却已然打开了思维之空间.  相似文献   

3.
淮域本土商人渊源博大,而"淮商"之名却始自明代中叶,脱胎于两淮盐商."淮商"之实,应指所有淮域在籍商人."淮商"的名与实不对称,既与两淮盐业的特殊性有关,也与淮域的区域特质有关,滋补着外来的徽商、晋商、陕商,反而自身成就不出当时的商帮,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4.
雅乐在宫廷音乐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依附于政治,对统治阶级思想有着直观的反映.胡乐是一种外来音乐,在华夷思想浓厚的古代社会,雅乐与胡乐是绝对不可以混用的,但南北朝之后却将此观念打破,到辽时期"以胡入雅"发展到新阶段.本文从辽代雅乐文化分期入手,对"以胡入雅"的现象做多线性分析,进一步解析辽代"以胡入雅"中体现出的"汉契一体"的中华观念,通过分析探讨辽代雅乐的文化归属,对研究对象做出概念性解读,期望本文可以为辽代雅乐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观点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瑶族崇拜社王,有较悠久的"做社"(祭社)历史."做社"是一种民间宗教仪式,同时也是宣讲习惯法的一种方式.广西金秀郎庞瑶族在20世纪50年代停止举行"做社",至80年代末恢复.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做社"活动的描述,讨论现代化进程中瑶族习惯法的保留与变迁,分析现代化对瑶族习惯法的具体影响,探讨现代化变迁中瑶族习惯法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幼儿园教学中音乐教学的地位明显提升,并且成为培育幼儿审美素养、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幼儿道德品质的关键教学活动之一.在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教育、生活的大环境下,于幼儿园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彰显育人价值、夯实文化软实力的应有之义.基于此,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  相似文献   

7.
说"调侃"     
"调侃"一词原形是嘲譀,嘲与譀近义合成,其意义是用言语戏弄、嘲笑.这说明,现代汉语同样需要训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辛酸与悲苦、反叛与抗争这一题义的描述,阐明了侗族歌谣的"骚味"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汉人社会的"减肥瘾"的表征特点,呈现"减肥瘾"者可能遭受的身心健康损害.通过对比"减肥瘾"与厌食症的异同,剖析"减肥瘾"的成因及"减肥瘾"者的群体特征.最终在于说明中国的各种减肥现象依然源自古典的"自然"观,却终因个人与群体的内在心理与外在实践之"整合",产生了地方人们认可或不认可的多种身体文化展示.  相似文献   

10.
"三字结构"是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实义语词按词序组成的诗句结构.它与语言的发展同步,滥觞于较早的散文和诗歌中.屈原大量使用"三字结构"所创造的奇偶相谐的诗歌句式,不仅构成了屈辞新诗体的要素,而且对于中国古代诗歌句式及其语言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一词见于《南齐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80年代,学者彭英明于汉代学者郑玄之《礼记注疏》中,发现有“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家以上,则共立一社,今时里社是也”之语。①但一览便知,此处“民族”二字虽前后连缀,并未组成一个名词。与此同时,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韩锦春、李毅夫等二位专家对“民族”一词的出处、用法和含义等问题也极为关注,并悉心搜求、研究有年,对相关史料、报刊和书籍进行了认真爬梳与摘录,取得很多收获。由于汉文典籍浩如烟海,他们一直未能在古籍中寻到“民族”出处,但在中国近代的书刊中,发现多处“民”、“族”二字连用组成一词之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中华"一词出现在晋武帝时期,渐为国人普遍接受和使用.具有地域、民族、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涵义,并应用在宫门、天文、殿名、官职、郡名等方面.到了近代,随着西方的入侵、华夏中心主义的解体,传统的"中华"涵义消退,代之而起的是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涵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做社"活动的描述,讨论现代化进程中壮族社崇拜习俗的保留和变迁,分析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壮族社崇拜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处缺医少药的和田人,茶余饭后可以不谈名演员、名歌星的轶事,但对南疆军区某部卫生科长兼卫生所主治军医白生义中校为病人治病的事却津津乐道,好多人都能讲出关于白医生的一打故事.上海不是天堂,大漠不是地狱——白生义语"小白,学院有全军第一流的科研条件,希望你能做我的助手!"老教授屈驾恳求他."义,只要你留下来,我什么都给你!如果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十三经》的第一篇,成书于西周前期,句末语气词"也"是《周易》中最常见的语气词,而且绝大部分位于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此外,句末语气词"也"还可以位于名词谓语之末,位于动词谓语之末,位于代词谓语之末;位于介宾短语充当的谓语之后.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16.
"羊膻味"和"松毛气"是彝剧生活化、通俗化的气息,是彝剧自然、明快、清新的风格体现.彝剧剧目名称及剧目题材来源铭刻着彝族文化的标识,"汉语彝腔"将彝族风俗生活还原于舞台;彝剧的曲调和唱词源自于民间,舞台动作就是生活动作,舞美设计不失彝家原生态自然之美.彝剧根植于博大的彝族文化,演绎着亲切的彝家生活.  相似文献   

17.
释蒙元时期长方形圣旨牌文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蒙元时期蒙古语长方形圣旨牌文字aldaqu ükügü是固定词组,表示"处死"之义.文章指出,彭大雅在其《黑鞑事略》中所述"按答奚"为"杀",与蒙古语aldaqu对应,其中的"奚"字对音不确,该用"忽".彭大雅对这一词组的解释更是断章取义,以后者"死"替代前者"罚",把"罚"当成"杀",颠倒二词之义,导致惊人的大错.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服饰的等级与尊卑痕迹十分明显,服饰不仅是人类防寒避暑保护身体和美化装饰自己的简单用具,亦是社会上层君主统治下层庶民"礼治"的工具,也是华夏民族礼仪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各朝代都有"以左为尊""男尊女卑""男左女右"的传统思想.文章从汉民族传统的右衽着装习俗,多角度阐述服装"右衽"为上的着装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9.
脱维善先生(1919年~1990年)是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前主席、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他一生爱国爱教,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和回族教育事业,在加强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加强香港和内地穆斯林之间的友好交往等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一、奋发进取,艰苦创业 脱维善先生是广东省番禺县人,1919年12月18日出生于广州,自幼居住在广州市回民聚居的大南路南胜里.后随父往港,就读于嘉道理书院(俗称摩罗书院),18岁便自立谋生。最初在香港浅水湾酒店车房任职,后调到香港大酒店车房。抗日战争爆发返穗,直至抗战胜利,重往香港,服务于建成公司(经营百货业),任高级职员.建成  相似文献   

20.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对为什么要讲诚信以及如何践履诚信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闪光思想.然而,<周易>中的"诚信"思想却又呈现出浓厚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