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区蒙古族的村落生活属于日常生活范畴,蒙古族村民即为日常生活主体,日常生活有其内在结构和独特性。以烟台营子村为例,从日常生活视角深度剖析蒙古族村民凝结了根基性与工具性的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强调少数民族结合日常生活的特点确立文化自觉意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元村是东北地区一个农区蒙古族聚居村落,村落生活属于日常生活范畴.村落中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主张蒙汉双语教学模式"的历史事件,到当下部分村民(即学生家长)促使子女放弃蒙语言学习的转学热潮,村民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形成的语言态度对民族教育与民族语言传承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区蒙古族的村落生活属于日常生活范畴,日常生活有其内在结构和基本图式及一般运行机制.以烟台营子村为例,深度剖析农区蒙古族凝结着族群认同意识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如何认识现代化及少数民族村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辽宁西部蒙古贞地区的农区蒙古族在近百余年间经历了从游牧生计方式到农耕生计方式的转换。农区蒙古族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民间语言发生了历时性的变化,从蕴含了生态意蕴的农谚到具有深厚生态特质的日常生活的语言习惯,民间语言映射出该区域农耕文化生态民俗价值观的建构,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农区蒙古族从游牧民到农耕民的细微而深刻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5.
三家台蒙古族村是湖北省唯一的蒙古族村,该村落的蒙古族以部姓族人为主体.部姓族人们根据日常经验形成了“由姓而族”的家庭民族结构;蒙古语的姓氏与名字亦呈现出了“冷热并置”现象.部姓族人的姓名民俗与族群认同的关联性方面呈现出根基性族群认同与工具性族群认同交融的表征.就如何切实反映并归纳出日常生活范畴中当地人族群认同的特点,笔者初步提出“日常生活性族群认同”的观点予以概括.  相似文献   

6.
尚色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有文化元素与符号表达。蒙古族在其日常生活中崇尚白色、蓝色、红色和金色,这些颜色除了出现在其民族的美术作品、日常生活器物与服饰以及传统建筑蒙古包上之外,也反映在其城市建筑的色彩上。在蒙古族占主导地位的境外城市乌兰巴托,城市建筑色彩的蒙古族特色比中国和俄罗斯的蒙古族城市更多体现了蒙古族尚色习俗。通过对蒙古国乌兰巴托城市建筑色彩的分析,说明城市建筑色彩对构建民族城市风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一个农区蒙古族村落——烟台营子村的蒙汉通婚状况的田野考察,归纳整理了村落中蒙汉两个民族从历史到当下的从族内婚姻到族际通婚的演变历程,分析当下该社区的语言转用,族际通婚过程中的“硬找蒙汉兼通的介绍人”等现象,探讨蒙汉通婚家庭中子女的族属选择的问题与原因。总体上从“日常生活经验”的角度对蒙汉婚姻缔结过程中村民们做出的文化选择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8.
泥彩塑艺术对聂西村生活世界在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泥彩塑的制作销售与聂西村村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三家台蒙古族村是湖北省唯一的蒙古族村落,该村落的蒙古族群众以部姓村民为主体。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确认部氏族人的蒙古族身份到21世纪初期成立民族村以及民族村的持续发展中,《部氏族谱》先后充当民族身份确认的重要依据、民族村的标志性文化。《部氏族谱》在自我与他者互动情境中被赋予各种意义以及层累地续写,深描并阐释《部氏族谱》及其相关事件,对于深层次了解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的本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它是对原始渔猎、原始农耕牧畜等劳动的反映以及将动植物作为图腾崇拜的原始观念的反映。蒙古民族豪爽乐观、能歌善舞,表现在萨满文化中的蒙古舞蹈更加富有特色,形成了蒙古族自己的萨满舞蹈——“博”舞。蒙古族称男萨满为“博”,女萨满为“渥都干”。蒙古族舞蹈是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伴随着蒙古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蒙古族的民间谚语包括多种形式。它以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精美活泼的艺术形式,在蒙古族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如果说蒙古族民间谚语是蒙古族民间文学园地里的一束艺术鲜花,那么《世界三宝》则是其中的一枝奇葩。蒙古族的三句谚语即《世界三宝》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它从自然规律到日常生活,从黄(僧)黑(俗)的封建主到普通的“阿尔达”(百姓)都进行了艺术的概括。如“群星之中月亮美,百鸟之中孔雀美,万木丛中杜杉美”。这些诗一般的语言,概括了自然界中“美之  相似文献   

12.
论蒙古族动植物崇拜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崇拜在蒙古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这种崇拜现象依然能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找到踪影。究其根源,是蒙古族原始信仰与现实生活需要所致。  相似文献   

13.
试论蒙古族政治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族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反映了蒙古族政治历史与政治特征,并集中体现在"黄金家族"统治思想上.它的形成受蒙古族生产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社会政治结构及其宗教等因素的制约,并经过长期积淀和政治社会化,形成为蒙古族政治文化.蒙古族政治文化的形成,对蒙古族社会历史和民族文明的进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安代成为蒙古族“品牌”文化,享誉国内外的魅力在于它所包含的蒙古族古老生命崇拜-生殖崇拜文化和乐观主义精神.生命崇拜-生殖崇拜文化是蒙古族安代的文化灵魂和文化魅力;乐观主义精神是蒙古族安代的文化核心和文化源泉.因此,富有蒙古族古老文化元素的安代舞—安代艺术—安代文化代代相传,世世传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蒙古族传统家具摄影的总结,从不同类型的蒙古族传统家具运用不同的拍摄方法来叙述,来探讨了蒙古族传统家具的的拍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理解80%中国农村的80%现象"驱使我们去深切地关注和观察中国普通村庄日常生活中的村民自治,以便更好地把握我国村民自治的基本样态和真实逻辑,而不为"明星"效应所左右。村民自治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生活,它将在现代民主、法治和传统文明的契合中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7.
仪式是宗教的外显形式,强化了宗教与生活的关联,其本身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藏族的宗教仪式繁多,且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嘉绒藏族村落一年的宗教仪式就清晰地呈现了仪式与村民日常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独特,功能有效.本文列举了蒙古族传统智力开发教育,如刺激感官来进行智力开发;用艺术的熏陶来实现智力的起步;使传统游艺来实现孩子的智力发展,并从以上三点来论述了蒙古族家庭教育中的智力开发教育.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信仰嵌入滇中苗族村落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与苗族传统道德观念相融合,强化了当地村民向善的心性和内敛的行为规范;提升了村落公共生活的品质,增强了信教村民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公共道德感;促进了社会交往的变革,形成了一种不带有血缘、地缘关系的新关系网络。滇中苗族村落基督教信仰成为了当地村落社会生活的重要整合力量。  相似文献   

20.
长期历史发展中,重庆市向家村蒙古族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保持着和谐互助关系。文章对民族关系双方在民族意识引导、社区管理、文化互动、经济互补等方面积累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散杂居民族关系的"日常生活建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