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凤娴 《生存》2020,(4):0220-0220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也说不上什么成功的教育。没有爱,也不会有教育的硕果一桃李满天下。班主任只有真正做到不断传递爱心,将爱心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田里的小苗需要甘甜的河水浇灌,我们的孩子需要爱的乳汁哺育,知识的河流浇灌.作为一名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教师,我们所能给予孩子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心,在学生需要我们理解的时候给予支持,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关爱. 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史失败的教育.教师好比是商场的售货员,酒店的服务员,顾客是上帝,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教师的上帝,我们要把最好的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我们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的春蚕精神,蜡烛精神.我们教师要对学生有一种爱心,多一份耐心,多给孩子一份信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或朋友.要努力做一名为学生服务的班主任,让学生满意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3.
高君 《生存》2020,(1):0105-0105
古人云: “无德不成师,德高才为范”德是教师的灵魂,也是教师的生命。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法,更重要的,是要拥有高尚的师德。而我更注重的一种师德内涵便是:学会倾听和等待孩子。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对于前辈的话,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一面品味一面践行。爱孩子的一切、爱一切的孩子。因为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才会懂得爱、懂得学习、懂得生活!倾注爱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倾听和等待——孩子,你慢慢来,老师会耐心等待,用心倾听!  相似文献   

4.
爱的力量     
李东红 《生存》2020,(1):0221-0221
教育,培养的是人的品格。众所周知,人的品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教育孩子,亘古不变的一条真理,就是——爱孩子!爱的力量,总是最触动人心的。有时,它能启迪孩子的智慧;有时,它又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  相似文献   

5.
杨建龙 《生存》2020,(7):0171-0171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作为班主任都应该知道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如果班主任爱护和关 爱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一个好的班主任才能带出一个好的班级,一个好的班级才有好的班风,一个好的班风,就能积极健康地影响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好的班级里学习,孩子就能健康地、迅速地成长。这是所有受过教育、关心教育的人们的共识。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来看,学生尚处在“自主”和“依赖”并存的阶段。从学生的自治能力来看,还缺少较强的调控能力。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洛齐就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原则就是爱。”因而笔者认为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前提。笔者把握住这一原则,对学生实行“爱”和“严”的管理。对班级也实行“爱”和“严”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说:“魅力提高教学能力中一切都将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教师的人格体现着教育的力量,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离开教师的人格魅力,形成学生的人格将成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8.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宽容、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情感组合体。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使教育工作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没有教师生命的提升,就没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没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没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理应有追求做平凡讲台上优秀的教师的理想.有这样一位老师,每天临睡前回答自己三个问题."一省吾身:有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二省吾身:有没有追求课堂的诗意?""三省吾身:有没有感受教育的幸福?"同样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思考过上述案例中的问题,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怎样?自己的教学效果如何?怎样看待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我们要想做平凡讲坛上优秀的教师,"三省吾身"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10.
留守孩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产物,一部分的农民洗脚上田,进城打工、出外做生意,子女又不能跟随他们进城读书,孩子只有留在家里读书、生活,这样就形成了留守孩子,由于没有家长的监管,学校的教育也就加大了难度,留守孩子的教育成了班主任工作中最大的难度.如何更好的教育留守孩子呢?本文从四方面总结了教育留守孩子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学会用教育智慧化解矛盾
  艺术班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没有教育智慧,班主任就成了消防队员,一天忙着到处灭火,常常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所以在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时,一定不能感情用事,要学会冷静、理智。“冲动是魔鬼”,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因此当听到学生与科任教师顶嘴,一定要按下冲进教室劈头盖脸训人的念头,一边安慰科任教师,一边了解情况,在充分了解事情经过之后再处理学生,这样教师的批评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教师没有必要事事过问,如果他们自己能解决,就让他们内部消化,不能解决的,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教育是一种智慧,简单的训斥或请家长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冷静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才能既让当事人受到教训,又不影响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育方法利人又利己,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如果我们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我们的教育就会焕发出积极的情感魅力.就英语教学而言,写作业评语可以说是一个细节,但却是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蔡玲 《生存》2020,(12):0207-0207
爱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心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孩子需要教育,教育需要爱心。要赢得学生的爱,教师必须塑造自身形象,赢得学生信赖。  相似文献   

14.
张淑英 《生存》2020,(8):0185-0185
随着我国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的改革。教育要从娃娃开始,所以说幼儿教育被列入重点教育课程。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游戏教学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幼儿的心灵比较单纯天真,教师要以温柔的态度对待幼儿。就现如今的现状来看,教师的中心很大一部分在关注孩子,但是并不注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技能、组织学生练习,都离不开语言.传授任何技术动作,除了正确的优美示范必须进行精彩讲解,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活力.一个体育教师,上课时只会做示范,不会讲解,会讲话而不讲究语言艺术,就很难把课教好.教学实践证明,语言在体育课上运用的越成功,表达能力越强,教学任务才能完成的越好,教学质量也会提高.  相似文献   

16.
她,在教学中对知识的运用做到了收放自如;她,崇尚教师要"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让班级的孩子都获得自信自尊,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抬起头来走路:她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百分之百地爱学生,爱百分之百的学生,让百分之百的学生爱你. 这就是她--育才中学的地理教师穆冰燕.  相似文献   

17.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学习的文言文不在少数,老师教过的文言文也不在少数,可一提到文言文,多数学生感觉简直是第二门外语,多数教师也感觉文言难教.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没有形成,兴趣没培养起来,学生一看文言文就生厌,因而不愿意用心、负责地阅读,长期以往,就对文言文学习没有了兴趣和信心.二是教师的观念问题.教师不相信、不放心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认为教师不讲文言文心里就不踏实,单靠学生自己学习是靠不住的.但是文言文到底如何教学,有些一线教师仍很茫然.费了不少功夫,教了许多年,学生依然望文言而心生怯意,听文言而不知雅音,应该说,这样的文言教学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时候,学生是否喜欢一个老师决定了他是否喜欢该老师所担任的课程.本文认为,教师只有注重自身修养,宽容对待学生,赏识每一个人,保留一颗童心,全心全意的爱学生,才能让师生情感和谐融洽,.  相似文献   

19.
杨鸿雁 《生存》2020,(12):0205-0205
一直以来,我特别喜欢冰心的一句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将它作为我的座右铭,也是我班级管理的理念。但爱是各种各样的:没有底线的溺爱,众星拱月般的宠爱,深藏心中的挚爱……如果说,溺爱、宠爱能够给予对方以身体上的享受,那么严中有爱的师爱则能一点点地浸润心灵,给人无声的影响,为学生一生受用,也是实施教育行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素质由"师德"与"师能"构成.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这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是师德最基本的内容.教师的言行,道德行为不仅反映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而且每时每刻对学生都有着潜在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和教师的道德风范对学生的间接教育.这种直接和间接教育,自然会在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方面产生相当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正人先正己"."正己"是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己,也就没有教师的道德,这就是所谓的"身正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