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传统的粮食生产与消费方式使我国粮食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加剧,粮食生产压力越来越大,预计我国下世纪初粮食缺口将达0.5~1亿吨,这一巨型缺口主要由饲料粮需求膨胀所致。本文运用典型数据揭示了我国粮食在生产和消费方面的系列现实问题,研究了长期不为人们所注意的人畜共粮问题,分析了长期存在的农户种养业合一和粮饲消费合一的形成机制和产生的原因,为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粮食产消格局和粮食发展思路可能实行的粮饲分治和新的粮食发展思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运用数学模型,预测粮食发展的趋势,为制定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一、现阶段粮食生产状况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省粮食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与1949本相比,198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30.8亿斤,增长1.21倍;平均单产382斤,增长73.6%。但总  相似文献   

3.
纵观新疆粮食供需现状,总趋势是自结束调入粮历史后总量上是平衡的。粮食分品种结构平衡看,小麦供给与需求缺口逐步拉大,水稻有效需求过大,供给明显不足,玉米需求呈增长态势。粮食区域平衡方面,由于余粮区粮食自给能力的弱化,粮食区域不平衡状态呈扩大趋势。这种变动趋势不是目前所出现的,而是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的供求特点。尤以九十年代粮食供需问题变幅较大。当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被生产经营者接受时,追逐收入最大化成为首选目标,引致种植结构大幅度调整,最典型的莫过于1994年政府提出的“稳粮增棉”弱化为“减粮增棉”,使早已存在的粮食供需矛盾得以集中暴露,使粮食生产潜在危机提早到来。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实际工作部门和决策机关,对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徘徊问题,已经给予了必要的重视.这无疑有助于摆脱农业徘徊局面。这里,我就农业摆脱困境,长期稳定发展的选择问题,略抒拙见。一、严峻的现实——社会对农业的压力增大,农业的撑掌力减弱,这种压力和支撑力的同向运动趋势加剧。目前,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正在承受着日益增加的巨大压力.一是广大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增大了社会对粮食的需求量。1987年与1984年相比,人均消费猪肉增加3.5公斤.根据猪肉生产饲料报酬4∶1的比例折半计算,此项年粮食消费量达75亿公斤。禽蛋消费量增加,也要消费大量的粮食。二是奢侈性消费耗费粮食剧增。1987年酒类消费比1984年增长59.3%.白酒啤酒混合计算,每年仅酿酒消费粮食就达2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粮食增长是农业投入的对应函数,人口增长要有对应的粮食增长,粮食增长需要有对应的资金和物质投入。笔者就广西前十年(1980——1990)农业投入状况及今后十年(1991——2000)农业投入对策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经济运行情况基本正常 纵观1994年新疆经济发展态势,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领域基本通畅,社会总供需基本平衡,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8%,第二产业增长10.2%,第三产业增长14.9%。 1、农牧业增产丰收。 1994年新疆农业生产形势很好,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呈“三增一减”之势。棉花产量雄居全国榜首,乡镇企业发展迅猛。 1994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收到明显成效。农业生产克服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实现了稳定发展。除粮食产量减少外,其他主要农作物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64万吨,比上年下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农业的基础,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贯政策。新疆已连续十几年获得农业生产的丰收,而且经过多年努力,农产品日益丰富,农村市场活跃,农牧民收入提高很快,已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但1994年粮食比上年减产,且减产幅度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年,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粮食供求平衡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对新疆粮食供需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种植结构调整逐年加快,粮食面积调减较多 新疆种植结构调整不是从1994年才开始,而且几年前已进行,只不过1994年调整幅度放大了。从1990年开始逐步压缩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据统计,新疆粮食播种面积由1989年的2745.56万亩,下降到1994年的2234.25万亩,下降幅度达18.6%;其中小麦由1989年的1785.34万亩,下降到1994年的1280.15万亩,下降幅度达28.3%;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由1989年的1152.23万亩,增加到1994年的1753.26万亩,  相似文献   

8.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粮食稳,百业兴;粮食不稳,百业受损。粮食生产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广西粮食生产连年减产,1988年全区粮食比上年减产33亿斤,是建国以来减幅最大的一年,形势十分严峻,严重地制约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发展粮食生产条件是十分优越的。为了振兴广西农业,力争达到粮食基本自给,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9.
学术传真     
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  朱希刚在《农业经济问题》2 0 0 4年第1 2期上撰文《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指出 ,1 980年以来 ,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 ,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 ,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波动 ,特别是 2 0 0 0— 2 0 0 3年间 ,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 ,供需缺口加大。在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 ,2 0 0 4年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粮食总产量增长时期。中国未来粮食的总需求量是刚性的 ,到 2 0 2 0年大概需要近 6亿吨原粮 ,而国内生产量则是变量。在有利于粮食持续增产的政策引导下 ,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西卷烟生产有很大发展。产量由1978年的29.77万箱上升到1981年的58.39万箱,增长近一倍;卷烟工业上交财政的税利,也由1978年的8,469万元增加到1982年的16,851万元,增长也近一倍。但1982年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产量虽比1980年增加8.13万箱,增长率16%,然而社会经济效益却大幅度下降了。一、从卷烟工业生产和商业经营实现的税利来看,1982年比1981年减少3,402.89万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民国时期广西的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比例和构成等方面的分析,对当时广西民众的粮食消费和生活状况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福建是全国主要的缺粮省之一,1988年缺口达24亿公斤,今后仍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粮食问题已成为困扰我省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要解决粮食问题,粮食价格便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本文就粮食价格改革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读了曹英耀同志的《从两大部类平衡发展看价格形成的基础》(载《江汉论坛》1982年第一期)一文,深受教益。但文中关于“生产价格分配方案的积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要比价值分配方案高得多,而消费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又要比价值分配方案低得多。因此,生产价格分配方案是一种高积累、低消费的方案”这一观点,我觉得有必要提出来向作者请教。  相似文献   

14.
广西农产品预警模型设计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广西农产品预警系统结构设计及其指标体系构建出发 ,对广西农产品生产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在此基础上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技术组建了广西粮食、甘蔗、木薯、水果、肉猪、水产品预测模型 ,预警有效率达 79 8%。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北流市从本地特点出发,立足优势,发展优势,在1985年确定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后,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不仅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有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在工业、乡镇企业,引进外资等多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建设登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到1993年,该市工农业总产值37.8亿元,比1985年的3.24亿元增长11倍多,农业与工业产值比,由1985年的2:1变为1:4,粮食总产量47.87万吨,平均亩产粮食1000.26公斤,成为广西目前唯一的亩产吨粮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73元;北流已提前七年实现了翻二番的目标,受到自治区的嘉奖。由于成绩显著,经国务院批准,北流于1994年4月18日撤县设市(县级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饥饿现象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它分析了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的变动趋势,指出虽然从全球水平上看粮食生产领先于人口增长,但有几个地区近年的发展趋势令人担忧。埃及和孟加拉等人口众多的国家已经接受了大量粮食援助。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国家依赖粮食援助愈来愈多。人口迅速增长常常是改善粮食生产和消费状况的重大障碍。本文还讨论了影响粮食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预测了今后30年世界粮食需求的可能增长。文章认为,对世界粮食需求增长的满足必须加上几条重要的限制:第一,今后30年只能继续维持很低粮食消费水平的人所占比例恐怕会更大;第二,未来增长的粮食需求有一部分必须通过扩大国际贸易和援助来解决;第三,在世界某些地区增加粮食生产需要付出可观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第四,今后必须大大增加粮食生产投资;最后一点,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增加粮食生产不仅行不通,甚至是危险的。为了给世界上的穷人提供最低限度的粮食安全,有必要建立一些制度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一、广西基础建设投资短缺的量度分析据统计资料.1953—1980年的28年间.广西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下投资额均指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3.42亿元,仅为同期全国投资累计额9089.70亿元的1.47%(同期广西平均人口占全国平均人口的3.4%;全区人均投资累计额为505元,仅为同期全国人均投资累计额1172元的43.1%.投资总量偏小,势必制约基础建设投资.1953—1980年.广西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累计额仅为67亿元,人均只有254元,每年人均只有9.4元!八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广西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根据自身发展和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承担重大责任的需要.全面调整了固定资产投资战略、在努力拓展建设资金来源,加大建设投资力度的同时,重点支持基础建设.1981—1994年,全区投资总额达790.95亿元,是1953—1980年全区投资总额的5.93倍,平均每年增长21.86%,比1953—198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高5.93个百分点;其中1993—1994年投资总额为363.3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4.67%.这两年的投资额占过去40年(1953—1992年)投资累计额561.07亿元的64.75%.基础建设投资增势更猛.1994年.全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为88.21亿元.比1980年的4.78亿元增长17.45倍.平均每年增长23.15.高于同期全部投资额年均增长21.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农村形势十分令人鼓舞。随着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原来的沉闷状态一扫而光,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农、林、牧、副、渔欣欣向荣,蒸蒸日上。1981年与1978年相比,广西农业总产值增长16.2%,平均每年递增5.1%。1982年农业总产值又比1981年增长9.1%,入库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R·Brown)的论文《谁来养活中国》,引起了一切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世界性大辩论。21世纪中国粮食能否自给、供求缺口多大已成为举世国目的焦点和热点,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对未来中国社会、经济保持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回答问题。作为中国粮食大省和重要商品粮基地的黑龙江省,在21世纪中国粮食生产发展上能做出怎样的贡献,是全国和全省人民关注的热点。本文便是基于以上问题,根据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20.
冶金初级产品如矿石、生铁、钢锭和各种有色金属精矿、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价格低,利润少,有的甚至亏损;而成材产品及一些金属加工制成品的价格高,利润大。这样,不利于冶金工业的平衡发展。特别是有色金属初级产品价格更是偏低,其中以锡价格偏低更为突出。由于矿山老化,开采矿石的品位越来越低,原材料、动力消耗大,其生产成本不断增高。1981年精锡价格调整为每吨12,075元,广西多数锡矿山仍有亏损,1982年虽又作了调整,但一些老矿山,如平桂矿务局也还亏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