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世界现存的殷墟甲骨总共有13万片。据20世纪60年代调查,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总数约有22463片,占世界现存殷墟甲骨总数的18%,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属于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单位。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绝大部分都还没有整理出版,只有很少一部分曾经著录过,如《南》、《京》、《续》、《铁》、《佚》、《宁》、《掇二》、《邺初下》等旧著录书。相较于旧著录书而言,《合集》一书集中收录了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据《合集》一书的材料来源表,该书中共著录故宫博物院藏甲骨1462片,这已经为我们对该批珍贵文物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合集》所收甲骨来看,若按组类来分,宾组最多,其中不少辞例还很值得学术界的深入持续研究。今对其中的六则作释读。  相似文献   

2.
甲骨缀合新补常玉芝笔者近年陆续缀合了二十五版黄组卜辞和一版自组卜辞,后查其中有一版(属黄组)已为其他学者先我而缀,今将余下的十六版描摹发表,以供同道们参考。一、缀合版摹本(见后)二、著录号及说明(1)A:《合集》37364(《掇·二》216,《续存·...  相似文献   

3.
中国甲骨学家、商史学家。河北省望都县人。1934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参加殷墟甲骨文字的发掘、整理。1940年后任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大学部教授,并先后任中文系主任及中国历史社会系主任。1947年起任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数授、教研室主任,兼暨南大学教授。1956年后任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片学术委员。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胡厚宣先生对商代卜龟来源、记事刻辞、四方风名、农业生产、宗法制度等有关甲骨学和商史作过精深研究。同时,还积极从事甲骨文的搜集著录工作,为甲骨文的流传作出了贡献。先后出版《甲骨学商史论丛》、《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甲骨续存》、《殷墟发掘》、《苏德美日所见甲骨集》等,并主编《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以及论文百余篇。自1950年代始,胡厚宣一直主持《甲骨文合集》的编纂工作,任总编辑,从材料的汇集到整理组织编排等都作出了贡献。他开创的分期、分类的甲骨著录编纂体例,为科学的甲骨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其著作《甲骨学商史论丛》,荣获教育部全国学术审议会议的科学发明奖;《甲骨文合集》,荣获吴玉章奖金历史学特等奖、第一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第一届全国古籍整理国书奖特别奖。  相似文献   

4.
《卜辞通纂》三七五、《甲骨文合集》一四二九五、《甲骨文合集》一四二九四等殷虚甲骨刻辞都是韵文(诗歌)。尹家城陶方鼎上的铭文也是韵文(诗歌),且其时代比殷虚甲骨刻辞尚早一两个世纪。据此,可将有文字实录的中国文学史上推数百年。  相似文献   

5.
子组卜辞缀合两例常耀华《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总计拼合不下两千余版,单《殷虚文字》甲、乙两编,就拼合了一千版以上”。在甲骨缀合复原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然而,甲骨拼合工作并没有做尽,近段研究子组卜辞,发现至少有两例还可拼合。第一例:《合集...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史语所购藏甲骨集》(以下简称《史语所》)释文的校读,共32条。笔者在通读该书并进行逐条释读的基础上,结合该书著录拓片、摹本、照片及现有成果,结合卜辞文例,核查释文里存在的漏释、误识等问题进行了一一纠正。在校对释文的过程中,校出9版与《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重片,并遥缀卜骨一版。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合集》第二册1182片,是有关商王室祖先世系的一片重要甲骨。这片甲骨是1937年3月当时史语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第二次发掘时出土的。原编号为2·0001,《殷墟文字甲编》失收,屈万里先生作《甲编》考释时方补入,编为该书图版第214号。因《甲编》失收,岛邦男未见到此片,故所著流传甚广的《殷墟卜辞综类》一书亦不可能录入,因而此片甲骨的内容,亦未引起治契者的注意。这片甲骨上共有5条卜辞,笔者曾在《殷墟甲骨文中的“河”》(收入《殷墟博物苑苑刊》创刊号)一文中,引录燎祭河、王亥、上甲用牲相同的内容,以说明河与王亥、上甲一样,是商人的祖先。其实在未引用的4辞中,有两辞更能说明河是商王的实在祖先,而不是自然神。现草此文以作为前论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1999年出版的《补编》存在着大量相重的著录片。这些重片比较突出地反映在《补编》自重及《补编》与《合集》著录相重这两方面。本文把《补编》中的有关重片划分为三大类 :一、《补编》中的一部分著录自相重复 ;二、《补编》的部分著录片与《合集》相重复 ;三、《补编》收录了一部分相对比《合集》著录更有利用价值的重片。其中前两类重片是《补编》不应收录的 ,应当酌情剔除。后一类重片可与《合集》著录片互补。另外本文还对有关重片的著录情况进行了订补。  相似文献   

9.
章秀霞 《殷都学刊》2009,30(4):18-21
<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一书所收录、刊布的是一批珍贵的殷墟甲骨资料,共3000余片.本文校出其中遗漏、标示有问题以及原书未专门涉及的重片136例,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曾被著录于<甲骨文合集>,但原书"重见表"中并未指出的著录重片(83例);二是原书"重见表"中标示有问题者(2例);三是北大"遗失甲骨拓本图版"中曾被著录于<甲骨文合集>者(共37例),以及该书中曾被著录于<甲骨文合集补编>中的著录片(14例).  相似文献   

10.
《合集》29719、《合集》16548、《合集》31626、《合集》31623、《合补》8814可以实缀,其中,《合集》31623、《合补》8814为新加缀。5片龟甲缀合后,将分藏于国内外5处的龟背甲拼合了起来,复原了左龟背甲中部偏左的一部分,明确了5片背甲分别在左龟背甲上的具体位置及其残断的原因,厘清了其上卜辞、卜兆及兆序之间的关系,纠正了以往将其中《合集》29719与《合补》8814两片之上"四月"释读为"三月"的错误,同时,为进一步研究何组龟背甲卜夕的卜法、文例、行款等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释文》求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航福 《中州学刊》2006,(2):251-254
1991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殷墟花园庄东一百米处发掘了一个甲骨坑,编号为花东H3。该坑中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仅有字甲骨就有689片。2003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该坑甲骨的整理成果、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以下简称《花东》),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花东》著录材料之珍贵以及著录体例之完备是学界有目共睹的。尽管该书在编纂方面有着很多优点,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不足与错误之处。譬如,前言第20页倒数第9行“H3卜辞的前辞包括以下17种形式”中“17”为“16”之误;第22页…  相似文献   

12.
《合集》32036是一版历组二类甲骨,上面的卜辞主要占卜的是战争胜利以后的献俘礼和郊迎仪节中的迎牲之礼,可以和《逸周书·世俘解》里面的一段记载大体对应,经过卜辞与文献的相互比较,我们知道卜辞中王迎羌的位置南门相当于宗门,献俘的先后顺序是示、俘、馘。  相似文献   

13.
论甲骨文字与结绳记事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甲骨文字与结绳记事之关系靳青万结绳记事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关于其内部运作形态,我已在拙著《中国古代编辑史论稿》中作过一些论述①。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又在中国的甲骨文字中找到了新的有关于它的痕迹。该文字中的(即“专、传”)四字,不仅与结...  相似文献   

14.
论伊尹的出身及其在汤伐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初的伊尹,在先秦古籍和甲骨卜辞中均有显赫的地位。《尚书·君》云: “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古本《竹书纪年》云:仲壬“命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尚书序》又说:沃丁“既葬伊尹于毫”等等,大概都是可靠的。在甲骨卜辞中称伊尹为“伊”(《京》3892)、“伊示”(《续存》下766)或“伊,(《粹》828),伊是其私名,尹是其官名,所以卜辞中又有所谓“多尹”。卜辞中又称伊尹为“黄尹”(《前》1·51·5)、“黄”(《乙》3037),亦即《诗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写作源于一条一期卜辞,即《合集》10116。我在原书评的512—513页讨论了该卜辞叙辞的正确干支日期应该是甲子。为便于分析,卜辞的释文采用宽式,既使用现代楷书字形,也使用甲骨字形。那条卜辞的释文(大致采用《类纂》530页第2栏的释文)隶定如下:“甲子卜争贞?..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中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成的六十甲子来纪日。有时 ,也单用天干来纪日 ,但很少单用地支纪日的 ,常玉芝《殷商历法研究》第一次对地支纪日的例句作出了详细分析 ,但该书还存在一定的遗漏。本文对《甲骨文合集》等 6种著录书中所收的 6 6 0 0 0多片甲骨刻辞作了穷尽性的调查 ,对地支纪日进行了一些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7.
王晖 《殷都学刊》2007,2(2):1-6
《合集》137正片中记载了武丁时期在郸城、■子、鬼(方)等地区与方国流行的传染性病疫情况,另外《合集》13887与《合集》17446片也有与流行性病疫有关的记载,说明其时商王是很关注流疫沴气的情况。这是我国最早所见的武丁时期有关病毒性传染流疫的记录。此片中"■"之"■"应读为"逢",并从字形、音义和用法对反映流疫的专用字"■(沴)"字作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8.
释“寤”     
殷墟甲骨文有字写作(甲骨照片见《甲骨文断代研究法的再检讨》附图2.4和《京人》Plate246。拓本见《京人》S.3099,又收入《合集》20966。摹本有二:一为《京人·本文篇》图109;一为严一萍先生所摹,见《甲骨文断代研究新例》附图11.37,以及《甲骨学》下册第七章“断代”图37),日本贝冢茂树先生和伊藤道治先生释为客字的异体,与宾字同义,殆作动词用。严一萍先生隶写为寤,无说;丁驌先生从之。  相似文献   

19.
第七讲 基本入门必读参考论著介绍 如上所述,甲骨文在历史学、考古学、古代科学技术史和语言文字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因此愈益为学术界所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集大成式的甲骨著录《甲骨文合集》和《小屯南地甲骨》等书的出版和西周甲骨的不断出土,在我国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甲骨热”。不少青年学生和有志于自学的年青人对这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有利于改变这门学科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状况。 甲骨文离今天较为古远,再加上一些青年朋友学习时不得要领,虽然花费了不小力气,但还是收效其微,常为不能入门径而苦恼。其实,学习甲骨文并不困难,但初学者  相似文献   

20.
《四川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所载《商周研究之批判》一文基本上突破了前人对甲骨学的研究成果,这是学术革命的信号弹,值得纪念.但文中有许多问题尚需继续研究和批判,本文仅择其有感者略陈拙见;以续学术革命之声气.一、卜辞内容并非“只卜问了祭祀”我将《商周研究之批判》一文简称为《批判》.《批判》一文认为“现在出土的甲骨,其内容只卜问了祭祀”,“甲骨前的干支,过去认为是卜问的日期,而我们认为应该是卜问的将举行的祭祀之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