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雍涛 《江汉论坛》2006,2(2):79-8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两种涵义:广义的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狭义的是指整个社会中的一个具体的发展领域——“社会建设”。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要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尽快确立合理、公平、共享的分配原则;必须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平等、坚持司法公正、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矛盾学说的启示是:“和谐”应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范畴;双赢互利应是协调矛盾的一种普遍形式;矛盾学说的主要任务应是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统一”。  相似文献   

2.
论全球化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宗豪 《河北学刊》2007,27(4):54-59
社会和谐是一个全球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全球化与全球社会现代化的相对一致和重合,促进了全球社会转型和社会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和谐社会构建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全球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平等与不公正矛盾突出,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造成了"社会关系紧张"。面对当今和谐建设中社会贫富分化、社会需求多元化、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化,而各级领导对社会认知的"经济化"和社会的"陌生化",以及社会管理弱化、社会整合的表面化现象,必须高度关注领导和领导集体普遍需求的能力,关注当今全球化时代提高领导管理社会、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具有累积性和延伸性,因而会引发复杂的社会矛盾。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公正所针对的主要是不能平等分配的资源或利益的分配问题,其中特别是财富的分配问题。“社会公正”作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人们评价社会是否和谐、是否合理的基本价值尺度,而且它直接关涉到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合作、社会稳定和社会效率。如果我们把“社会公正”理解为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那么合作、稳定和效率则是和谐社会所应达到的三个基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校园,重在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人是事与物,即社会和谐的灵魂。社会生活中处处存在矛盾,校生之间也莫能外,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就是要通过创设平等的人际环境,学会相互尊重,共同培育善意,将矛盾,将一切不和谐化解于善举之中。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是一个颇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其根本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开放、自由、民主、公平、平等、和谐的社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表现出不适应,致使社会管理必然要走向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管理模式。转变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是当务之急。社会管理创新,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工作,必须以正确的社会管理理念作为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6.
胡娟娟  王飞 《理论界》2013,(7):85-88
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的生态建设,过于强调城市小环境自身发展的高效、协调、可持续,即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甚至在某些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加剧或激化了社会矛盾,如循环经济体建设中引发的干群矛盾、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彰显的贫富矛盾、企业搬迁改造激化的城乡矛盾、住房建设暴露出的阶层矛盾等。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反映,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消除人与自然之间不平等的前提。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兼顾两点,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两个矛盾,积极思考、预防和化解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7.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管理是一个颇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自由、民主、公平、平等、和谐的社会,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本文属于一个框架性的研究,主要对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理念与目标、方向与路径、创新的基础与重点等基础性问题作一个的探索性的分析,以期成为总结与研究各地创新经验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矛盾,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化解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要始终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准确把握其同一性和斗争性,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把握社会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致力发展,统筹兼顾,扩大民主,调节利益,扩张矛盾的同一性,缩小矛盾的差异性,削除矛盾的对抗性,增强矛盾的和谐性,正确把握、协调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既给国家发展进步带来活力,也带来矛盾和问题。中国共产党应主动正视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而努力,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三个"最大限度"既是我们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更是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对当前社会变革中存在的社会矛盾和特点,如何理性认识社会变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妥善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措施与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古超贤 《南方论刊》2010,(9):75-75,82
和谐是美,和谐是诗,和谐是圆满,和谐是幸福。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公路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是推动公路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搞好安全生产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构建和谐公路事业是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个永恒的主题,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