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董必武从清末秀才经过民主主义革命的洗礼,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早期思想的转变经历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由封建礼教的叛逆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接受,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实践者到马克思主义者身份的转化,从组织上的入党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点群体。近年来,东北师范大学以把脉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成长规律、认知规律为基础,坚持一般培养和精英塑造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即时应对和长期教育相结合、传统阵地和现代阵地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培养相结合等原则,有力确保了培养对象全面性、培养动力持久性、培养实施全程性、培养载体实效性和培养环境的衔接性,形成了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可靠的思想渊源,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蔡和森、张伯简、范寿康、李达、毛泽东等对社会形态演变作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就理论贡献而言,他们在社会形态演变理论研究中分别起着奠基、推进、创新、深化、完善的作用。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形态演变理论的探讨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以唯物史观扬弃历史进化论;由理论的阐发转变为对现实的关照;由各类观点的争鸣趋于理论认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同时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史.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样的过程必然包含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就是为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赢得青年,并赢得未来的过程.王向阳同志的专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很好地研究了这方面的问题. 本书主要内容和特点是: 一、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围绕着接班人培养这一重大命题进行探究 自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以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对于接班人培养给予了接续关注.把推进革命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历来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是国家发展和青年成长的必然要求,只有认清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的必然性,准确把握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的具体路径,坚持其实施的基本原则,才能不断提升该工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的理论基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内容的理解决定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决定性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内容的理解和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对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1920年左右,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此时湖北也形成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汉俊是湖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军人物,董必武正是在李汉俊的引导下,从三民主义信徒转变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恽代英在救国实践中,也开始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以李汉俊、董必武、恽代英等为核心,湖北地区形成了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群体。李汉俊、董必武和恽代英的救国思路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及最终抉择,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他们的殊途同归说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形成,既反映了历史的造就,又是一个时代人们的探索和抉择。  相似文献   

8.
列宁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首先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广泛传播,其次是来自一些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对祖国前途和命运探索和选择的影响,同时也与列宁的良好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列宁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发展历程,为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否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逐步抛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政治任务;高校共青团应在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方面积极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机制,将高校团组织建设成团员学生的成长之家,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和水平,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塑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合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在思想引领、情感认同、文化传承、载体创新和沟通交流等五个方面下功夫,切实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对象应当是大学生,但主体力量应当是大学生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们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够承担起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作用.为此,我们应当从理论武装和实践砥砺两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生命之树常青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研究命题。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青年"化"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化"青年的统一,其精神实质就是永葆马克思主义的青春活力,让广大青年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共同要求和重要保证。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要以深入实施"青马工程"为着力点,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命题。前一个命题曾为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所拒斥;后一个命题曾为现实社会主义实践所忽视。这两种片面性都曾经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危害。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充分揭示了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命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关联性。不能谈人变色,但要区分人字使用的不同语境;要坚持以人为本,但要防止抽象人本主义的误读;人的全面发展并非以人为本的纯逻辑展开,必须科学地理解二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指明了方向 ,而能否重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又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关键问题。联系高校实际 ,对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战略意义以及在大学生中如何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课题作了认真思考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发展观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主题,发展与科学技术导向的关系问题也被提到意识日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们在这方面的探讨尤其具有代表性,他们的科学技术导向观好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加以合理导向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以作为现代艺术物质现实的技术发展特征为理论出发点,剖析潜存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与社会领域的政治意蕴,其理论主题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暗合但有思想的独特性。作者本雅明在散文化的结构体例中,传达出技术高度发展背景下艺术的革新意义及其潜在的政治批判主题,揭示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政治之间隐显交错的辩证关联。本雅明的理论主题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中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工程,是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当前各种新兴媒体的兴起、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凸显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对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带来了诸多挑战。新时期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重情感、抓信念;重层次、抓机制;重效应、抓榜样;重平台、抓载体。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 ,在创建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各关键时刻 ,都发扬了科学的批判精神 ;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功能 ,对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符号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理论方向。这一理论方向肇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经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泛化,从上层建筑领域延伸到经济基础领域,最终形成符号学马克思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