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末民初(1903-1920)的直隶商会是在清末新政国家与社会关系调整背景下成立的,以天津商会为首遍布直隶地区的新式商人组织网络。商会虽为保商而设,但在时代大潮影响下它们利用国家提供的政治活动空间积极参与政治,试图影响国家和地方的政治进程,因而也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自1903  相似文献   

2.
邢战国  张静 《理论界》2006,1(2):192-193
清末民众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持续开展和报刊杂志的纷纷涌现,为政治漫画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作为一种特殊的宣传工具和教育手段,政治漫画具有批判社会现实,教育民众和“唤醒”社会的独特作用,清末政治漫画在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烙印,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以实业教育的形式发展并由附设在洋务实业到逐渐独立设置;职业教育体系初步确立;职业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宣传、研究、试验、推广职业教育为职志的全国性教育机构正式成立;女子职业教育是这一时期的新生事物,发展较快。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在中国职业教育史上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相似文献   

4.
1907年7月成立的直隶农务总会,是我国近代成立最早的农会组织.它的诞生既是清末全国农业生产的衰微、实业救国人士的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吁请以及清延"新政"的实行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又是与该省"地瘠民贫"、"京畿重地"以及"新政权舆之地"有着直接的关系.直隶农务总会的基本特点是对申请入会者无任何限制;会员等级分类较为详细;会务经费主要依靠自己筹措等.该会主要开展了编辑农报、翻译农书;开办农业试验场、举行农产品评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展调查研究;受理调解民事纠纷等较为广泛的农事活动.其对于清末各地农会组织的广泛兴起、推动近代中国的农业改良步伐,具有前驱先行的作用.但由于其受到官府监督、绅商控制以及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对于推动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又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6.
曹振华 《理论界》2014,(1):114-116
近代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启现代化历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开启近代化,甲午战败证明其未达自强求富目标。戊戌变法是政治变革的尝试,新政立宪则是开启君主集权官僚制的帝国体系向现代民族国家政治体系转型的过程,也是以大清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向现代国际体系转型的过程。转型的动力源泉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扩张对清帝国造成剧烈冲击,促进各种变革力量产生。民族主义和立宪成为时代主流思潮,转化为从上至下的政治行动,驻外使节、地方督抚、士绅、新兴商人团体和新式知识分子等政治精英成为推动变革的力量。直隶作为京畿要地和通商口岸,现代化力量成长的较快,力主变革的直督袁世凯等政治精英在直隶推动新政,发展现代工商业,兴办报刊舆论,按司法独立等立宪理念试办审判厅,改革官制以建立现代行政体系,试办地方自治,筹设议会咨议局,开启现代国家建构的闸门。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时期,包括二三月份举行庙会的位伯镇、三四月份举行庙会的鄚州镇、五六月份举行庙会的辛集镇在内,直隶中部的同层次、同类型的若干市镇之间存在着商业联系。本文以晋商万聚恒等夏布庄为代表的专业商人,多地赶会的销售方式进行考察,发现其间的商业联系影响到了直隶若干市镇之间“交易圈”的形成。这种横向的联系表现为市镇庙会的交易时间相继、交易空间相近、交易主体相似,以及在大宗商品的流通、购销资金的调拨、商业信用的结算等方面的整体性。这种协同性和整体性反映出直隶商业的地方特色——“市镇交易圈”。并且在政治因素的干扰下,“市镇交易圈”及其庙会市场的交易习惯也凸显了其自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败后,清朝大批官绅为“救亡图存”赴日考察教育.在日本考察期间,他们积极地吸收西方和日本的教育思想,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主张建立完整新式教育体系,推广国民教育和提倡实业教育.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其教育思想仍带有急功近利和保守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杨涛 《兰州学刊》2011,(6):186-190
直隶赈抚局是清末直隶地区专门办理赈灾救济机关。袁世凯、杨士骧任直隶总督期间,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直隶赈抚局动员各方募集大批赈捐款,并将赈灾救济所需置于优先考虑位置。他们还通过赈抚局,积极办理工赈、水利、平粜、发放赈灾款项与物资等事宜,扶助福利事业,举办垦荒,对缓解清末直隶的各种灾害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直隶既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整个运动的高潮中心.直隶义和团运动始终与士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章对直隶士绅参加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在前期和高潮时期的表现、以及在义和团运动后期产生分化及分化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直隶士绅在义和团运动中应视为一支进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的改革。然而 ,清末新政却失败了 ,清王朝也在改革中寿终正寝。本文从腐败的角度出发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腐败是如何导致新政失败的。一、清廷一味坚持君主专制和皇族集权延误了新政破旧布新的时机 ;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削弱了中央政权的领导力 ;三、新政推行以来的贪污腐败制约了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审视清末中央政府的人事管理,有别于长期以来学界出于政治史的诉求而对该问题的涉及.以邮传部为例,在其所存在的五年多时间里,主要问题有四:一是以丞参为主体的中下层官员群体的膨胀,以至于人浮于事,机构难以简化,在今天看来,定岗问题即精简机构设置是人事管理的关键;二是汲引私人,这与私荐有关;三是内争纷繁,传统的派系区分难以涵盖整个全貌;四是专门人才的借调与考试.  相似文献   

13.
电力是重要的能源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梳理清末民国时期电力的发展轨迹,它是推动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具体而言,这时期电力保障所取得的成效日渐显著。一是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下,电力保障的制度化建设得以逐步完善。二是在电网建设上实现从区域分布不均衡逐渐朝趋于均衡、覆盖面更为广泛的方向发展。三是在经营格局上实现从外资主导向自主经营、从民营渐次向国营发展的转变。进而言之,探讨电力保障问题是从一个视角观察近代中国能源经济发展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直隶士绅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隶义和团运动之始终与士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章对19世纪末直隶士绅的状况,包括:构成、特点、心态等作了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探究19世纪末直隶社会结构及直隶士绅与义和团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清末裁驿问题是我国交通事业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对此,当时舆论争论纷纭,而直接关涉此中的主要是邮传部和陆军部,两大职能部门表面上的裁、存之争的背后,掩藏着的是利益驱动。在今天看来,清末裁驿的主要驱动力量来自于交通自身的发展需要,而相关部门的利益平衡则是制约裁驿进程的关键因素,我们从邮传部与陆军部的折冲中即可洞悉端倪。  相似文献   

16.
郭院林  焦霓 《兰州学刊》2011,(4):136-141
文章以《新疆图志》等史料为主,考察清末新疆外国寄居人口的分布及其来源,重点分析商人与传教士活动,指出这些现象反映出列强争夺势力范围以及蚕食新疆、掠夺资源的企图。  相似文献   

17.
18.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民国政府为稳定统治,安定人心,初期冀中地区仍用宣统三年颁行的官契,契税税率依旧;后来随政局渐定,遂推出新契纸即买契,这样虽简化了形式,但漏洞颇多,在规范税契手续的同时也显现了诸多不规范,税率名减实增,故民间土地买卖不税契者日多,白契日增。  相似文献   

19.
资产阶级革命派致力于清末新军的策反,他们的宣传活动具有明显的公开性特征.清政府对新军失控固然有江河日下的客观外在原因,不过,如此公开化的宣传革命之现状,其自身举措方面的失当之处亦十分突出:一是中央政府的无能;二是清政府心态过急;三是对清末新军的控制较为宽松;四是相对弱化了旗兵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论清末立宪派的议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立宪派将开国会作为核心的政治诉求 ,除了应对清廷的虚与委蛇和革命思潮的动机外 ,与他们议会万能的思想倾向密切相关。他们所追求的议会是英国式的议会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与清廷的冲突、对立和决裂。他们在议会性质、地位、效能、权力结构和实现方式等多方面的认知上超越了前人 ,将晚清的议会理论推到了最高水平。这一思想对清末的政治文化革新和政治变革影响良深。但由于立宪党人对西方议会价值功效和生成条件的误读 ,其议会政治的理想终成泡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