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凤莲 《东岳论丛》2004,25(2):191-19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容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在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 ,并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中华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局面的拓展而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领导党和人民对半个世纪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沿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等六条理论轨迹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个理论必定会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个总结了中国半个世纪建设和改革实践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弥足珍贵.我们要倍加珍惜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源头,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和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孕育萌芽、初步创立、逐步完善和发展成熟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熊述碧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兴衰安危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一方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并取得了伟大成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民族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肩负教育权利公平、助力贫困治理和实现全面同步小康等方面的使命,其发展牵动人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国内先后出现了"民族特色说""民族性补偿说"和"特色无所谓说"等理论探索,为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提供了理论养分。但检视"特色说"理论探索,也还存在研究碎片化、内容片面化以及观点主观化等问题,难以为民族地区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需要围绕"特色性"发展理念、"内生性"发展动力、"公平性"发展理性、"共生性"发展方式以及"跨越性"发展目标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基本出发点,以发展为中心,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切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当代中国人乃至以后几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站到新的历史起点。理论构想与实践基础、理想境界与现实国际环境、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三个错位”,成为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以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任务,坚持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根据,成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建设这样一个历史课题,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进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新进程,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民族问题理论主要包括 50年代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两个时期的内容。其基本思想是 ,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改革开放 ,加强民族地区发展 ,走共同繁荣和富裕的道路。民族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邓小平民族问题理论有其时代特色 :一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二是始终着眼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三是以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富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是,这一理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酝酿、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承担着阶段工作总结和未来战略规划的使命,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总结和确立党的指导思想。自1956年中共八大以来至十七大,党的历次党代会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0.
民族英才人物是民族的杰出代表,可分为传说中的文化英雄和“现实中”的杰出人物。前者包括上古神话和后世“神化”的人物,后者主要指历代的王侯将相和政治家、被世代尊崇的圣贤以及来自民间的杰出代表,这些人都在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2015,(11)
当前学界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政策解读和外交实践而展开,相对而言缺乏学理层面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考察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史,试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进行理论构建。这一理论构建的要旨在于它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和制度基础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之上,基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践,分析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内涵。最后指出,只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能破解国强必霸的历史宿命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其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指导纲领是"三个代表”思想,核心是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依法解决民族问题,根本是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指出只有实现全国各民族共同富裕,才能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认真研读和阐释陕西师范大学阎树群教授撰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为基础,认为书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命题,科学阐发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思想渊源的论断,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的互动关系。对我们深入研究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问题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展取向的民族认同理论认为,3 ~ 12岁儿童的民族认同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着里程碑式的关键事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国外的相关研究采用“娃娃研究范式”及其变式等研究方法,深入考察了儿童民族认同发展过程中的意识、自我认同和态度等三个核心要素.这一理论及其研究范式对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的民族认同研究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并不排斥跨越发展,西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正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本文以青海发展为线,探讨西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利弊条件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进行了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和改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30年的改革实践和创新探索中,从根本上实践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和必要基础,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断走向更高层面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印尼政府的华人政策与华人参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东南学术》2003,(2):87-94
本文拟从印尼历届政府华侨华人政策的演变、印尼华人参政议政态度的转变 ,对二战后印尼华人社会地位的变迁这一问题从宪法角度、从民族学角度、从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层面进行初步的探讨。战后至苏哈托统治时期 ,印度尼西亚政府对华人普遍采取了强制同化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歧视政策 ,因而华人少数民族和当地主体民族的矛盾表现得比较突出 ,华人在各方面遭受不平等待遇。苏哈托下台后 ,以瓦希德和梅加瓦蒂为首的两届新政府逐步地撤消了针对华人的一些歧视性政策。然而这一切刚刚开始 ,印度尼西亚华人要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民族问题理论与中国西部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民族问题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民族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中国西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中国稳定发展联系密切,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是我党的一项根本性政策。  相似文献   

19.
能否探索发现一条适合国情特点的城镇化道路,对于稳步推进城镇化,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乡关系是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集约、和谐、健康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建议以城乡统筹为主线,建立完善多元驱动的城镇化动力机制和调节机制,以人为本开展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的政策设计,这样有助于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对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百年探索的时代课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第一次对它做了系统的回答。这一探索和回答的过程,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它启示我们,理论创新必须要做到坚持原则、面对时代、尊重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