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海岸,广东省的中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三角洲之一,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平原。这里,历来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活动,发展亚热带作物和轻工业的重要基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之一。因此,正确制定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战略,加速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和建设,不仅是关系到广东经济起飞的重大事件,而且,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突出的是以“三来一补”企业、合资合作企业或其它创汇型企业为代表的外向型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成为国内乡镇企业出口创汇最多的地区.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它与香港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本文试图通过总结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对乡镇企业发展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找出薄弱环节,探讨今后乡镇企业与香港经济联系合作的基础、合作的领域、合作的形式、合作的前景等.  相似文献   

3.
<正> 明清时期是广东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阶段,珠江三角洲的全面开发使广东经济走向全国的先进行列,在农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之上,广东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勃兴.在清前期,广东手工业生产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它对广东近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一时期的广东手工业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外向型乡镇企业的基本格局已初步形成,然而,就产业结构来看,它存在脆弱的一面;其出口行业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市场的制约,并且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在90年代新的内外经济环境下,有必要思考珠江三角洲外向型乡镇企业向更高层次跃迁的道路。一、对广东乡镇企业地位的基本认识在农村改革之初,广东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改变农村贫困状况等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锦 《兰州学刊》2005,52(6):116-117,7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其整体竞争力不强,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城市的要求,珠江三角洲必须大力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通过制度创新推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 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的崛起和改革开放的发展,给这块近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变.其中,居于文化核心的价值观的嬗变,尤为令人注目.一、珠江三角洲价值观嬗变的基本根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说过:“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0页)珠江三角洲价值观的嬗变,只不过是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历史变迁的反映,是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崛起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的崛起为价值观的嬗变创造了现实的基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正> 珠港澳(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的工业合作已历经十个年头,一个新的十年——九十年代已经来临.笔者拟在本文中对珠港澳工业合作的问题、前景,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十年来珠港澳工业合作之特点八十年代的珠港澳工业合作,应该说,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在不同层次上依次传递的必然结果.号称国际制造业中心的香港(最近与新加坡均被列入高收入地区)最先感受到了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自七十年代开始的产业结构调整浪潮的冲击.恰值此时,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珠江三角洲(包括特区、中心城市)以其地利之优势,  相似文献   

8.
明清珠江三角洲农业商业化与墟市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农村墟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探测器.它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商品化程度、交通条件和人口密度等因素.明中叶以降,珠江三角洲的农村墟市所呈现的繁荣景象,显然同这些因素有着密切的连系,其中同农业商品化及以此为起因而引起的与农业相关的其他生产部门的相应变化的关系尤为重大.本文拟就农业的商业化与墟市的发展作一些叙述和分析,力图说明在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结构的变迁过程中农村墟市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都大大高于亚洲“四小龙”在六七十年代起飞时期的经济增长率、被称为“南粤四小虎”的顺德、东莞、南海、中山四市县,1991年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与改革前相比,翻了三到四番.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成就,更是举世嘱目.在珠江三角洲,规模宏伟,具有80年代水平的亿字号企业星罗棋布,数百种国优部优产品不仅遍布全国,而且不断占领国际市场.在这里,城市和乡城的界限已经模糊,每隔几十公里就有一座繁华、漂亮的城镇,到处是一幢幢用彩釉砖和琉璃瓦盖的别墅式农民住宅楼,在南海县,农民户均存款超过2万元,这还不包括农民手中的流动资金.  相似文献   

10.
<正> 珠江三角洲是东江、西江、北江三江汇合的冲积平原.其范围包括九市二十个县.珠江三角洲具有发展商品经济的特殊优势.第一,自然条件优越.它属南亚热带,年平均温度22℃,年平均雨量1,600MM,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含有机质3%左右,地势平坦,适于机耕;具有发展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优越条件.第二,水陆交通方便.境内河网纵横,水运发达,而且广深铁路与京广铁路在广州相接,与国内主要大城市联系密切.广州机场可与国内21个省、市通航,国际班机可通马尼拉、曼谷和悉尼.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南方沿海的大城市广州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历史和地理自然形成的经济联系为基础,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这样将有利于我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的各种优势,实现城乡结合,内外交流,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我省和我国发展经济的战略决策之一,这一点已经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了。但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结构应该是什么类型?它的经济体制应该采取什么模式?这两个具有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还不是完全认识一致的。本文准备对此谈一点初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当前产业结构面对的矛盾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到工业主导型的转变,初步建立起工业——农业型经济.产业结构上的质变有力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腾飞,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同时也该看到该地区产业结构目前又面临许多新的矛盾.首先,加工工业迅猛发展与原材料、电力工业滞后的矛盾.因为,珠江三角洲近十多年来超前发展的恰好是加工工业,而先行部门如原材料、电力工业则明显滞后,其中基础材料如原材料等正是该地区的资源劣势.其次,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矛盾.珠江三角洲在近十多年产业结构的变动中,其新兴产业主要是消费品加工业,它们在原材料、零部件和生产设备等方面的要求均与珠江三角洲原有的传统产  相似文献   

13.
要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向大商品经济转化,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农业高新技术化,加快高氟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以谋求高科技农业在国内外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对此,我们提出如下设想:一、总体思幻考虑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高科技农业思路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能就珠江三角洲地区谈珠江三角洲地区,而应该积极地把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放在全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考虑,放到整个广东的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中去考虑。据此,我们认为:90年代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高科技农业的总体目标是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主动地把珠江三角洲…  相似文献   

14.
<正> 实行开放政策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蓬勃发展。从1979年到1984年的六年间,珠江三角洲十六个县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128.1%,平均每年增长14.7%,高于全省平均每年增长10.2%的速度。其中农业平均每年增长12%,也高于全省每年平均增长8.5%的速度,1985年又增12.4%。珠江三角洲经济之所以迅速发展,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而农业经营形式的改革和发展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珠江三角洲大多数县市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比较迟的。1980年,当包产到户在全国已风起云涌时,这些县市还在试点;1981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已显示它的巨大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和评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珠江三角洲文化发展?如何把握开放改革条件下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当前文化工作面临什么任务?这些都是关系到广东文化工作宏观战略决策的重大问题一、开放改革中的珠江三角洲文化新潮开放与改革不仅解放了经济生产力,引发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解放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经济——技术模式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看,实际是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生产力布局的问题。珠江三角洲是我省工农业生产基础较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个经济区。全区(指大三角)1985年总面积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总人口1800多万人,占全省人口的29%,非农业人口500万人,占全省非农业人口的47%,工农业生产总值410多亿元,约占全省的60%,工业总产值约320亿元,占全省的70%,财政收入49亿多元,约占全省的71%。这说明,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在全省经济增长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唯其如此,所以研究珠江三角洲经济增长的规律,探讨珠江三角洲经济——技术模式,对于认识全省空间经济的合理布局,促进全省经济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有研究者指出,岭南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其形成当在清代.但由于资源、地形、河流等因素的不同,加之社会文化风俗各异,各地区的联系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因此,岭南经济区域内又形成了若干个各有特点的经济区.在广东已大体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粤东、粤北、粤西和海南岛五个经济区.近几年来,清代珠江三角洲区已得到中外经济史家的高度重视,有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作为珠江三角洲毗邻区域的粤北区尚少有人论及.本文试图对清代粤北经济区域作些述评,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一、京津冀面临联合与发展的难得机遇 目前,从国际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来看,世界经济中心正从欧洲向亚太地区转移,特别是向东北亚地区转移。从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来看,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由南向北,由珠江三角洲滚动发展到长江三角洲,现在正向环渤海地区滚动发展。环渤海地区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和国内新的经济增长点移动的汇合部。环渤海地区面临着联合起来加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京津冀3省市面临着共同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十三大以来,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着整个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经济加入国际大循环.意味着中国经济特区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走向世界.深圳作为我国开放前沿中层次最高、发展最快的经济特区之一,在新的形势下,无疑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战略转变.——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大规模加入国际大循环,中国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的范围和数量日趋增大.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后,我国接着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还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带及两个半岛.特别是中央决定建立海南省,并将之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之后,国家对深圳的某些优惠政策已不再为深圳所特有了,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使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体系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国际分工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广东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分工体系正发生着以下演变:制造业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正逐步脱离珠三角的分工体系而向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转移,整个制造业正在向中游和下游环节集中和靠拢;而中、下游环节又朝着纵深方向不断精细化,并在此基础上发生产业分解与扩散,从而衍生出更多的专业化部门。珠三角制造业分工体系的演进过程中,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直接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分工体系向纵深方向演进,而后者的不断深化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珠三角的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