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气候变化对宋夏战事的影响述论》一文中的不足,本文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讨论了气候变化与宋夏战事的关系。第一,探讨了短期气象活动对宋夏战事的影响。第二,分析了战争强度大小与气候变动的关系。第三,在重建北宋和西夏各自的气温序列与水旱指数的基础上,探讨了宋夏两国各自的气候变动与两国之间战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传世文献的记载为基本线索,结合新疆、敦煌及内蒙古黑水城等地的考古资料,分析了西夏与回鹘阃的贸易关系,认为在北宋时期,由于受宋夏矛盾的制约,西夏与回鹘的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到了南宋时期,宋夏矛盾消亡,西夏推行了多项优惠的贸易政策,加之天盛年问国力的强盛,西夏与回鹘问的商业贸易和贡使贸易显现出繁荣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宋哲宗元■时期对西夏的政策李华瑞宋哲宗元时期的对西夏政策,是北宋对夏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往的宋夏关系研究中往往因着重论述神宗至徽宗时期的积极开拓而被忽略或一笔带过,而缺乏专门的探讨,本文拟对元时期对西夏政策的转变、形成和失败作一细致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唐以后,中国北方主要由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而辽宋夏金元时期最终完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一体化的历史进程。这是中国民族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此史学界的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等层面上,而在文化层面上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本文拟从文化交融与变迁的角度,尤其着重从士人人格与心态的变迁,对多民族国家一体化历史进程的巨大作用,进行剖析,以就正于方家。一、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北方的文化交融与变迁长城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历史地理、经济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分界线,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遗址三百余处,分布于辽宁西…  相似文献   

5.
郑琪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3):107-109
中国和越南自古以来关系密切。但自五代时期越南获得独立后,两国之间的战事不断增加,尤以两宋时期为甚。中越战争大体分为维护宗主权的战争、越南对宋朝的侵略战争和宋朝的自卫战争三种。探讨两宋时期中越之间战事的主要特征以及性质,对我们研究、理解国际形势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文西夏图志在宋夏战事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宋朝君臣可以凭借图志提供的资料来了解自己对手的情况 ,以决定在御夏战争中采取怎样的策略 ,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 ,以期在对夏交战中占据主动 ,力争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7.
西夏归明人即指投归北宋的西夏政权统辖下的人口。作为削弱西夏的一种手段,北宋政府不仅在宋夏矛盾激化时大肆招诱夏人,而且在宋夏关系友好时期也暗中接纳归附夏人。招抚归明人的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夏,但却加重了北宋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试论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主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按其阶段性特征,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都有一个主要矛盾在起作用,依次是宋辽矛盾、宋夏矛盾和夏金矛盾。  相似文献   

9.
文献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继捧率族人入朝,自动献出了银、夏、绥、宥四州八县之地。接着,继迁反宋,宋夏交恶,揭开了宋夏关系新的一页。但是,继捧为何要入朝呢?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继迁与宋作战的性质以及宋夏关系的实质。史学界一般的看法是:李继捧以弟承袭李继筠职务,不孚众望,引起了党项统治阶层内部的不满,而继捧又不能解决这一矛盾,于是入朝献地。阅读有关史籍,我觉得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0.
历经百余年的宋夏战争深刻影响着北宋社会的政治气候、文化思潮、文学风貌,以及士人的人格精神状态。宋夏战争激发了北宋文人的忧患意识与革新精神,但战争的失利,以及主战与主和之激烈论争所引发的严酷党争,使得北宋文人透显出浓重的"倦客"情怀,并转化为沉郁感伤、敏感幽婉的创作心理,最5 4终流露于他们的诗词创作中。通过揭示宋夏战争与北宋文人"倦客"情怀之间的有机联系,不仅可以深入发掘北宋文人士大夫的多重人格心理,同时也可窥见民族关系格局对时代精神以及文学风貌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余靖,宋朝著名的谏官、政治家、外交家,他的一生以“风采清华”著称于世,以刚正直言而位列当时“四谏”之一,他身处多事之秋,心系国家安危,逢时有事,他便奔走于南北,可谓功在史官,名在夷狄,有声甚远。本文选取了庆历年间宋夏和议事件,通过叙述余靖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以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出使辽,从容坐于帐中辩言,往复数十次,最终说服辽同意宋夏和议,为宋朝带回了准确的情报信息,为推进宋夏和议的持续进行及维护宋的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北宋前期赵宋笼络西北远蕃牵制夏州李氏政权这一问题多有研究,主要形成了“联蕃制夏”说、“以夷制夷”说两种观点。本文认为赵宋士人虽有主张联蕃制夏,但不占多数,宋人在华夷观念的影响下大量表达的是“以夷制夷”的思想。从史实来看,赵宋在真宗咸平、景德年间和仁宗康定、庆历年间实行“以夷制夷”的主观愿望比较强烈,举措较多,且景德三年之后以持重御边为主流。赵宋对西北远蕃政策的变化与调整,与宋夏矛盾的紧张与缓和息息相关,也与宋太宗晚年形成的对外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神话英雄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书中的鲧并非上古神话中英雄的鲧。鲧和他的夏民族发祥于河南嵩山及其以西的地方,鲧既是神话中夏民族的远古先祖,又是当时功绩卓著的治水英雄,在部族的斗争中被杀。后来鲧神话被历史化,鲧也变成了一个叛臣。  相似文献   

14.
帖子词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文体,主要用于立春和端午两个节日.夏竦的帖子词包含着较为浓厚的人文气息与民俗风味,抒发自身情感的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尚与文化习俗等诸方面情况,从中能够对宋代的民俗风情有所了解.夏竦的帖子词不仅数量多,并且有一定的艺术特色,秀丽可观.夏竦在宋初帖子词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具有开创、开拓之功,更对帖子词的发展和成熟有重要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真宗和仁宗时期,为对抗西夏,北宋政府竭力经营甘青吐蕃诸部。与恩信稳边、“联蕃制夏”的边地民族基本政策相适应,在法律上,北宋制定了许多针对甘青蕃部诸族的民族法律法规,内容涉及行政、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试就此问题及其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中所起的历史作用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公元11世纪三四十年代,为配合正面战场的攻守,宋夏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情报战。情报战的形式主要有派遣间谍、招降纳叛、兵不厌诈、离间策反和反间谍。庆历元年下半年以前,西夏在情报战中居主导地位,处于攻势,而宋朝则处于被动地位。情报战的胜负优劣,直接影响了正面战场的胜败和宋夏关系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自明代中叶以后,西夏文字几乎无人使用,世人极少知道历史上曾有过这种特殊的文字。19世纪初,清代学者张澍首次揭示了西夏文字在历史上的存在。其后,对西夏文字解读至为重要的文献《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出世,使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方面的成绩颇为显著。20世纪80年代进入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成果颇丰,著作递增,水平超前。本文综合学界研究成果,拟就西夏语言文字结构、语法特点及其史料价值等作出简要评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宋时期城市的繁盛,素为研究者注目。从体育的角度去看,其体育的发达也堪称是中古代城市之冠。本文从商品经济与体育市场化的关系入手,展示了宋代市民体育娱乐活动的市场形态与商业化经营。体育娱乐市场的新兴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阶段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金融发展的支持。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本文以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欠发达民族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对象,运用1990—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对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相关回归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大,并且这种影响是最为明显的。同时,金融参与率和产业结构自身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荔枝种植在元宋时期经久不衰,区域较唐代有所扩大。宋代经历了中国气候史上一次重要变迁,荔枝种植因此受到影响:西南地区的种植区域有所南移,东南地区的种植区域则整体移向东南沿海与珠三角地区,北方的荔枝种植最终消失。元代的荔枝种植地区范围较宋代有所缩小。从种植区域的变化可了解气候变迁对荔枝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