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清明寄语     
清明节,一年一度。跟随春天的脚步,你又如期而至,带着几分凝重,几分肃穆。此时此刻,不管家居何方,身在何处,只要是炎黄子孙,都忘不了清明节呀,忘不了清明去扫墓。清明是精神家园,清明是心灵支柱。在黄帝陵,祭祀典礼盛大,万众虔诚顶礼,拜轩辕,  相似文献   

2.
三副绝对     
《老友》2002,(10)
1.民国初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一次回乡扫墓,即兴口占一联:清朝坟,明朝坟,清明往祭清明坟,坟前焚钱。后来此联登报求对。并许诺,谁能对出下联,可以得到一个县官头衔。可是一直无人续对。  相似文献   

3.
对父母祖先的祭祀并不随着埋葬和守制的完成而结束,扫墓便是丧葬礼仪活动的延续.从元杂剧可以看出,清明时节祭祖扫墓主要是为了追念祖先以尽岁时之敬,同时随着冰消雪化春暖花开有必要探视祖先坟墓,除草整树添土补坟,上供祭拜挂纸烧钱,纸马祭祀也很普遍.除清明上坟祭祖外,也有冬月上坟祭奠亡人、死者忌日致祭的习俗,还有以"血食"、"神羊"祭祀鬼神之俗.这说明中国人以孝道为中心的血亲观念通过扫墓活动深深地内化为一代代中国人的道德意识、行为和习惯,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事死如事生".  相似文献   

4.
又到四月清明。清明,风和日丽,百草萌发,万木争春,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古今文人墨客见景生情,吟诗作词,留下不可计数的佳作名篇,读来韵味无穷。在众多的佳作名篇中,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是脍炙人口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语言隽秀,情景交融,深入浅出,令人身临其境,堪称千古绝唱。清明,是人们缅怀先人进行祭扫活动的时节。描写古代清明扫墓的诗词自然比较多,也不乏名篇佳  相似文献   

5.
易明 《北京纪事》2016,(6):82-84
世事无常,今年从清明到立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纠结".清明回乡,古人要做三件事,寒食、踏青、扫墓.在福建连江这个小县,这时节有几种小吃特别火,比如常见的烧饼,地方上叫"光饼",是戚继光打倭寇时的军粮.路边的推车上支个烤炉,从早到晚手脚不停,比平常要多做五六百个,忙到半夜收工.因为人们扫墓要用到这烧饼,下山以后这饼夹一块红糟糟过的熟猪肉,是甚好的寒食.  相似文献   

6.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清明既有为先祖扫墓添坟的庄重肃穆,又充满了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富有传统特色的节日。今年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二个年头,在这个小长假里,人们在祭奠祖先、缅怀先人后,趁着小长假出门购物、踏青游玩。经济危机似乎并未影响到这个流传了2500多年的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7.
清明祭祖     
今年是文正公诞生两百周年,因此今年的清明祭祖便具有特殊的意义。双峰县委和故居管理处考虑到这百年一遇的难得机会,特邀我们亲属同去坪塘扫墓。上午九点多,宪华父女开车来接,半途又接上宪芳,一同赴坪塘,曾樾从北京远道而来,我们五人,就是参加扫墓的亲属代表。论血缘关系,我和宪华、宪芳,是文正公的第五  相似文献   

8.
小一 《山西老年》2012,(4):48-48
清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墦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时间是在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我国的清明节除了禁火、扫墓等风俗,还有荡秋千、踏青、打马球、插柳、蹴鞠等一系列非常有趣的风俗活动。临淄清明节的风俗习惯除了扫墓以外,还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即蹴鞠及吃鸡蛋。文章将对清明各种习俗进行简要梳理、概括及分析。  相似文献   

10.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今年4月4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清明节。清明源于夏代,原意平治。秦汉列为节气。魏晋后成为民间节日。清明自古有寒食、插柳、扫墓、踏青、斗鸡、蹴鞠、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风俗。插杨戴柳唐宋盛行。原意为“顺阳气”,民间用以招介之推母子亡魂。《永嘉县志》载,清明插柳于门,绾柳作圈缀花于其中,置小儿头上。昆明也有“清明插柳于门,儿童亦以柳为冠”的记载。宋伯仁《清明插柳》诗:“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据说唐末黄巢发动农民大起义时,规定了“戴柳”为号,取意“生机勃发”。此后,清明日…  相似文献   

11.
如潮的清明扫墓大军背后。是日渐火爆的墓地市场。在浙江省杭州市的龙居寺陵园,最贵的墓地价格已经超过了每平方米1万元。另外有不少外地人抢滩“风水宝地”杭州的墓地。墓穴存量目前普遍不足。特别是杭州市主城区范围内的墓穴,已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2.
烈士墓前     
崔莹 《新少年》2011,(4):28-28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每当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来的时候,我总不禁想起这句诗。今年的清明节又到了,我们五年级同学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县政府倡导的“缅怀先烈”清明扫墓活动,纪念为解放我们这块土地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烈们。  相似文献   

13.
清明节诗话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因大都在农历三月,故古时又称其为“三月节”。清明节始于周朝,但它成为扫墓祭祀的节日,据说与介子推有关。清明节前一天,古时要禁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节”。古代清明节除了到郊外祭祀先人外,文人踏青的风气也极盛行。历代文人墨客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最著名的当推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词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新天地》2007,(7)
2007年清明,我们又赶回老家,为母亲扫墓。父亲提出,他要跟我们一起参加祭祀活动,他想跟母亲说说话。父亲一边流泪一边"啊啊"地"说"。母亲已经不在了,父亲的话,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全部听懂,但这一次,父亲"说"的,我们全都听懂了,而且听得泪光闪闪——  相似文献   

15.
清明将至,细雨霏霏,我来上海,为故去的亲人上坟扫墓。我来上海多少次了?不记得了。因是喝长江水长大的,长江沿岸的城市,都有稔知感。尤其是上海,有骨肉至亲生活在这里,从小到大,来来往往,积累起来,也是许多个日子了,仿佛上海,也就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了。  相似文献   

16.
又见桐籽花     
清明前夕,八个姐妹兄弟回老家为先人扫墓。从奉节县城坐车出发,在一座煤矿的山顶上,远处几棵开大白花的绿树吸住了我的眼球。“那是什么花?”“桐籽花。”表弟答道。我一阵惊喜,便请司机把车开近再停下来。过去,奉节有三宝:桐油、皮革、猪鬃毛。解放前,这里交通闭塞,民风纯朴,物产丰富。以我家为例,距  相似文献   

17.
辛雨 《社区》2009,(12):54-55
在清明,当夹在一人家子人当中、伴随着众多的扫墓者一起在同一时间浩浩荡荡地涌进平时安静的墓地时,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无所适从的感觉。面对逝去的亲人,心里有感伤和怀念,可该怎么说、怎么做呢?不好意思哭,又不好意思哭得太过……而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也会让我们的心海多少起了一些波澜。  相似文献   

18.
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宋人康节先生《春游吟》诗日:“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由此可见这个节日在古代的重要地位了。寒食节在清明前三日,上古旧俗;节日期间禁火、冷食,故又名冷节。自魏晋以来,这个节日的前一天,人们都用米粉蒸枣糕,用面蒸枣饼,插上柳枝,放在门楣之上,呼为“子推燕”。在节日这一天,人们纷纷出城上冢扫墓。寒食上冢和清明不同,民间风俗,“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冥帛于空中,谓之‘擘钱’。”节日里还有不少游乐活动,如蹴鞠(踢足球、打马球),荡秋千,斗鸡卵等,直到明清时仍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在清明,当夹在一大家子人当中、伴随着众多的扫墓者一起在同一时间浩浩荡荡地涌进平时安静的墓地时,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无所适从的感觉。面对逝去的亲人,心里有感伤和怀念,可该怎么说、怎么做呢?不好意思哭,又不好意思哭得太过……而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也会让我们的心海多少起了一些波澜。平时本来忌讳谈起的一个事情——死亡,突然以这样一种规模化的形式一下子出现在眼前,感觉确实有些怪怪的。也许,这还是因为我们对于死亡这个话题始终没有脱敏的缘故。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和社会各界通过清明节到黄帝陵扫墓、祭祀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仪式,对于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提振民族自信心、凝聚抗日救亡力量,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作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主持的连续9次清明祭祀活动中,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仅参加3次,其身份为“从祭”“陪祭”,国统区官方新闻只字不提。文化仪式的背后,是国共两党政治分歧的严重撕裂与政党属性的巨大差异。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没有妥善化解分歧,消除差异;而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求同存异,善于在把握大势大局中求生存,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