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晨新作《睡豚,醒来》精心设置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别出心裁的叙述者"泽泽"——"精卫号"的智能控制电脑,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使小说极具可读性.小说借助睡豚形象,将当代各种人与自然关系理念(包括生态/环境伦理观)淋漓展现,表达了作者对种际关系、生态伦理的关切与思考.凌晨的叙事饱含诗意,有一种怀旧情调,展现了女性写作的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2.
<正> 真切细微的心理描写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特色.他的小说不追求人物外在行为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性与完整性,而注意刻划人物内在心灵的特征,表现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心理描写的深化、外化和虚化是他的小说在心理描写技巧上的突出特点.所谓心理描写的深化,是指把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化到人物意识活动的领域,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显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意识冲突.所谓心理描写的外化,即描写心理活动在外在事物上的反射,通过人物外在言  相似文献   

3.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指出了他们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这一全新的角度阐释了主人公艾米丽与当时社会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及其成因,并深入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擅长剖析人物内心,他的小说被看成是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小说。在其著名短篇小说《好小伙布朗》中,人物的刻画与描写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小说情节发展中体现出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和协调表现出了霍桑对人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从晚清到五四,伴随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以及现代作家对环境描写的提倡,自然描写作为现代小说重要的理论要素被提到写作与批评的日程上来,这种追求显著地改变了现代小说的审美特征.总括起来,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人物塑造、情感氛围、叙事特征形成了重要的美学关联.  相似文献   

6.
当代战争小说表现战争生活中人与人的冲突主要是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以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是其原则,个别作品虽有出入但从未丧失民族的底线,这是由民族观念所决定的。革命战争小说和南线战争小说处理革命、国家与个人三者利益时,虽也遵循上述普遍原则,但已开始思考其悲剧性内涵。这是战争小说表现这类冲突的新质,预示出战争小说的新趋向。在处理方式上,"联系比衬"与"人物聚焦"是20世纪80年代后战争小说处理战争环境下人与人冲突的两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刘庆邦的小说在诸多方面受到沈从文的影响.从人物心里描写的角度来看,两人都擅长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摹而很少采用外貌描写,都通过意识冲突、梦境、人物言行、景物衬托等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但沈从文往往有着深层人生哲理意味的追求,刘庆邦的心理描写则仅仅停留于生命状态的展示.刘庆邦还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了茨威格心理解析法的影响,这又使他区别于沈从文而形成自己心理描写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小说中的环境是指小说中主要人物成长、活动和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场所。环境一般包括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作品内容所展示的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小环境指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环境描写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的主人公必定在这特定的环境里活动,必须与社会、时代、历史发生一定的联系。环境描写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性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中出现的"一僧一佛一神仙"人物形象组合,也称"超情节人物"。超情节人物形象的设定,与小说中涉及到的宗教描写有关,显然具有儒道交融的历史背景及现实基础;超情节人物的描写具有相当的叙事功能作用,这体现在叙事主题能传递果报思想和完善小说结构上。这种超情节人物设置对明清小说作品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中关于酒的描写 ,已经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和精神的层面 ,促使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物命运的转变 ,加剧了小说中的矛盾与冲突 ,推动故事情节朝着紧张、曲折的方向发展 ,并促使故事情节波澜横生。另外 ,还深化了小说的社会内涵 ,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1.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在明清小说中,尤其是几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巨著中,作者通过悲剧冲突的描写和悲剧成因的揭示,突出表现了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进而达到批判黑暗社会现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老舍先生不但创作了诸多小说精品,而且在文学阅读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深厚的小说理论素养。本文结合老舍先生的创作实际主要从生命体验、人物塑造、景物和环境描写、语言艺术四个方面来考察老舍先生的小说美学思想,以期呈现老舍对小说创作的深刻认识与高度成就。作家怀着伟大的同情来观察和体认生命,以个性化的语言与活动的肖像描写来塑造"立"得起来的人物,极具"感诉力"的、与人物和故事好似天然长在一起的景物、环境描写鲜活、简劲、悦耳,具有天姿、天趣之美的白话语言,这些都是老舍小说美学思想中特别富于启示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氛围性(意境性)特点,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她小说中的意象描写不只是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机械复制和真实性的描绘与捕捉上,重要的是饱含着某种丰富的象外之象和言外之义的审美象征意蕴。细读张爱玲的小说,不难发现这种意象化的呈现艺术主要表现在小说的景物、人物和环境描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谈小说教学     
小说是一种叙述性的文学形式,它以刻划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多数文学作品,或者可以没有人物,或者可以没有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5.
话本小说《八洞天》成书于清顺治年间,卷一《补南陔》以小说家之言描写了狄青平定侬智高的相关事迹。将小说与历史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后可知,小说所述有关侬智高起事时间、时限、人物职官等基本忠实于史;同时还用"依史以演义"的创作手段,敷演人物故事情节,使小说具有传奇色彩;并且虚构人物,捏合情节,服务于小说的创作与宗旨。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作为一部描摹唐僧师徒众人远赴异邦的行走过程的游历小说,其中存在着大量涉及殊方绝域的故事情节。揆诸实际可以发现,作者在描写异域之时主要采用了两种创作手法:一方面,《西游记》在描写异域时运用了"化旧为新"之法,让久居故地的原住民与突兀而来的游历者分别来观察对方的新奇之处,从而将熟悉的环境与人物陌生化,为书中的人物以及书外的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体验;另一方面,《西游记》在描写异域时又时常采用"借此言彼"之法,将取经五众以及大唐皇朝作为塑造他界人物与异域环境的基本标准与尺度,这又淡化了"化旧为新"的手法所带来的惊奇之感。小说在处理异域情节时的两类创作手法虽有高下之异,却又有本质上的共通之处;不同于那些借助异邦漫游以反思自我、带有一定现代性的游历小说,《西游记》中这种瑕瑜互见的旅行情节体现了作为"天朝上国"臣民的作者自身对"蕞尔蛮夷"这样不熟悉的"非家环境"的好奇而拒绝的复杂态度,展露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游历结构应当具有的审美定式。  相似文献   

17.
《色·戒》是张爱玲后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以冷峻的文笔和出色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乱世中复杂的人性和情与欲的冲突。在风云动荡的大时代里,张爱玲依旧给自己的人物留下了人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传统性主要表现在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及去粉饰的净化修辞方面。它既与中国传统小说有一致性,同时又有自己个性化的魅力。鲁迅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从对人物外在特征“不变”及“静态”的描写,转向对人物外在特征“变化”及“动态”的描写 从对人物眼睛“形”的描写,转向对人物眼睛“神”的刻画。在描写人物外在特征“变化”的过程中,鲁迅小说还分别采用了“对比”、“同时性勾勒”及“追溯性”三种不同的方式,不仅有效地描写出人物外在特征的变化,而且更深化了对人物外在特征的描写。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从她的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小说的时间安排等方面阐述了这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象征、时间错综、意象运用等现代派小说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较早一部成功作品<远离尘嚣>中,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不仅从人物的外部冲突入手,而且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努力挖掘无意识领域的心理活动.他成功展示了小说中博尔伍德在自我压抑后,心理走向失衡,直至最终分裂的发展过程,并且尝试地运用了描写梦幻的心理描写方法,显示他对人物复杂多变的精神状态非凡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