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发起和推动不缠足运动中,维新派十分重视不缠足团体的建立和发展。与其创建的政治性、学术性团体不同,不缠足团体是以劝导妇女不缠足为其要旨的,是由农工商士绅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民间性团体,其规模较前者要大得多,在分布上更是呈现出一种基层化、区域化的特点。作为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不缠足团体尽管有其种种的不成熟性,但对妇女解放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湖南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兴办报刊,将其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爱国和革命成为当时湖南报刊宣传的主题。湖南进步报刊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主要大众媒介,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进步报刊主要有《湘江评论》《新湖南》和《湖南通俗报》。湖南进步报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新思想,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组织和进步书社联结成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使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期革命运动和湖南早期党团组织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时务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是梁启超在改良运动中创办的报刊,他以报刊为舆论工具,宣传其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和"新民"的政治、思想主张,因而这三份报刊都被视为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机关报。然而对三份报刊的办报宗旨仔细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在有着思想与风格的一致性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变化。本文以三份报刊自身的演进为视角,试图探寻梁启超报刊思想中"党报"思想向"国报"思想的转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不缠足运动(韩国)尹美英一、维新派的不缠足运动戊戌时期,资产阶级维挟平等,恢复妇女的“自有之权”必须实现妇女形体上的解放与思想上的解放。他们认为,形体上的解放,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决条件;而思想上的解放,则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关键所在。戊戌时期维新...  相似文献   

5.
所谓“维新方略”,是指以康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戊戌时期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而采取的政治手段及策略。从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到1898年“戊戌政变”爆发,短短的3年间,维新派先后采取了:上书皇帝,打动圣衷而变法;开学会,“合大群”以挽世变;办报刊以“开绅智”、“开官智”、“开民智”;兴学堂以培养变法人才等“维新方略”。对此,史学界已作详尽的阐释。而笔者则认为:除了上述方略之外,戊戌时期维新派还曾经模仿日本明治维新,以湖南为中心,设计实行过“腹地自立”,建立变法基地的维新方略。这一计划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却对维新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划山东为其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新狂潮。其他列强也相继效尤,瓜分中国,亡国灭种的惨祸再一次降临华夏大地,为救亡图存,变法自强,维新志士心怀“胶东之耻”,加快了维新变法的政治步伐。1897年冬,康有为赶赴北京,递“上清帝第四书”,北京城内再度出现维新变法的热潮。但令人疑惑的是,在此前后,维新派的核心人物却没有奔赴北京,而是纷纷云集湖南。1897年11月梁启超应时务学堂之邀,离沪抵湘。1898年2月,谭嗣同也离开官场,由鄂返湘。梁、谭二人,再加上在湘的康才常、皮锡瑞、樊锥等维新志士,形成了一个强大的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时期有不少妇女投身革命运动,民国的成立,唤起了妇女的政治热情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妇女解放运动迅速朝要求参政的方向发展。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创办了一些以争取女子参政权利为主旨的妇女报刊,其中最主要的是《神州女报》。《神州女报》一方面力辩妇女应当参政,另一方面则回到妇女自身,来谈妇女如何才能获得参政权。  相似文献   

7.
《东方杂志》是晚清最后几年最有影响力的立宪派报刊之一,它在这时期最主要的政治倾向就是宣传立宪思潮,以推动立宪运动。《东方杂志》在立宪运动的报道中,能保持不正面谈政治的立场,着力地方自治的宣传,并始终保证立宪言论的品质,形成了区别于"党报党刊"和其他立宪派报刊的独特风格。它善于把握政治大势,注重积极参与,正面引导;同时不直接参与党派政论,通过高质量的"选报"来表达政治态度,对当下我国地方报刊如何保持发展特色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缠足运动发展到清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士绅阶层利用话语权势,在宣传不缠足运动中不断完善不缠足的理论,以促进妇女的解放;官方也改变了以往的旁观态度,转而支持不缠足运动,对缠足历经由劝到劝、禁并重,再到以禁罚为主,有利地配合了民间的不缠足运动,官绅对缠足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不缠足运动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主权”观念基础上的民族自我意识和情感归属,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其在实践中往往演化为建立和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在民族主义话语中,作为“人民”的民众从历史“后台”向历史“舞台”前置,媒介作为国民的“养成所”,被置于民族救亡与国家建设的中心地位。在人民主权的民族主义话语中,《湘报》报人提出了“报为民史”的传媒属性观、“开启民智”的媒介功能观与“志士精神”的新闻伦理观,推动了湖南新闻思想的近代转型。《湘报》所建构的新闻思想,既接受了“民权”等现代价值观念,又具有儒教的道德激情,其对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申报》是中国报业历史上商业报纸的典型代表,在中国报坛红极一时。而20世纪30年代是《申报》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其广告业务也得到巨大发展。这其中,《申报》的香烟广告数量大、品牌多,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色。同时,30年代正是国货运动高涨的时期,各种以销售包括香烟等商品为目的的国货广告大量在报刊杂志出现。《申报》的香烟广告涉及面广,影响较大,成为反映当时“国货运动”对香烟消费者、中国烟草企业(民族资产阶级)、外国烟草企业等造成的影响的一面“窗口”和“镜子”,从而折射出特定宣传运动对香烟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国防区制时代四川的反缠足努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四川的缠足状况与不缠足努力甚少为学界关注 ,本文依据地方档案和报刊资料 ,初步重建 1917- 1935年四川“防区制时代”以官方为主的反缠足努力 ,并通过考察此后四川妇女的缠足情况来验证反缠足努力之成效 ,希望能对整个近代四川不缠足运动的大致进程有更为连贯和全面的认识。与过去“军阀落后”的既定认知相反 ,防区制时代四川一些军事主政者对妇女缠足问题比较关心 ,其禁缠足努力比较积极而且持久  相似文献   

12.
湖南最早的日报──《湘报》《湘报》是湖南最早的日报,创办于1898年3月,是由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发起筹办的,“专以开风气、拓见闻为主”。其经费来源,一部分靠社会集资,另一部分经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由省行补贴,报纸发行后,零售只收工本费,受到市民欢迎。...  相似文献   

13.
革命思潮     
《源流》2011,(19):22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近代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学说,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创办了《江苏》、《浙江潮》、《苏报》、《中国白话报》等20多种政治性刊物  相似文献   

14.
论洋务派在戊戌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戊戌思想解放运动,洋务派从多方面作出贡献,如:推荐早期维新派的著作,积极支持办《时务报》等报刊,鼓吹变法等。但在变法运动走向高潮之际,洋务派把批判压制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放在首位,从而又严重阻碍了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年,高旭充满变革精神和时代气息的诗作屡屡见诸《清议报》"诗文辞随录"、《新民丛报》"诗界潮音集"及《新小说》"杂歌谣"栏目,成为诗界革命阵营的后起之秀。高旭见诸其他维新派报刊和革命派报刊的大量诗作,同样受诗界革命时代精神之影响,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然而,长期以来,高旭与梁启超倡导的诗界革命之关系这一文学史线索却隐而不彰。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杜威、罗素应邀来湖南讲学。在当时湖南各报对其讲学的报道中,长沙《大公报》的记载最为详尽。以长沙《大公报》为视角,探讨杜威、罗素来湘讲学这一事件及其影响:杜威在湖南讲学的内容主要围绕教育问题展开,罗素在湖南演讲的专题为游俄经历及布尔什维克与世界政治;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平民主义教育学说受到思想界、教育界人士的热烈追捧;罗素关于布尔什维克与世界政治的演说,对那些正在为中国的前途苦苦思索、关注社会政治思想的年轻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维新派的政治思想传播是我国利用大众传播工具进行政治传播的最早范例,开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宣告了大众政治传播时代的到来.维新派的政治思想活动不仅推动了国人自办报刊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而且也在报刊体裁、办报者角色定位、报刊内容、报刊社会地位和报刊理论发展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时期亲自创办了《湘江评论》,主编《新湖南》,指导和帮助《湖南通俗报》等报刊的编辑工作,还组织和领导了“平民通讯社”,向《新青年》、长沙《大公报》、《女界钟》等报刊撰文投稿。毛泽东同志这些新闻工作的实践,同他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学习与研究是分不开的。早在中学期间,年青的毛泽东同志就十分重视新闻报刊,到北京之前,就有创办报纸,进行革命宣传的打算。他认为报纸是活的历史,通过它可以了解和分析政治形势,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①。从十七岁起,他就坚持每天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报纸,细心  相似文献   

19.
书局自办报刊是近代中国出版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教会书局和民营书局都不例外,如土山湾印书馆、商务印书馆等都办有自己的报刊。1901年成立的作新社曾出版过不少有影响的图书,1902年创办的《大陆报》是其一项重要出版物。通过在《大陆报》上刊登出版物广告,利用报纸的销售渠道,作新社为自身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宣传和代售图书的机构。《大陆报》上很多文章的观点其实是作新社出版物内容的浓缩,作新社的译著为《大陆报》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和思想支援。两者之间几乎形成了一个共生共存的机制。作新社与《大陆报》之间正是因为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有着比较通畅的发行渠道,不仅作新社推出了一大批有质量的著译,也使《大陆报》诞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章,成为20世纪初短暂的书局与报刊之间良性互动的典范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在现代中国,传媒兴盛的区域性现象并不少见,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必定和某种特定的区域性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田中阳先生的《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通过对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传播互动关系的研究,深刻揭橥了"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兴盛的文化密码,准确测绘了作为传播重镇的湖南报刊的历史坐标。一经世原道、民主科学的对接:"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的精神动力田中阳先生《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第一章"总论",从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