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中的每一篇序言的创作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七篇序言里包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的《共产党宣言》传播的历史信息,两位革命导师在其中发展了唯物史现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实事求是地承认并改正了《共产党宣言》正文中一些不合时宜的陈旧观点,向世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七篇序言是《共产党宣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没有序言的《共产党宣言》不是一部完整的文献.  相似文献   

2.
刘书林 《中华魂》2008,(2):12-14
2008年2月,是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出版160年。为了更好地学习《宣言》,就必须认真研读《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因为正是在这个序言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对待《共产党宣言》乃至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原则。学习和坚持这个序言中提出的原则,是防止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革命活动家、理论家、教育家和马克思主义学者,原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华岗的生平事迹,概述了华岗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过程,阐述了华岗对《共产党宣言》的贡献以及他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华岗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出版的第一个由共产党员翻译的译本,也是中国第二个《共产党宣言》译本,第一次在正文前增译了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三个德文版序言,是首次采用英汉对照形式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将全书结束语译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一响亮的口号。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应分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诞生标志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诞生标志,《资本论》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诞生标志。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所作序言的研究共分三个部分:一、《序言》的写作缘起、经过与发表,较全面地探索了《序言》的写作背景:二、《序言》与马克思的俄国文献研究,把《序言》与《给〈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信》和《致查苏利奇信》及其草稿联系起来研究;三、《序言》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的出版与发行对中国共产党的萌芽、成立、与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对《共产党宣言》进行再一次的解读不仅能够深层次把握《宣言》中对共产党要求,也能使我们在实践的检验中看到真理的盘踞,端正我们我党在新时期意识形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中“工人没有祖国”这一基本真理容易引起普通读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困惑。因此,如何正确理解这条社会主义的基本真理,对于正确理解《共产党宣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当前树立正确祖国观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共产党宣言》为文本,在前人论述、解读此原理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对这一原理加以分析,以图科学理解这一原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基本精神:即“工人没有祖国”既是一个事实,也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工人阶级沿着“没有祖国———有祖国———没有祖国”的斗争轨迹,最终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导下,五四运动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五四运动昭示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的基本思想;五四运动体现了《共产党宣言》所表明的一切真正意义上的革命都是意识形态革命的基本认识;五四运动彰显了《共产党宣言》所阐明的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世界性的基本特征。五四运动与《共产党宣言》基本内容的高度契合,推动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启蒙运动。从此,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时期。  相似文献   

9.
臧凤华 《中华魂》2008,(8):46-48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有这样两句话:"尽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这篇序言中的这两句话,明白无误地指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是历史发展的学说。《共产党宣言》自 1 848年公开发表之后 ,马克思主义理论就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日趋完善 ,并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中显示出其真理的永恒性和正义性。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时代的变迁 ,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失去她的真理性 ,而且在实践中不断证明她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共产党宣言〉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文作者 ,在新形势下对《共产党宣言》作了深入地研究。作者认为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 ,但又有创新 ,有新…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15.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歌德在《浮士德》中构建的天帝与靡非斯陀、浮士德与靡非斯陀和浮士德自身的"善"与"恶"的冲突及其辩证关系。认为歌德笔下的"善"与"恶"的冲突无所不在,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它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前进与停滞的矛盾斗争,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拼搏和内在矛盾。他所刻画的"丑"中有"美","丑"转为"美",使"恶"与"丑"也具有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些体现了歌德成熟的辩证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存在主义哲学对于“过去”(即历史)问题的看法,即所谓史学中的事实只不过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而这种解释由人们对于其“将来”的规划所调节,力图揭示史学研究的一个潜在性质:无论知觉与否,“求真”之真,将随着人们对“将来”谋划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永恒的原子事实。根据这个性质,扬弃“信古”与“疑古”两种史学态度,说明“层累历史”现象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肯定“层累历史”的价值。在结语部分,则逻辑地提出“基于将来的释古”的史学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兴”在“意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力求正确地、历史地把握“意境”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厚诗学内涵。“兴”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景交融、不尽之意、形象思维的特征以及佛教中“境”的介入,最终导致“意境”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统既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积淀 ,又是该民族持续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因此 ,对少数民族社会未来发展充任着文化动力和文化制约的双重角色。本文从中国族群民间的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爱情神话、生产神话入手 ,探讨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本源与共振 ,以及由共振导致的文化趋合态势 ,进而说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吸纳和民族性自强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意识条件 ,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的辉煌同样取决于文化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