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贾莉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35-37
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和基本政策。本文着重探讨了这一政策提出的客观依据和主观思考,考察了这一政策的贯彻实施情况,分析了这一政策的性质与特点,以及对于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战最后胜利的重大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45-48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重要举措符合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需要,同时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宿晨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3):57-60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重要举措符合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需要,同时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淼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1):74-77
一直以来,关于减租减息政策的研究都为学术界所关注。学术界对减租减息政策的研究经历了从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从对重点区域的研究到广泛的区域关注、从对减租减息政策的全面肯定到局部反思,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目前关于减租减息政策的研究多局限于政治方面,应加强减租减息政策对经济、社会、民众心态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进一步研究晋绥边区、东江行署区抗日根据地、琼崖行署区抗日根据地等的减租减息研究,同时加强减租减息反思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能否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均直接关系到革命的成败。能否根据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并执行符合实际的土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能否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之所在。本文仅拟就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土地政策的转变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
减租减息是中共在抗战时期的基本土地政策,产生过深刻的历史影响。从太行根据地的实际来看,目前学界有关这一重要政策的认识存在若干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中央政策为主线的简单化论述、以结果倒推起源以及将之局限于狭义的土地政策范畴等方面。事实上,太行根据地的减租减息经历了从一项改善民生的政策到一场明确阶级对立的运动的曲折演进,而当减租减息发展成政治运动后,其实际所涉明显超出租息范畴,并且呈现出鲜明的斗争性,运动策略亦较前大不同。以这场大规模斗争运动为依托,地主等势力在经济上尤其是政治上受到严重冲击,广大群众得到进一步教育和组织,根据地社会权势格局由之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7.
李柏林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1):95-99,144
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淮北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比较彻底的减租减息,它在经济上削弱了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社会生活,促进了根据地土地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引发了根据地农民的社会流动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利于根据地社会的稳定,为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国庆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9
胶东抗日根据地在贯彻减租减息政策的过程中,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根据地的土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双减"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合理合法又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是,社会各阶层经济利益的再分配不是源于传统的经济因素,更多的是非经济的政治因素。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性,避免人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财政经济工作是苏北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坚持敌后抗战、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以及在财经战场打击敌人等具有重要意义。苏北抗日根据地成立银行,发展根据地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合理负担,活跃市场贸易、打破日伪经济封锁,开展货币斗争、维护根据地利益,为夺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明前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1-7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与减租斗争同步且相互促进。减租运动前,苏北区的土地占有比较集中,租佃关系十分苛刻,存在着减租斗争的紧迫性。苏北区党委注意在维护统一战线的原则下,通过贯彻群众路线和阶级路线,推进减租斗争。减租斗争引起苏北区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地主、富农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贫农境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减租斗争的基础上,苏北区党和政府领导广大农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日本不仅加紧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为维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以及开展群众性反走私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 相似文献
12.
钱华欣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5):130-134
重庆美术在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活跃、成绩最为突出的是木刻.抗战时期的重庆木刻版画作为抗战时期重庆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的特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谱写了重要的一页.以著名版画家王琦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木刻版画艺术家聚集重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木刻艺术作为武器,创作了大量鼓舞人民抗战的作品.他们的革命战斗精神和他们开拓出来的革命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为后来的美术家所继承和发扬,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建设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3.
高兴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28-31
抗战时期的民主政治是进步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民主与集权相互依赖,相互发展,不是集权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集权专政是有着相当的社会原因,这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战争环境下的社会发展.抗战时期的民主政治有很多的借鉴价值,"三三制"原则,精兵简政,参政议政,扩大群众基础,都是我们今天应该高度重视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
潘乃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5):78-82
本文介绍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云南大学等校社会学和人类学者在云南的学术研究工作及成就,表达了对年轻一代学者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学术传统的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15.
陈韶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3):104-107
农民负担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与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清末陶煦所著<租核>一书,用大量的实际材料,阐述了农民贫困的原因、揭示了农民处境艰难的状况、提出了一些减轻农民负担的建议,并论述了农民收入增长对工商业重要的促进作用.他的一些思想对当今我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难民移垦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爽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34(3):95-99
抗日战争时期的难民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国民政府以“寓救济于生产”为目的,于1938年至1939年,先后颁布《难民垦殖实施办法大纲》、《非常时期难民移垦规则》和《非常时期难民移垦条例》,制定了难民移垦政策,力图通过建立垦区、垦社,将难民移送到后方开垦荒地的方式来实现救济,增加生产。总体看来,抗日战争时期的难民移垦政策是国民政府救济制度的一大改进,体现了社会救济主体的转变和国民政府救难重心的转移,也为战时西部地区的生产建设作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的历史环境以及时代的需要,使新闻评论的大众化特色日益凸显并走向成熟。当时新闻评论的大众化特色主要表现在评论主题和内容的大众化,以及评论形式和艺术上的大众化。它满足了民众了解抗战形势的要求,为构筑战时精神长城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