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话语体系建构及其实践,不仅需要逐渐设想出并在现实中引入具象化的新型绿色产品产业、技术工艺和生活消费,还必须创建并践行一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政治经济学,从而提供整个社会向这些新经济样态或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现实可能性与进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创建或走向这种"生态经济"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现实舞台和未来可能性."经济的生态化"(生态现代化)和"生态的经济化"(绿色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背景和语境下展开的、逐步创建支撑与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更高阶段或形态的经济创新尝试,或是这一绿色经济创新的两个主要进路和模式.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党中央与职责明确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逐渐提升的国家环境治理制度架构和治理能力,同时受到制度性激励与约束的绿色市场、资本和技术手段、有序扩大的环境社会组织动员与大众性民主参与等四个主要元素所组成的特定构型组合,则构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社会支持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3.
生态文明建构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成看,生态文明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本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方向,和谐是生态文明建构的实质,发展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根本。面向生态文明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突出整合效应,也需要突出创新效应。当前,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5.
人与自然之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曾明确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努力专研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健康、文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态观,从而使自身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代扬州学派是继吴、皖两派之后产生的学术流派 ,它是乾嘉汉学思潮演变到鸦片战争前后新的经世致用思潮的中间环节。扬州学派具有自己的学术特征 :治学不尚墨守 ,主张融会贯通 ,善于归纳总结 ,力求通经致用。嘉庆、道光时期 ,扬州学派人数众多、著述宏富、成就卓越 ,在学术界占据中心地位。它对清代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并对晚清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加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如何在生态危机中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为现代人提供平等、优雅、且有幸福感的栖息之地,确保人类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已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难题和构建美丽中国迫切需要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生态幸福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生态幸福观的提出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了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8.
9.
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类与自然应该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的问题.“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对经济增长、人口增长、污染和自然资源衰竭的后果进行了预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在马克思经典著作《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神圣家族》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对于自然、生态环境都有从不同角度提及、阐述.可见,生态文明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指导,我国在建国以后,进行了长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建设,既有顶层的政策、制度设计,亦有基层的积极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下一步进行更加全面、立体和长效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化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文化,是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生态文化价值和目标的体现,是生态文化发展的最高成果和最高表现形式。在生态文化指引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加强生态文化教育,提高人的生态文化素质,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经济、法律和文化制度。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意,它反映并深层地折射出了人类整体和谐生存的目标与图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生态文明上也应得到充分体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要立足本国国情,又要吸取人类社会其他优秀成果,而不能闭门造车。市场社会主义在解决生态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走资本主义的老路;经济民主是实现生态健全的保障;利润共享是生态文明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是随着世界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在批判资本主义基础上.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反恩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政治思潮。生态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生态、外交等方面提出了旗帜鲜明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结合自身实际,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4个层面着手进行,探索建立合理的发展路径,从而推动生态文明战略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扶贫开发也进入了“精准扶贫”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生态扶贫就成为了精准扶贫的必然选择。推进生态扶贫必须建立生态建设与保护、培育生态产业、完善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同时,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和贫困户参与的新型合作关系。要把对生态贫困的主体性、情境性、中介性等要素的干预作为有效推进生态扶贫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中的"发展",既是政治问题又是经济问题,既是技术问题又是伦理问题,既是环境管理问题又是文明问题,既是生态保护问题又是社会变革问题。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现实的"发展"既要面对问题——业已存在的各种生态问题和即将出现的各种生态挑战,又要面向未来——建构一种适宜发展的合理的社会制度。生态正义是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右玉模式从多方面实践了生态社会主义对绿色社会的合理构想,并从生态政治观、生态经济观和生态文化观三个维度丰富了其关于建立生态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主张。作为一种绿色思潮的生态社会主义和作为一种县域生态建设范例的右玉模式,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必将对建设美丽山西产生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诸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地球"、经济发展速度应在自然环境承受的范围之内适度增长和理性增长、倡导"小即美"的消费方式、警惕生态殖民主义等理论观点,对中国方兴未艾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在理论构建、观念转变及实践抉择上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首次载入中央文件,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方向。它将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转变,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生态文明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住和运用好这个战略机遇,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加快生态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应从三个层次理解:一是要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文明观强调自然的有机整体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性、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要明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属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包含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但又有新内涵和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美好的生态环境看作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三是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吸收了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体现社会主义精神,但又有其独特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容: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人口、环境和资源现实的国情考量;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观。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文明社会的物质基础:经济生态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的产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即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支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传统发展模式必须转换到经济的生态发展模式上来.该发展模式转换所需要的前提条件主要是发展观的转变、消费模式的转变和技术路径的转变.在此前提条件下,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论证了经济生态发展模式的均衡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