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朝鲜半岛出现了原始平底栉纹陶器和隆起纹陶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陶器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类似淤泥的细泥胎土以及在其中掺以细砂的胎土.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朝鲜半岛的陶器与其它出土品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地区陶器形制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异,历史进入“无纹陶器时期”.早期原始平底无纹陶器和隆起纹陶器文化似属熊民族和虎氏族所有,以中—西区栉纹陶器为中心的文化可能属于檀君天神族,而褐色纹彩器或许是华夏“仙人”的遗存,这三支势力的融合构成了朝鲜半岛的史前黎明期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该文为伏羲学的第三部分《青铜之道》系列论文之八.根据考古、文献双重证据,论证青铜图法的"春秋之变"导致西周窃曲纹被微型化为春秋蟠螭纹,并阐释其宗教神话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3.
林方直 《阴山学刊》2012,(4):28-33,100
卍字诸说:佛教吉祥标记说、太阳符号说、蛙肢纹女性生殖器说、胜凸组合说等。闻一多《伏羲考》有助于揭示卍字。青铜器上大量蟠虺、蟠夔、蟠螭纹演进为卍符号。原自生殖崇拜。《诗·小雅·斯干》"梦虺生女"与卍儿之母梦卍生女一脉相承。卍儿与茗烟偷情是卍字符号的还原演示。"茗烟"之名也是生殖符号。  相似文献   

4.
远古陶器上最早的线纹、绳纹、网纹与篮纹,不是古人作为装饰故意印制上去的,而是为了提高陶器的完好率,使之合于使用,用线、绳捆扎,用网兜、篾篮装束或用编织、纺织物缠裹粘贴陶坯,无意间压印上去的。古陶上的印纹经历过一个从乱纹到装饰纹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5.
该文为作者所创伏羲学的第三部分《青铜之道》系列论文之九.根据考古、文献双重证据,论证青铜图法的“战国之变”,导致春秋蟠螭纹被微型化为战国蟠虺纹,阐释其宗教神话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6.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党员必须努力践行"三慎""三勇",即"慎思、慎言、慎行"和"勇于奉献""勇于斗争""勇于创新",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带领和影响广大群众为了实现新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彩陶的生产是人类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巨大突破,彩陶图案类型呈现地域和源流关系.而表现在精神层面的远古神话(尤其是女娲神话)隐微曲折地反映出彩陶时代的原始信息.本文就大地湾及周边遗址的彩陶纹饰中土蛙纹及变体占绝大多数的事实,结合当地女娲崇拜遗迹及传说和女娲崇拜在民间的影响,来寻找远古女娲神话产生的背景和原型.  相似文献   

8.
图像与思想的互动:饕餮纹内涵的转衍和射日神话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厚明 《学术研究》2006,1(7):86-91
饕餮纹是中国上古艺术史中最为常见的表现题材。作为一种观念存在与文化认知方式,它的意义存在于历史当中并随着时代和文化的迁替而变化。有商一代,作为祖神象征符号的饕餮纹与其转衍形式——龙纹、鸟纹构成了青铜器纹样独特的图像志景观。两周及秦,随着政权的变更以及祭祖仪式中心从宗族庙堂向家族墓地的转变,饕餮纹、龙纹和鸟纹在指向意义上也发生转衍:前者逐渐被塑造成“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的恶人或异族首领形象;后者则被统治阶级合理地加工改造,其中,龙纹逐渐成为统治者最高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符号;而体现商代宗族组织结构的“十日”庙号制度也被一个“太阳鸟”的观念所取代,汉代羿射九日神话的产生,正是这一历史变迁“神话化”的象征隐喻。  相似文献   

9.
该文为作者所创伏羲学的第三部分"青铜之道"系列论文之七.根据考古、文献双重证据,论证西周中期的青铜图法"商周之变",导致了商代饕餮纹被西周窃曲纹替代,并阐释其宗教神话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试论青铜器上的"前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铜时代长逾千年,青铜器上的"元书写"构成了叙事活动的逻辑起点.本文通过对"纹/饰"、"编/织"、"空/满"、"圆/方"和"畏/悦"等五对范畴的讨论,梳理出"前叙事"与后世叙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致力于回答:汉字及其前身对叙事有何影响?古人为何特重"省文寡事"?传统艺术门类的相通之处何在?为什么它们一致崇尚"生气"和"活力"?叙事作品的结构方式有无"先导"?"民以食为先"如何影响到叙事的生产与消费?叙事为何对"圆"情有独钟?我们的研究是否有重"圆"轻"方"之嫌?叙事经典之"魅"来自何方?诉诸想象的虚构性叙事因何起步?  相似文献   

11.
葛荣晋 《学术界》2007,(6):128-137
"儒商"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历代商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和道德境界.儒家的"智""仁""勇""三达德"君子人格论思想是儒商追求的至高境界.现代儒商必须在继承和发扬儒家"三达德"思想的基础上,建构"德商"、"智商"、"胆商"和"情商"四种品格,才能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消费社会语境中的"广告神话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已成为学界描述和揭示当代社会现象和进行大众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理论资源和工具,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中,构建一种"广告神话学"的阅读模式,不啻是对罗兰·巴特<神话>一书的延伸细读,并且确能通过这种模式发现消费社会的内在逻辑是经由符号性的操作而实现的,而广告的"神话"本质就是"去政治化".  相似文献   

13.
"镜铭"的"穆陈"与"楚辞"的"乱日"紧密对应.又如唐代皮日休<九讽>中的"嗟吾魄之不返兮.千秋万岁湘中驰"、"倘灵修之魄有知兮,刷吾耻于下暝"、"又不知吾魂之处兮,永寂寞以悠悠"、"吾将荡其魄兮,骖风韧与轧车,,所表达的,<楚辞>的真相,亦即<离骚>篇的主人公与<九歌>里"美人"与"山鬼"的关系一样,不是"怀王"和"屈原".而是死者的"魂""魄"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苏轼诗风及其"禅喜"旨趣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诗风得佛禅霑润,其具象美学特征表现为"天地一如,雄视百代"之雄奇;"若醉若醒,诗思超然"之飘逸;"嬉笑怒骂,活泼幽默"之诙谐;"萧散简远,澹淡清美"之淡远等,是宋诗成熟期的代表标识.苏轼"禅喜"大致可归于"有意参禅""无心证佛"之属,乃"以文字作佛事",其"禅喜"旨趣的最终指归是审美的,从此意义审视,文学艺术才是他真正的"宗教".  相似文献   

15.
在明代"身"与"道"崩裂的时代难题下,泰州学派标举知行合一、践履儒家道统、突出士人之"身"的自觉反思意识,在"身""道"互动中重塑士人主体的审美感知经验——自任于道的担当意识、恃道持道的自尊自信以及觉民行道的极致乐感.而越是自觉地践履儒家审美理想的"身""道"一贯性,则"身""道"两难带来的风险累积越盛,"任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害身""杀身".在对"任道"后果无法回避的自觉体认中,泰州学派反向强化了"爱身""保身"的私性自主意识,从而加速了任情纵欲等自然情性话语的"旅行",促成了中国审美现代性独特的双重指征:任道与任情共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五篇.<外物>全篇结构缜密,各章照应精妙.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外物>"杂引博喻""文义不相属""颇琐碎",实属错失佳篇的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17.
董婕  朱成杰 《理论界》2012,(12):195-197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出土的鸟兽纹玉佩是鲜有的异类动物合雕题材,玉佩中的"鸟"代表天上的猛禽猫头鹰;"兽"应是地上的猛兽野猪。二者一下一上结合在一起,表示了天地交合的设计理念。鸟兽纹玉佩整体表现了天地交泰、阴阳和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学的兴起,"中国传统之学""自谦"为"旧学";称谓的变化,表示了其无奈与失落.于是,振兴、变通中国文化学术,成为当务之急;着意学校、着力教育,成为"晚清共识".教育因之成为新旧之学共处与接力的平台.作为"旧学邃密"和"新学熟谙"之硕学鸿儒,且身兼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吴汝纶乃朝野众望所归之不二人选.他由此而写就的<东游丛录>,成为中国近代首部具有新学色彩的教育学专门著述,不仅内容为教育"专门之学",而且其文学书写亦昭示了晚清古文的新变.  相似文献   

19.
崇学尚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儒家看来,学问之道,在于"求其放心",希圣希贤.儒家学者倡导读书要注重经典、熟读精思,力求学行并重、德业双修,进而开启智慧、弘扬大道.今天的学者,有必要秉承"学问之道,求其放心"的读书理念,树立"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学术自觉,潜心研读经典,推出学术精品,真正惠泽学林、利益大众.  相似文献   

20.
唐坚 《南方论刊》2021,(6):14-17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追求和睦"的国家,5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底蕴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含"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以及"兼济天下""天下为公"的"天下"情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恰是在传承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