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我国股权质押和中小投资者保护目前仍存在制度性缺陷,因此大股东常常利用股权质押制度缝隙掏空上市公司,这不但损害公司和投资者利益,同时也扰乱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从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入手,分别探讨了股权质押是否会增加大股东掏空动机,国家法律和公司内部监管两方面如何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以及最终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股权质押会增加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概率,但法律和公司内部监管均与掏空呈显著负相关,即法律和内部监管会对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产生抑制效果,从而达到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为大股东股权质押及投资者利益保护提供新的研究变量,同时也为监管部门规范股权质押业务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股权质押爆仓事件频频出现的背景下,以2014—2019年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质押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揭示了外部审计监督对该影响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且质押比例越高,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外部审计监督可以明显抑制股权质押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质押企业通过销售操纵、生产操纵和费用操纵来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而外部审计监督主要通过抑制生产操纵行为和费用操纵行为来抑制股权质押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上述结果在真实盈余管理滞后一期、增加控制变量以及替换外部审计监督衡量方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未来管理中应在股权质押融资前严格审核,融资后密切关注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行为;警惕高比例股权质押企业;进一步加强外部审计监督的力度,提高审计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更好地识别并抑制企业通过销售操纵来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这一路径,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  相似文献   

3.
真实盈余管理作为上市公司调整会计盈余、粉饰财务报表的重要工具,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其影响因素和相关治理便成为本文研究重点。选取201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和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有效抑制这一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以通过降低会计稳健性来提高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未来管理中应完善股权质押信息披露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上市公司要主动披露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保证股东与相关利益者之间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注重对控股股东以及管理层的监管和问责,减少委托代理问题,防止其合谋掏空公司的行为发生,并进一步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  相似文献   

4.
既有研究发现大股东除扮演"监督"和"掏空"角色外,还会对公司进行积极的"支持",但针对后者的实证研究可能面临度量误差问题。利用股权质押的特殊性质,采用大股东质押私人股权后借款给上市公司的子样本,可有效缓解上述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大股东有强烈的动机支持处于融资困境且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司。支持行为具有显著正向的市场反应,并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的价值。其作用机制系支持行为缓解了公司资金营运压力,减少了应付账款和降低了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对外传递了信号效应,降低了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和扩大了公司债务融资规模。此外,支持行为对于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具有长期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国有与高社会责任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非国有与低社会责任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更为明显。(2)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降低投资不足状态企业的投资效率,但有助于提升投资过度状态企业的投资效率,这归因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引发的企业融资约束效应。(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主要通过加大企业金融化及助推大股东掏空渠道来抑制企业投资效率,“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企业金融化/大股东掏空-企业投资效率”的传导渠道均有效。(4)股权制衡度与审计质量对两者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股权制衡度与审计质量的提高均会加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1—2019年A股创业板1 611家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股权质押与会计稳健性的交互项,研究会计稳健性对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大股东股权质押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降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上升;会计稳健性对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我国创业板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股权质押融资是一种大股东常用的财务融资策略。从理论上分析,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后可能会产生控制权让位风险与杠杆化风险,这两类风险可能对上市公司造成负面的影响。因为,大股东可能"易位"而影响上市公司稳定性并造成公司价值受损,大股东过度杠杆化可能产生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利益输送,透过这些机理关系,提出需借助市场反应所要检验的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18年的数据,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导致更高的企业金融化水平.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金融化的正向影响越大.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恶化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进而加剧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存在"股权质押-融资约束-金融化"的传导路径.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也为厘清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内在机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现象不断增多,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方式。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显著提高,而股票分红比例则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即当证券分析师关注度较高时,可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现金分红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票股利之间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提高股权质押的信息披露,限定可用于质押的股票范围,强化动态监管并及时处置风险,来防止控股股东通过控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来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以2010—2020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在两者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控股股东未进行股权质押的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更低,且股权质押比率越高,透明度越低。同时,企业社会责任对此起到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对于完善公司内外部治理、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股市异常波动引发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危机受到市场各方关注,国资介入是否可以化解民企股权质押危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18年A股市场异常波动年份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国资介入民企股权质押危机处置的效应。结果表明,国资介入的市场反应整体表现为正。但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市场对于国资采用股权方式介入股权质押危机并不看好,而对债权方式干预股权质押危机给予积极反应。财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国资介入民企股权质押危机处置并未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这意味着外部微观层面力量不能有效解决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危机,应该改善融资环境,减少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股权质押影响企业市值管理的途径,从研发投入和盈余操纵的视角考察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经济影响,并对这种中介效应的大小进行量化。基于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股权质押与市值管理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同时基于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证实了股权质押通过研发投入和盈余操纵的中介作用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内在机理,研发投入和盈余操纵在影响市值管理的过程中均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其中盈余操纵的中介效应程度为8.68%,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程度为18.75%。  相似文献   

13.
以2011—2018年我国深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研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与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参考视角.研究结果表明,薪酬激励、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与绩效的影响存在产权性质上的差异:(1)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创新投入之间均存在正向效应,且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2)民营企业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的带动作用更强;(3)在低分位民营企业中,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带动作用也有所增强;(4)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会抑制薪酬激励对创新投入的带动作用,且在民营企业中抑制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这种约束势必会对企业的投资效率产生影响,本文选用基于海洋博弈模型( Oceanic Games)的Shapley指数来测度大股东控制度,研究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而言存在一定程度的投资不足,特别是非政府控制上市公司,而大股东投资决策的积极参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因融资约束而面临的投资不足问题,大股东的这种积极作用在非政府控制企业中更为显著。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面临发展困境时,大股东的自身资源和决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采取金字塔控股方式的民营上市公司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各种手段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针对沪深两市371家具备金字塔结构的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离系数、股权制衡度、管理者持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在ST公司和正常公司的对比分析中,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资产负债率和公司上市年限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总体上负债不仅会抑制低成长企业的投资支出,同时也会对高成长企业的投资产生约束。为了加深认识负债对投资的影响机制,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样本划分的基础,进一步重点研究了不同股权结构下负债与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低成长企业中,如果股权比较分散,负债会抑制经理的过度投资,而若股权高度集中,负债一方面会导致股东过度投资,而另一方面又对过度投资产生治理作用,并且治理效应大于过度投资效应;在高成长企业中,如果股权比较分散,负债与投资不相关,而若股权高度集中,负债将引致企业投资不足。结论不仅支持了负债代理理论,而且为负债治理效应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7.
选择2011-2015年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关系股东视角对大股东控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大股东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同时,更进一步讨论了企业的财务决策结果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单独无法对投资效率产生影响;而前五大、前十大股东的持股状况对投资效率有显著的影响。而从股权制衡角度来看,无论是用Z指数还是用S指数来衡量股权制衡,都会对投资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当企业存在关系股东且持股比例较高时,就越有可能使得投资效率产生损失。进一步地关于财务决策的研究发现,当企业负债程度越高时,大股东导致的投资效率损失就会越少,就越会使得企业的投资效率得到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负债具有显著的治理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双重代理理论,以2007年中小企业板披露研发数据的8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股权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股权集中度与技术创新动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第一大股东持股与技术创新动力负相关;股权制衡与技术创新动力负相关,即第二大股东持股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高管-股东代理削弱了股权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捐赠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的捐赠行为受到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识别不同因素对捐赠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2003~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大股东控制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捐赠水平;产权性质的差异对企业捐赠水平影响显著,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的捐赠水平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大股东控制对企业捐赠水平的负向影响比民营企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所谓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指控股股东将自身所持有的股份作为质押标的物,抵押给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获得信贷资金的一种债务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在便利性、快捷性方面比其他融资方式更具优势,能够快速地帮助控股股东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也使得企业面临着控制权转移风险。正因如此,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股权质押行为引起了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普遍关注。虽然,现有研究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但鲜有学者深入家族企业层面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此,文章以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家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分析了CEO不同来源产生的调节效应。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研究设计,并构建了相关的研究模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机制分析验证了文章提出的相关机制及假设。研究发现,家族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同时,与家族CEO相比,非家族CEO会明显地削弱家族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