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评价中国石油安全水平,选取储采比、储量替换率、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三大市场平均原油价格、石油消耗强度、石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6大主导因素作为评价指标,以2000—2010年中国石油相应统计数据作为样本,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指标对中国石油安全度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28、0.27、0.10、0.13、0.12、0.10。2000—2010年中国石油安全度总体在0.54~0.64之间波动,处于"弱安全"和"不安全"状态。当前,随着石油需求的增加,石油安全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中国应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2.
能源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与能源效率的高低有着密切关联。在对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定性分析后,建立基于2000—2010年能源统计数据的广义灰色关联模型。结果显示,煤炭的综合关联度远高于其他能源,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关联度差异明显,天然气和清洁能源的综合关联度皆处于较低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通径分析法进一步考察不同的能源消费对能源效率的直接、间接以及总体影响。根据测算结果,可以发现适度减少煤炭消费,提升石油、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以及民用天然气的普及对提高中国能源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能源安全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世界能源贸易和消费格局仍在不断变化,而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都为净进口的中国,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更应注重能源安全问题。在此背景下,从储采比、对外依存度、进口渠道、储备、价格、生产安全和清洁利用7个维度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进行剖析,并对2014年中国能源安全状况进行剖析与展望。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中国能源供应安全状况基本良好,能源使用安全有所下降,总体上能源安全状况同比有所提升。同时,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将呈现渐进性复苏态势,能源需求量将会进一步提升,这将会给能源安全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还需从加快储备建设、拓展能源供给地、合理地与国际能源价格接轨、制定高效的应急响应预案、加强能源生产安全、降低化石能源的污染排放等方面做出努力,以确保中国能源安全强度的稳定提升。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评价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正处于天然气高速发展阶段,天然气的稳定、可持续供应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评价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安全水平,分别以供需安全和市场安全2个维度、9个关键因素作为评价指标,以2006—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2008年,天然气供应较为稳定阶段;第二阶段为2009—2011年,天然气供应安全度明显下滑、供需失衡加剧阶段;第三阶段为2012—2013年,天然气供应安全度平稳下降、开始进行调整的阶段。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天然气供应安全将面临更大挑战。中国应采取更多的措施以确保天然气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把握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状态,以2006-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在模糊隶属度函数量化指标值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线性加权和函数计算均方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指数呈现"N形"波动,2006-2007年天然气供需安全指数上升。2007-2013年天然气供需安全指数年均下降1.7979。2013年以来天然气供需安全指数开始回升,天然气供需安全压力有所缓解。(2)天然气供应安全指数从2006年的17.5914下降到2013年的0.1556,峰谷差17.4359。天然气需求安全指数呈现"W形"波动。天然气市场安全指数相对稳定,2013年以来略有上升,天然气市场风险逐年下降。(3)天然气供需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然气供应是否安全。因此,建议从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提高天然气使用效率和降低市场风险方面采取措施,维护天然气供需安全。  相似文献   

6.
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容低估。自1996年中国由大豆净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大豆进口量逐年递增,高对外依存度使中国大豆产业安全状况令人关注。运用主成份分析法,选取国内环境、国际竞争力、对外依存度三个一级指标,对中国大豆产业安全状况进行初步评估。结果显示,1996—1999年中国大豆产业的安全度全部为正值,中国大豆产业处于安全状态;除2002年外,2000—2010年中国大豆产业的安全度全部为负值,中国大豆产业处于不安全状态,2009年中国大豆产业安全度达到最低点为-1.91,2010年有所缓和为-1.61。  相似文献   

7.
我国木材安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木材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国内木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木材安全问题日益突显。木材安全状态是理解我国木材安全问题的关键。基于此,在定性分析我国木材安全态势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储采比、对外依存度、进口集中度、木材价格和单位GDP能耗等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木材安全状态进行了实证评价。最后,提出了实现我国木材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能源系统中能源经济增长将随着对能源依赖的逐渐饱和而下降这一合理假设,给出能源系统消费的Logistic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我国2010年、2030年能源消费量的预测结果分别为22.15亿吨标准煤及32.88亿吨标准煤;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亦呈上升趋势,从1996年到2010年增加61%,明显高出全国平均增加水平33%.同时本文利用哈维尔摩经济增长模型,引入能源生产的哈维尔摩模型,该模型适用于能源生产预测系统.利用该模型对我国2010年和2030年能源生产量的预测结果分别为17.66亿吨标准煤及31.83亿吨标准煤.从预测结果看,本文的能源消费、生产预测模型明显优于其他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200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采用SYS-GMM方法从实证角度分析我国金融发展、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发展、 能源消费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和能源消费交叉项与我国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中西三类地区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而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自东向西呈现递减的促进作用,能源消费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用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后.  相似文献   

10.
高外贸依存度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2004年高达70%。由此引发的风险主要有贸易摩擦频发、贸易市场高度集中、能源和战略资源进口加大、关键技术核心设备进口增多等。为此,需要在营造公平贸易环境、推进市场多元化、重视能源安全等诸多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已历40年,在高城镇化率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尤其是食物支出结构和恩格尔系数等指标的变动是否符合经验规律,是判断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基于北京市农村居民2004—2015年各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预测方法以及HP滤波方法,测算了消费演变的统计特征.结果显示,2004—2010年,北京市农村居民处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下的富裕型生活水平,消费受食品支出影响最大;2011—2015年,恩格尔系数有小幅上升.而经HP滤波分解得到的恩格尔系数的时间趋势项呈缓慢上升趋势.基于GM(1,1)模型对2016—2020年消费趋势的测算结果显示,恩格尔系数依然有上升趋势,北京市农村居民消费变动不符合恩格尔经验规律.分析后认为,"反恩格尔规律"的统计事实可能说明消费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型升级,而不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反映.建议应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向质量改善型的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预警水平,从食品供应链视角出发,构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在突变模型之中加入BP神经网络,建立了拓展突变模型,经计算得出中国2010年—2017年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总风险度,以及预测出我国未来5年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水平.研究表明:拓展突变模型适用于所建的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并能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我国食品供应链上各环节风险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食品销售环节与消费环节的风险现状值及其预测值仍相对较高,需要继续加强对食品销售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监管与控制.  相似文献   

13.
自1993年开始,中国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石油进口来源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赫芬达尔指数和马科维茨投资组合模型建立石油进口来源风险模型;采用2008-2010年世界主要石油进出口国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程度和进口来源风险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石油进口来源风险高于美国,但低于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表现出较好的风险抵御能力;(2)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程度和石油进口来源风险显著正相关.总的来说,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程度和进口来源风险处于下降趋势,说明中国对能源安全水平与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1991—2011年间中国服务业能耗与碳排放的结构特征和总体趋势的基础上,运用OECD脱钩指标法和Tapio脱钩指标法,阐述了服务业GDP、能耗与碳排放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关联效应。结果表明:服务业GDP、能耗和碳排放量整体上呈逐年增长之势;能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和同步性,都呈下降之势;煤炭类消费的比重大致呈递减之势,而天然气、热力和电力消费的数量和比重却呈逐年增长趋势;煤炭、石油等传统高碳能源比重均占80%以上;历年OECD脱钩因子均呈现出绝对脱钩的状态,并表现为波动式上升之势;历年Tapio脱钩弹性指数整体上也均呈波动式上升之势。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服务业节能减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0—2020年年度数据,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输入性风险四个维度选取31个基础指标,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我国金融稳定综合指数(CFSCI),进一步探讨金融稳定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金融稳定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外部输入性风险对我国金融稳定产生明显冲击;分析表明,金融稳定性上升能够降低经济波动,使得经济增长更加平稳;相比之下,宏观经济的运行对金融稳定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源消费对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选取衡量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的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分别测度各地区能源消费水平和环境污染程度;选取2011—2017年我国30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研究能源消费与区域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变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能源消费、人口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正,科技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负。据此,提出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扩大环境治理投资规模、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住宅能源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我国城市住宅能源消费情况的定量研究发现, 自1995-2010年, 我国城市住宅的能源消费量从1 936.72PJ上升至3 742.68PJ;能源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固体能源比重逐年降低, 从45.6%下降到9.8%, 电力和气体能源比重快速上升, 其中电力由10.7%上升到28.7%, 气体能源由3.9%上升到23.5%。构建城市住宅能源消费结构的数值分析模型, 对我国城市住宅能源消费结构及能源消费效率进行了研究, 在1995-2010年间, 我国城市住宅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1995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厨房·热水占66%, 采暖占26%, 制冷占1%, 照明占2%, 家用电器占6%;201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厨房·热水占56%, 采暖占25%, 制冷占6%, 照明占3%, 家用电器占10%。1995-2010年, 我国城市住宅有效能源消费量大幅增长, 从878.64 PJ增至2 445.19 PJ, 住宅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明显, 从45%上升至65%。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经济安全视角出发,选取衡量粮食外部风险的关键指标"粮食对外依存度"和衡量粮食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的指标"人均粮食产量",给出粮食安全的"十三五"前期监测和后期预警分析。研究表明,进入"十三五"后,我国粮食安全状况总体来看逐步好转,从基本安全区间上升至安全区间,粮食安全对我国经济安全的正向作用逐年提升。具体来看,粮食对外依存度指标得分较低,还处于基本安全区间,有待进一步改善;人均谷粮产量指标得分较高,始终处于安全区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边界生产函数对2005—201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电油气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估算,发现高中低能耗地区的煤电油气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地区性差异显著。其中,煤炭、油类、天然气的全要素效率在上升,地区间差异缩小;而电力的全要素效率在下降,地区间差异扩大。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工业化和重工业化发展路径依然延续传统,能源价格机制、科技发展导向、国外技术封锁等都可能成为制约能源效率提升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对山东省1978-2008年的城市化与能源消费进行综合评价,再利用熵变方程法和状态协调度函数分别分析山东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的协调性。研究结论认为:1.山东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费综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能源消费的上升则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基于熵变法的城市化与能源消费,有14年处于协调发展状态,10年是基本协调状态,另外6年则处于相当不协调状态;3.基于状态函数的两者关系,静态协调性上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而动态协调性方面,以1992年作为转折点,之前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之后呈下降趋势。山东省必须在提高能源利用质量的同时,适当控制城市化进程速度,维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