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报复社会性犯罪的特殊性在于行为人基于对社会的强烈不满而将报复行为直接指向社会整体而非具体的利害关系者。现阶段报复社会性犯罪的发生之所以具有必然趋势,与制度性缺陷相关联。制度性缺陷诱发社会排斥现象,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运行不良,则助推了这类犯罪的多发。理性界定报复社会性犯罪的主因并解析其发生的因果链条意义重大:在认识论上,唯有如此方能使对报复社会性犯罪的分析跳出主要归因于犯罪者方面的认识误区,而与更广阔的制度性因素联系在一起,真正明白这类犯罪在本质上也是社会自身造成的;就实践论而言,唯有正确理解这类犯罪的社会成因,才能着眼于社会的主动改良,使其从根本上减少。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国报复社会型犯罪频发,这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有不可推卸的个人原因。我国报复社会型犯罪的主体基本上是社会弱势群体,犯罪动机具有明显的反社会性,犯罪手段比较传统,犯罪地点以公共场所为主。社会支持不足是报复社会型犯罪频发的重要原因,传统的社会控制型刑事政策存在明显缺陷,我们应当在坚持传统刑事政策的基础上确立和推行社会支持型刑事政策,使预防报复社会型犯罪的刑事政策朝着二元化方向发展。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针对报复社会型犯罪的产生原因,我们应优化社会阶层结构、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努力消除阶层歧视、完善纠纷解决机制,以预防报复社会型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行政复议工作发展的窘境与现行《行政复议法》的制度性缺陷存在重要的相关关系。现行《行政复议法》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行政复议的主体设计、行政复议终局裁决等三方面存在制度性缺陷。对制度性缺陷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弊端之所在,为今后修改和完善行政复议的立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性犯罪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而未成年人犯强奸罪作为一种严重的性犯罪,是要受到刑法的严厉罚处的。文章作者走访了黔东南台江苗族地区,调查当地苗族未成年人犯强奸罪的案例,不难看出许多未成年的强奸案件是发生在婚姻传统习俗的“游方”中或者早婚中,与幼女发生性行为而导致犯罪。从对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地未成年人强奸案有其特殊性。文章以文化为视角,准确“度量”出国家刑法和苗族婚姻习俗在处理此类犯罪案件时需要的“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性犯罪案件在数量上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有些案件的恶性程度非常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现行的性教育不能适应青少年的性早熟以及其它方面的社会变化.有效的性教育的缺失使青少年因性无知、性心理异常、性道德错位等因素而导致性犯罪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我们必须构建包括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和谐统一的、科学的性教育体系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性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A股市场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内生的制度性缺陷--表现在体制缺陷、机制缺陷、功能缺陷和规则缺陷四个方面.运用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对我国证券市场制度性缺陷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了选择强制性变迁模式是造成我国证券市场制度性缺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治理结构现代化:中国乡村发展的政治要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合法性来源与利益关联等方面考察乡村治理,可以看出中国乡村治理的历史变迁源于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的塑造。当前乡村政治发生障碍的根源在于建立现代国家进程中的制度性缺陷,乡村发展的关键在于乡村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应当以制度化的方法确立新的治理规则,以取代原有的“潜规则”,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性改造。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新冠病毒肺炎流行威胁的背景下,企业品牌危机爆发频繁,消费者报复行为成为企业经营必须认真应对的问题。基于认知失调理论,从品牌危机的消费者响应视角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声誉与危机类型对消费者报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声誉对消费者报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声誉能抑制消费者报复行为;品牌危机类型对消费者报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象征型危机情境比功能型危机情境更易引发消费者报复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声誉与品牌危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做好核心产品,还应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竭力避免被消费者视为伪善、失德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制度性承诺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结构、社会运作方式、制度体制、法律规章等方式向社会公众作出的客观正式承诺。制度性承诺给社会成员提供行为的明确可预期性,并从总体上规定社会基本秩序状态。制度性承诺是一个现代性问题。现代性社会本身的特殊存在方式与交往方式决定了人们对非当面-当场承诺的信任,这种对抽象体系的信任,实质上是对抽象体系所代表的现代性制度及其承诺的信任。制度性承诺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它不否定个体性承诺,相反需要个体间承诺及其信任的补充。正是制度性承诺及其可信任性与个体性承诺及其可信任性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现代性社会的现实信任关系。制度性承诺本身的合理性并不在于其作出承诺主体的非个体性,而在于作出承诺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在于这种承诺本身摆脱了个体的随意性与偶然性,具有内在的尊严与权威,从而成为社会成员行为可预期的凭借。这既是制度性承诺的内在规定性,亦是现代性社会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正朝老龄化行列迈进。近年来,老年人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引起社会的关注。研究老年人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对策对预防老年人性犯罪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性犯罪从根本上损害被害人人格尊严,使被害人难以从创伤中恢复,因此很多国家均对性犯罪被害人采取特殊的保护方式.但我国目前的立法、司法还未意识到性犯罪被害人的特殊性,从而表现出多方面的迟滞,并可能形成新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经济制度转轨时期的银行主导型融资体系缺陷、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功能结构缺陷以及二元金融结构、各金融机构的非市场化博弈、X-非效率、非规模经济的分析,论证我国金融制度存在制度性缺陷而导致低效率。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中的犯罪现象是一个整体,女性犯罪作为犯罪整体的一个分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正确认识女性犯罪的特征,并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14.
<谅解>对执行程序规定了明确的时间界限,通过监督机制、补偿程序、报复程序,尤其是交叉报复程序加大了DsB裁决的执行力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DSu也暴露出不少缺陷,不仅反映在合理期间被恶意使用,执行监督程序规则过于简单,而且表现在交叉报复对发展中国家事实上的不公平.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对该机制进行完善:建立集体报复制度、惩罚制度和保证金制度,充实执行监督程序,尤其是,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条款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内部审计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但其实施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根源在于制度性缺陷。本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制度缺陷,并认为要消除这些制度缺陷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以促使内部审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报复在圣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为上帝及人的道德行为。圣经文化体系下的报复可分为神对人的报复和人对人的报复,而后者又可分为维护正义的报复、维护私人利益的报复及泄私愤的恶意捉弄式报复。受诸多因素影响,报复的进程可以被加速或延宕,但其必然会以仇敌的受惩或得恕为终结。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报复”的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深刻展现。  相似文献   

17.
马进 《华人时刊》2006,(9):58-61
一位靓丽的女硕士、股市操盘手被某公司高薪挖走后,因报酬的问题对单位实施恶意报复,从而制造了一起全国首例故意低价抛售股票报复单位的案件,而她本来美好的人生也发生了骤变,本案实在给人以太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老树 《老友》2013,(8):9-11
报复社会悲剧频演新华网2013年6月24日的文章《警惕报复社会式杀人》指出,2013年6月22日17时许,上海宝山一私营化工厂62岁的员工范某,因工厂经济纠纷与同事发生矛盾,持猎枪等杀害6人。上海警方在位于上海市宝山月罗公路的一私营化工厂内,将持枪犯罪嫌疑人范某抓获。2013年6月7日,福建省厦门市一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造成47人死亡、30余人受伤。经公安机关缜密侦查认定,这是一起严重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9.
女性青少年犯罪现象有数量急剧增加、主体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应引起社会及法律界的充分重视和关注,因为女性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的犯罪行为不同,其犯罪主体是青春发育期的女性青少年,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仅处于朦胧状态,若走上犯罪道路,将会产生极大的毒害。此外,女性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是性犯罪和吸毒等,由于性别及年龄的特殊性,其容易被一些犯罪分子所利用而走上性交易及性犯罪的不归路;吸毒更是一种对女性青少年有极大腐蚀性的犯罪行为,她们可能因没钱买毒品而从事卖淫、贩毒等犯罪行为,极大地危害着社会的安定、和谐。女性青少年参与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家庭的功利性发展及其他家庭问题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误导。因此,应重点剖析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采取措施解决或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让女性青少年成长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将女性青少年犯罪扼杀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高技术化的批量生产、销售、消费社会中,为了保护弱者性质的消费者,有人强烈地主张企业的社会责任,严格产品责任是作为对缺陷产品的法律产物而出现的。然而,对于产品责任,在判例上各国并未摒弃过失责任,因为严格产品责任并不是发生损害即发生企业责任的所谓"绝对责任",至少"缺陷"的存在成为责任发生的前提,由此决定了缺陷在严格产品责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