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从影响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文学与宗教间的多元复合关系。它们既相互影响、渗透和借鉴,又相互对立;既渊远流长,又广泛多样;既有显层的,也有深层的或隐层的。它们存在着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的关系,其中宗教对文学发挥着巨大深远的影响。从文艺起源到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创作方法和体裁都可看到宗教的影子,同时也不限于宗教教义,还有宗教仪式活动和宗教经书,但文学也能反作用于宗教,起到宣扬或批判宗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是西方现代一系列文学艺术思潮、流派的总和,现实主义则是有相应审美意识、艺术原则规定性的文学艺术现象。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相互不能替代、各具强健生命力的奇观,它们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总体生命律动大体有三种比较典型的情况。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倾向同社会变动有着带规律性的密切联系,我们能从中获得历史的、文化的、美学的启迪。展望新世纪,可以预见,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会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继续变换着花样活跃在文学舞台上。  相似文献   

3.
论欧洲中世纪文学的文化成因及其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西方文学史中重要的现象之一。除社会政治经济原因外.它是当时多种文明和文化相碰撞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集中体现在诸种蛮族文化自身融合和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融合上,也体现在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融以及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融上。正是在这些多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这一文学体现出了承继着历史文化精髓的独特的中世纪人文精神、吐纳包容的新质宗教体系和文学内容形式的多样性构成三大特征,从而开创了人类文学艺术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当代学术语境中,"宗教文学"的研究从概念、问题、理论到具体实践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是研究者往往致力于宗教与文学关系的探讨,而忽视了宗教文学本身的研究。中国宗教和宗教文学都具有独特的自性,"中国宗教文学史"的建构必须符合这种对象属性,而"宗教性"的内涵标准和"大文学"的文体观念,正是构建民族本位宗教文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之一。作为中国宗教文学史重要阶段的"魏晋南北朝道教文学史",尤其可以体现此一原则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身份和身份认同是一切文学中不可避免的主题,其多种表现形式常常带有不可避免的政治性。本文讨论身份与身份认同在文学中的表现,以及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等当代文学批评关于身份问题的利用,从身份认同、身份危机、身份建构和身份叙事等方面探讨文学中的政治问题。结合对法侬、奈保尔等后殖民知识分子和作家对经典作品中的人物以及身份在批评理论中之挪用的分析,指出身份本身就与社会、文化、民族、种族等重大问题不可分割,与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分割,因此本身就具有政治性。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作为俄罗斯19世纪最出色的文坛巨匠之一,他所创作的作品,离不开他自身的宗教思想,在宗教对文学产生着影响的同时,文学也对宗教教义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因为宗教和艺术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宗教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性格特征,而托尔斯泰对宗教情有独钟,在自己的作品中宣扬宗教思想,或者借助于宗教教义塑造人物形象。本文从宗教思想、文学形象、爱情观以及托尔斯泰主义几个方面对他浑然天成的文学艺术风格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韵”和“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在中国传统的书、画、诗、词理论中,它们曾经是文学艺术家们追求的最高审美标准。文章从史的角度对这两个范畴的发生、演变、飞跃与定型作了钩稽梳理,辨脉络,述精义,并审视了它们对当时与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文学作为人类思维的产物,从它们产生之初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表现在民族民间文学中,这种关系就显得更加错综复杂.本文就宗教在民族民间文学的产生、流传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宗教与文学的产生宗教的最初形态是那些以图腾为主要标志的原始宗教;文学的先河自然是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具体地说就是各民族的远古神话与民间歌谣,它们的产生都与原始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藏戏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戏,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东方和世界戏剧艺苑中的一株奇葩。藏戏与宗教的关系,是藏戏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宗教是一种世界观,一种哲学,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文学艺术有着密切的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的关系。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具有同样的性质。千百年来,佛教作为东方各民  相似文献   

10.
宗教价值与审美情感──宗教与文学对话杨从荣宗教和文学,作为人类社会的两种意识形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对立统一;宗教需要艺术,艺术借鉴宗教,而人类既需要宗教,又更需要艺术。人与宗教、人与艺术、艺术与宗教构成复杂神秘的多元联...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周作人曾专门研究过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他认为文学与宗教关系密切,而且文学的发达大都出于宗教,但是由于宗教本质上是以神为中心的文化,因此,它与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文学是根本对立的。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又对中国文学的“准宗教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现代中国的新文学应该说自己的话,“不替政治或宗教办差”。从宗教与文学关系的角度探讨新文学的现代性转型问题,使周作人的思考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具有极强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12.
《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作者吴小美等,对有些研究者从兼容性、传承性、阐释性、独特性乃至美学等方面强调文学艺术与科学的不相容,将文学艺术和科学置于相互独立和相互对立的地位发表文章,认为这种观点不利于推动科学和文学艺术研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观点看来,宗教是科学的敌人,它窒息科学、扼杀科学,与科学水火不融。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它只是注意到了宗教与科学相互冲突的一面,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一面,常常为人们所忽视,那就是:无论宗教还是科学都对自然与生命的奥秘怀有极大的兴趣。一部人类发...  相似文献   

14.
就文学艺术历史长河的整体而言,古今中外的各类文学艺术现象都存在题材、文体、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相互继承、吸收、转化、嬗替与创新发展的规律性现象.我们称之为文学发展因革复变规律性历程.本文从题材、文体、语言、风格等方面祥加论述这一规律性历程在文学艺术史上的具体演化形态.在此基础上,对迈入21世纪的中国文学当下状态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古代摩尼教对维吾尔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摩尼教的宗教文化理念深入到维吾尔文学艺术创作的历史过程、制作内容和形式特征之中,开启了维吾尔族文学艺术创作与宗教信仰紧密结合的历史。维吾尔文学的书写形式和艺术创作的外在表现形式亦受摩尼教影响,这种宗教与文学艺术创作紧密结合的模式为历史上维吾尔族运用其他宗教文化进行文艺创作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模仿范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大量的例证和事实论述了宗教对美国社会各层面的渗透及相互影响。在道德方面,宗教为美国社会提供了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支撑。在政治方面,宗教组织与政党相互攀附,实现双赢;在文学艺术方面,宗教与之相融互动,塑造出独具魅力的美国文化。而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有利于政策制定者按照公众意见确定更为合理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的诗性启示与评论界的接受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托尔斯泰诗性启示这一问题,置于俄罗斯文化精神背景下、同时又置于文学创作自身把握理性玄思 与形象创造的辩证关系的规律下来考虑,不仅对揭示托尔斯泰诗性启示的语境、内涵、生成和表达等等环节有 意义,而且,对理解文学把握世界的多维空间,例如理性和非理性、哲理与启示等问题,具有理论价值。这涉及到文学艺术本身的规律性与启示所荷载的形而上内涵之间的矛盾问题。俄罗斯的思想、精神、道德和宗教,与托的艺术作品具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不断生成艺术魅力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思想的关系,内涵丰富,值得花精力加以清理探讨。宗教文学和受宗教影响的文学,都是"宗教与古代文学"这一专题的研究对象。二者在内涵和外延上虽不一致,但都面对同样的问题,即,在宗教与古代文学发生关系时,我们的研究是聚焦于与文学有关的"宗教"还是聚焦于文学中的"宗教"。从"《红楼梦》与宗教"的角度切入《红楼梦》研究,不难发现,在《红楼梦》与宗教的衔接处,最富魅力的是想象力的世界,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关于"《红楼梦》与宗教",根亮的思考是达到了相当深度的。根亮指出,曹雪芹所说的"色"不仅仅是指男女之间的情色之好,应该是就整个现实人生而言,既包括物质世界又包括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巫”三辨     
在巫文化研究中,存在着一些诸如巫术与宗教、巫术与法术、巫与傩的理论难题,随着研究的推进,它们必然进入原始宗教与宗法性传统宗教领域。对这般学术问题进行一番梳理辨析,在重写学术史的今天,或许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纷纭复杂的文学艺术现象历史地呈现为若干形态,梳理贯穿其间的诸种规律也就显得格外重要."钟摆式对称运动规律"、"螺旋式复现运动规律"、"幻象式对蹠运动规律",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和研究实践中得出的认识,它们既涉及文学的宏观发展模式,又触及文学本质的问题,因而澄清这些规律,说明文学艺术发展的模式,无论对于把握文学现象还是发展文学事业,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