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熊元义 《云梦学刊》2013,34(2):108-111
文艺批评的历史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忽视文艺批评的历史方面恐怕是中国当代文艺批评难以企及19世纪俄国伟大文艺批评家的精神境界的重要原因。那种忽视文艺批评的历史方面的倾向是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世界观的矛盾所造成的。有些文艺批评家的世界观的矛盾则是中国当代历史碎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社会正从赶超阶段转向创造阶段。与这个中国当代社会转型阶段相适应,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应及时地调整文艺批评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在重大文艺理论上的分歧不彻底解决,不但影响文艺批评界的团结,而且阻碍当代文艺批评的深化。王元骧与王先霈在文艺理论上的分歧是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虚无存在观与粗鄙存在观的对立在文艺理论上的发展。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的这些分歧从根本上说是理论不彻底的产物。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如果不彻底解决这些重大文艺理论的分歧,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保持文艺批评的锋芒,甚至还会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新风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不仅言之有物,富有锋芒,而且深刻地把握了批评对象的实质;二是既有鲜活的审美感悟,也有理论深度,是批评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三是追求真理,反对和抵制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主观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茅盾堪称双璧。他们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同时又都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他们既以自己的创作为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为中国文学赢得了世界声誉,又用他们的文艺批评理论和实践指导创作,培育新人,为中国新文学园地百花争妍的局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拟从这两位伟大作家兼文艺批评家的文艺批评理论和实践中比较其异同。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2010,(6)
中国当代文论研究中的"失语症"之说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指中国传统文论失去了生存空间,一指中国当代文论失去了"言说的对象"。后者显然更为准确地揭示了我国当代文论的现实处境。当代文论需要打破理论研究与文艺批评之间的隔阂,从文艺实践和文艺批评中寻找文学理论发展的动力和资源,如此方有可能建立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当代中国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于平 《云梦学刊》2013,34(2):I0002-I0002
熊元义的文艺批评则有较强的理论感。对于一些文艺批评的分歧,熊元义不但在审美感悟中探究得失,而且在理论反思中辨别是非。因而,熊元义的文艺批评与文艺理论是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8.
生活确定了他们作为批评家的位置不管你对批评是否感兴趣,你都不能不承认下面的事实:中国当代的文艺批评,正处于一个痛苦和希望相交织的蝉蜕期。我们当代的文艺批评,在迂回曲折、瞒跚行进了三十多年之后,终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平静局面。从来  相似文献   

9.
当今大众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三俗"文艺现象,既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误区有关,也与文化生产、文艺批评等机制方面的薄弱或缺失有关。对于大众文化发展的认识误区,导致或者对文艺大众化根本否定,或者对"三俗"文艺现象滋生蔓延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大众文化生产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文艺生产成为缺乏自律约束完全市场化的"消费主导型"生产。当代文艺批评的评价引导功能缺失,丧失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作用,导致"三俗"文艺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应当通过批判反思增强文化自觉性,走出认识误区,努力建构与加强大众文化生产的管理机制和当代文艺批评的引导机制,才能更有效地抵制这种不良文艺现象。  相似文献   

10.
周宪 《社会科学辑刊》2023,(2):163-166+241
文艺批评是文艺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一个实务多于学理的领域。中国是一个文艺批评的传统国度,但对文艺批评的知识社会学却关注不够。文艺批评的知识社会学首先触及为谁批评的问题,艺术品、艺术家、受众、批评家和艺术市场等五元结构均可以成为批评对象,但差异悬殊。其次是批评(家)与文艺界的关系问题,参与型与旁观型是两种不同的关系处理方式。再次则关涉批评家的社会角色,阐释者与立法者的不同角色使文艺批评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最后是文艺批评的社会机制问题,有必要大力推进机制建设,将文艺批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庆华 《江汉论坛》2005,(7):125-127
文艺批评的现状及文艺批评家的责任决定了在今天探讨文艺批评家的救赎问题是颇有必要的。文艺批评家只有真正拥有高尚的品格、宽广的胸怀、敏锐的眼光、丰富的才识、求实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理性的态度这七项涵养,他笔下的文艺批评才能真正显示出批评的“在场”与不可缺少的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尽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当代文坛踞主导及核心地位已半个多世纪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批评准则,被运用于文艺批评领域。可是,近年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及观念现代化思潮的迅进,文艺界出现了许多见解不一,论述各异的文艺批评理论;针对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发表了一些“新论”.这些“新论”中,有许多观点及论述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坚持和发展,是借鉴、引进先进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合理因素“借他人之火”“煮我们的食物”,对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的文艺批评、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及批评标准不尽相同的文艺批评观点及论调.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白海君  陆玉胜 《理论界》2006,(6):187-188
成仿吾是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文艺批评话语的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代文学批评家。他的文艺批评理论是以情为脉的浪漫诗学话语,但成仿吾的文艺批评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单纯清晰的浪漫主义的文学观,而是从一开始的模糊的浪漫诗学批评理论到注入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因素,形成具有成氏特色的,具有哲学性开放性的浪漫诗学批评话语。  相似文献   

14.
“品评”是中国古典文艺审美与批评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从东汉魏晋时期的才性论,到唐宋时期才性论与风格论的融合,再到明清时期向纯风格论的转向,中国传统文艺品评理论的概念、特点、取向、标准等内在逻辑清晰,民族审美特色鲜明,是根植于自身民族文化和哲学思潮的一种成熟的批评范式。挖掘和研究这一传统文艺批评的独特遗产,并深入阐释其内在的东方思维基础,对于在时下乱象环生的国内文艺批评界重新确立当代中国本土化的文艺批评标准与体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方诗学与东方批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文艺学的对话杜书瀛毛峰杜书瀛(以下简称杜):9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在西方诗学和西方批评的大量引进下,极大地拓展了学术视野,深化了学术思路,实现了中国当代诗学和文艺批评与国际文化思潮和文艺思潮某种程度的...  相似文献   

16.
批评和自我批评,既是无产阶级政党开展政治生活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遵循的基本法则,也是不断加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节点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不仅是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整治“四风”问题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更是加强与提升党对全面深化改革控制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中,坚守与弘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价值理念与追求,就成为切实贯彻群众路线和加强与提升党对全面深化改革控制力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兼具多种身份的学者,许明的学术经历经历了从北京到上海两个重要阶段,他的学术起步是从美学研究开始的,<美的认知结构>是从理论思辨角度展开美学研究的反思,审美风尚史的研究强化了许明美学研究兴趣的转向:从抽象的美学思辨转向实证的审美考古.在美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美学史构成了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正是延续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问题的密切关注,使得许明从90年代开始在文艺批评领域提出建设新意识形态批评.进入新世纪以来,许明的学术研究逐渐凝聚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问题,并形成"大文化史观".  相似文献   

18.
王科  熊元义 《云梦学刊》2001,22(6):59-62
在刚刚逝去的上一世纪末和当下的文坛上,当前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竟成为某些人称颂的“亮点”和效仿的“时髦”。它主要表现在对中国20世纪文艺发展的总结和反思上,更表现在对一些大师作家及文学成就的揶揄与贬损上。当前有些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是以理想取消现实,是英雄史观的重新抬头,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左的非此即彼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延续,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文艺领域内的典型反映,应彻底摒弃之。  相似文献   

19.
茅盾是五四以来现代新文艺批评,尤其是现代小说批评的开创者:建国后,他担负了新中国繁忙的文化行政领导工作,仍然撰写了大量的文艺批评文章,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荐和评介优秀的作家作品,提携和奖掖文学新人.茅盾建国以后关于当代文艺的评论,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体现出理论知识渊博、创作经验丰富的特色,具有思想深刻,艺术见解精辟、富于独创性的特点,表现了高尚、纯正的文品和人品.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今天的人们去读茅盾的当代文艺评论,难免不感到它有某种思想、理论上的局限,和特定历史时代、思潮的影响,但它们无疑仍然是当代文艺批评史上很有思想艺术光彩的论著,是茅盾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理论财富,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对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王元化的当代文艺批评实践的理论基础是黑格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他对当代文艺的总体判断倾向于否定;他认为当代艺术思维的根本缺陷是知性方法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