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东北方言不仅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也反映了汉民族的迁徙轨迹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互相融合的历程。东北方言中的风物词语、习俗词语、地理名词、口语中的音译词不仅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也是东北多元民族文化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2.
选取东北方言词"嗯哪"为研究对象,结合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对"嗯哪"一词的语义色彩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列举生动真实的语言实例,旨在说明该词在意义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丰富的语义色彩,同时词语"嗯哪"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魅力亦得以展现。在突出东北方言特点的同时,也为研究东北方言词语奠定了基础,对填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方言是普通话的地域分支,是一种社会现象。探究东北方言词汇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对于我们了解含蕴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极具帮助。就东北方言本身而言,它不仅与普通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和语言现象。它既是一种地域情结,也是一种社会需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满洲土语研究>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系统研究东北方言专著之一.剔除非学术"军事侵略"因素,它所收的词语构成与所记载的语音系统都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从研究东北方言发展史来看,这和今天东北方言存在明确的相承关系;同时,它对我们了解当时日本东北方言教学适应"战争侵略"实用需要的性质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东北方言作为一种分布地域广阔、喜闻乐见的方言形式,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独特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体验哲学认为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人类语言离不开具体的体验感知,人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结构和意义.体验哲学为东北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从体验哲学语言观出发,对东北方言中的词汇的语音、构词和语义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东北方言词语的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7.
《满洲土语研究》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系统研究东北方言专著之一。剔除非学术“军事侵略”因素,它所收的词语构成与所记载的语音系统都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从研究东北方言发展史来看,这和今天东北方言存在明确的相承关系;同时,它对我们了解当时日本东北方言教学适应“战争侵略”实用需要的性质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方言文化与“推普”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推广普通话来说,方言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一,文化和语言是一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共生物;二、文化心理是语言选择的关键;三、“推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皆在于人。所以,在同一方言区内,方言文化落后的地方往往可能是“推普”工作最易突破的薄弱环节。对此,“推普”工作除了全面展开之外,也有必要把重点转移到山区、农村和边疆,以反过来促进一些方言城市的“推普”工作。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语言规范之路  相似文献   

9.
《东北鼓儿词选》收录清末东北子弟书作家韩小窗的作品,因书中东北方言味很浓,于是,当代东北人张兴唐先生对之加以注释。文章对张注所提到的晚清东北方言词语进行考订,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引起学术界对晚清东北方言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振兴东北与振兴东北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千年东北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和转折点,也是东北人又一次新的伟大创业。这次创业的实质,是东北及吉林省从传统工业社会向新型工业社会的深刻变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建设新型工业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是第二次创业,就需要一种新的创业精神。打造新的创业精神,必须改变传统的地域文化。东北社会结构的变迁史,是一个以辽河流域为农耕社会桥头堡,逐步向北扩张的过程。解读东北地区社会结构的特点,应从农耕、渔猎、游牧文化融合入手。东北正经历传统的农业社会与传统的工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的阵痛。两次“东北现象”已表现出东北社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矛盾。为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必须对东北社会的单位本位、人际关系非规范性互助与社会流动的保守趋向加以认真、彻底的改造,代之以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契约关系本位、科层化法制化的规范性人际互动关系,以及开放性和流动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克服间歇性发展的历史局限,代之以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机制。因此,我们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传统的地域文化,追寻适应持续性发展需要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是任意性的。标准语与方言,方言与口语,口语与书面语,书面语中文体的选择,都从不同侧面体现着语言的任意性特征。文学作品中方言的运用,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并且也跟作家的个人方言、社会情境特征、作品内容等紧密相连。语言、方言、文学作品自然也就相互关联、彼此结合而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与"鱼"有关的词语及表达法比较多,这与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英语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现象明显地体现在丰富多彩的英语鱼名、英国人的姓名、与鱼有关的词语,以及英语中与"鱼"相关的谚语和习语上。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方言指的是通行在一定地域的语言.推广普通话与正确使用方言并不矛盾,方言在特定场合具有自身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文学方言具有凸现人物形神、传递别样情致和承传地域文化三种主要作用.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方言文学与正统文学交互作用的历史,晚清以来方言文学以京语文学、吴语文学、粤语文学发展最为充分.世纪之交再次掀起了"方言写作"的浪潮,表明了当代作家找寻现代汉语写作新的话语资源的自觉与努力.方言文学前景看好,但也面临困惑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黄钟通韵><音韵逢源>二韵书的基础音系是东北方言,根据二书的韵图及满文音注与<广韵>音系比较,初步得出结论如下:(1)知、章、庄合流,从而使声母更加简化;(2)精、见组细音已经舌面化;(3)日母字混入疑母、影母;(4)全浊声母已经消失;(5)尖团音问题复杂,韵图与音注存在矛盾;(6)韵母存在着遇摄、通摄以及少量的臻摄(合口入声字)相混,蟹摄(合口一、三等)与止摄(合口三、少量开口三)相混,蟹摄(开口一、二等)与止摄(少量开合三)相混,果摄、假摄、山摄、宕摄相混,咸摄、假摄、山摄相混,臻摄与深摄相混,山摄与咸摄相混,梗摄、曾摄、通摄相混,宕摄与江摄(少量)相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方言区进行现代汉语教学既有现代汉语教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为了使现代汉语教学在方言区更有效地进行,我们针对不同方言区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上作了一些探索:从现实语言状况出发,解决语言认识问题;从语言本身内部规律的差异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州地区的方言与雷州文化一样蕴含着极丰富的人文价值。本文讨论雷州方言在雷州文化中的地位、价值以及与周边方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东北地区一直是流放者的居所。时至清初,大批文人因为参与抗清、直谏、党争,或案狱牵连而被遣戍到此,其规模和影响力均堪称空前。这些流放文人在塞外援翰写心,吟咏不辍,东北的山川节物,风土人情成为他们诗作中重要的表现对象。但同时也总会呈现出各种矛盾——畏惧与叹赏,苦闷与旷达,顽强坚韧与焦灼渴望,对东北地域文化的疏与合,往往在诗中相伴并存。这种矛盾为清初流人诗平添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是流人复杂心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北方言与普通话长期密切接触,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交融的状态。文章通过历时研究发现东北方言与普通话接触主要经历了偶然性接触、强度较高的接触和高强度接触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通过对方普对应型东北方言演变的研究发现普通话对东北方言从音系到构词、从本体结构到使用功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引发了东北方言的无界有阶性变异。  相似文献   

20.
湖南益阳方言中的“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炜 《云梦学刊》2006,27(1):137-140
益阳方言中的"阿"使用非常频繁."阿"在句法位置上,附着于体词性成分之前,在语义上表有定,具有提示与语音修饰功能.通过与汉语其他方言的对比和"阿"的语源考察,我们发现"阿"具有类似于定冠词的作用,是汉语量词功能泛化,语义虚化和语音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